劉備進位漢中王的法理依據是什麼呢?

用戶66034096


臣等每懼王室大有閻樂之禍,小有定安之變。夙夜惴惴,戰慄累息。昔在虞書,敦序九族,周監二代,封建同姓,詩著其義,歷載長久。漢興之初,割裂疆土,尊王子弟,是以卒折諸呂之難,而成太宗之基。臣等以備肺腑枝葉,宗子籓翰,心存國家,念在弭亂。自操破於漢中,海內英雄望風蟻附,而爵號不顯,九錫未加,非所以鎮衛社稷,光昭萬世也。奉辭在外,禮命斷絕。昔河西太守梁統等值漢中興,限於山河,位同權均,不能相率,鹹推竇融以為元帥,卒立效績,摧破隗囂。今社稷之難,急於隴、蜀。操外吞天下,內殘群寮,朝廷有蕭牆之危,而禦侮未建,可為寒心。——選自《三國志•蜀書•先主傳》

這份勸進表,大致內容就是老大您為了漢朝的復興和劉氏血脈的繼承操碎了心,您老的官位應該向前一步了,這樣才能領導我們從勝利走向更偉大的勝利。再說了您是被我們逼的,以後出了問題也是我們承擔,跟您老沒有關係。

劉備能夠進位漢中王,我覺得有以下幾點:

一、兵敗曹操,威震華夏

在進軍奪取西川的時候,和曹操有過數次交鋒。經過最後斜谷一役,徹底打怕了曹操,使得劉備在天下的人士中的名望一時無而,為進軍漢中王打下基礎。

二、大將支持

劉備作為一方霸主,肯定是想要謀取最高的那把椅子,手下的大將的支持與否是很重要的因素,畢竟孤家裹人成不了氣候。勸進表共有一百二十人聯名上奏,這個規模相當於是軍臣集體意願,也可以理解為萬民書了。這樣子要是還不就坡下驢,就會寒了君臣的心。

三、個人私心

劉備當漢中王的時候已經是59歲了,在那個平均年齡不到30歲的年代來說,劉備已經稱得上是“老不死”雖然後期身體有了調養,但畢竟年事已高,有些事情已經力不從心。自己戎馬一生為的就是名垂青史,一步到位當皇帝肯定不行,退而求其次做王爺也是可以的。

當然了要做一些前奏戲:劉備說我不行,你們另找別人;大臣說就是你,別人不夠格。如此往來三次,劉備才正式進位漢中王。

我覺得,劉備進位漢中王就是一場作秀。一場劉備和大臣們聯手演出的戲。

結果就是劉備逐步實現自己稱王拜相、南面稱帝的想法。而大臣們也逐一得到賞賜,有了更大的幹勁。


一筆倩江南



這是個好問題,打中了劉備粉的七寸,這是要命的。


喜歡劉備,把劉備看作為英雄,這沒有問題。劉備的奮鬥經歷的確很勵志,是許多人應該學習的榜樣。


但是,如果把劉備自稱漢中王、自立為帝,說成是名正言順,那就是不瞭解歷史,睜著眼說瞎話。

劉備進位漢中王,是毫無法理依據的。如果勉強說有,那就是“強權即為真理”。


首先說劉邦白馬盟誓。


劉邦臨死前與大臣們立下誓言:“非劉姓為王者,天下共誅之”。

這說得很明白,現在已經是劉氏的天下啦,再也不需要異姓諸侯王。

曹操被封為魏王,不管你有多麼大的功勞,不管是否出於皇帝的本意,因為你不姓劉,你就該被天下共誅之,這是曹操被詬病的根本原因。

與本題無關,這裡不去探討曹操這個魏王是否合理的問題。


其次,異姓不能為王,是不是劉姓就可以隨便稱王呢?


整個東西漢時期,除了王莽專政,這個更復雜,暫且不是,名正言順的異姓王就只有曹操。

除了異姓諸侯王,所有的劉姓諸侯王,都是當朝皇帝的直系近親。沒有例外,沒有之一。


反倒是皇帝,血親可能更遠。就說漢獻帝的父親、漢靈帝劉宏,就是漢光武帝劉秀之孫、東漢第三位皇帝漢章帝劉炟的玄孫。


劉炟之後,經過了漢和帝劉肇、漢殤帝劉隆、漢安帝劉祜、漢順帝劉保、漢衝帝劉炳、漢質帝劉纘、漢桓帝劉志等七位皇帝,又選出了劉炟的玄孫、解瀆亭侯劉宏為新帝。


不必去仔細分析,看看中間隔著這許多皇帝,再看看解瀆亭侯的爵位,就清楚漢靈帝繼承皇位,血緣上與漢桓帝究竟有多遠。


但好在還沒有出五服之外,也算是要緊的宗族。


豹眼沒有去考證,像這個五服之內的諸侯王,恐怕很少,甚至是沒有。

這說明了啥?

靈帝的迎立,是權臣的伎倆,為得是便於控制,但諸侯王除了天大的功績,只有近親宗族才可以得到。


劉備自稱中山靖王之後,即便是真的,但血緣關係太遠,是沒有資格封王的。

否則,幽州牧劉虞、幽州牧劉焉、荊州牧劉表等等所有姓劉的人,豈不都可以為王呢?


認為劉備姓劉就可以為王,這完全是扯淡,沒有一點法理依據,更是不瞭解歷史。





第三,以功績來論,漢代劉姓子孫沒有因為功績而被封王的先例。


就算劉備一直匡扶漢室,也小有成就,不過就是一個州牧的成就。

就算夠得上封王,那也是漢獻帝下詔吧。

總不能劉備自己下個通知,說我要自立為漢中王,你批不批我都是王了。

我知道曹操必定從中作梗,我就不等你同意,先把工作幹起來再說吧!


這跟袁術自立為帝有啥區別?


我要做皇帝了,通知天下一下,難道還想著讓漢獻帝同意嗎?把皇帝位禪讓給袁術嗎?

劉備這個自立漢中王,與袁術稱帝無二,沒有任何法理依據。


第四,強權即為真理。


我就要稱王,幹就完了,不服就來打我哦!

這就是一個強盜邏輯。


不要去說篡漢、篡魏的問題,歷史是發展的,要不現在還是秦N世,而且一直傳下去,哪裡還有東西漢哦。


起碼曹魏、西晉還有名義上的禪讓,蜀漢、孫吳連這一點都沒有。


漢末三國時期,公孫氏割據遼東五十多年,雖沒有獨立建國,但沒有啥區別;漢中張魯沒有稱王,但三十多年的獨立王國。


不管是否稱王稱帝,那就是一個勢力的問題,沒有任何法理可言。


劉備自立為王,自己都沒有足夠的底氣,在給漢獻帝的上表中說,等到剷除了漢賊、平定了天下,就去向皇帝請罪。


這就足以說明,劉備這個騷操作是沒有法理依據的,是自立為王的。


自立為王沒有啥不可以的,就像朱元璋在稱帝之前,也是先為吳王,沒人說朱元璋做吳王這事不可以。


但必須說這都是沒有法理依據的,任何時期,都不可能從法理上認可,你強大了,你就可以稱王了。


大當家的從不承認,還有人天天想著為王,如果有法理依據,豈不遍地是王。


豹眼認為,劉備具備了一定的實力,想自立為王,誰也拿他沒辦法。但就沒必要去替他尋找法理依據了,因為根本就不存在這個東西。



豹眼看歷史


劉備打下漢中後,佔有了橫跨荊益二州的地盤,有了自己的勢力,正式擠身於強者之列。這時如果劉備仍以左將軍行事,已很難統領屬下了。那麼多人跟著你打天下,你只是個左將軍,屬下們還有何想?更何況當時的許靖、馬超等人的職位與劉備不想上下,甚至可能還比劉備高些,如此劉備如何左右?於是劉備在眾人的一致請求下,不得已晉位漢中王。那麼劉備有沒有稱漢中王的資格呢?應該是有的。

稱漢中王的用意很明顯,以前大漢開國皇帝的劉邦,就是被項羽分封到漢中,稱漢中王。劉邦正是在這個稱號下,聯絡眾諸侯,最後打敗了項羽,取得了天下,建立了大漢。劉備稱漢中王也在昭示人們,我要學習我的老祖宗了,也以漢中王開始,重新復興漢室,恢復大漢的統治。同時,劉備成王了,自己可以對自己手下的有功之臣加官進爵,激勵他們的鬥志,為復漢大業盡心盡力。劉備自稱是漢室之胄,又被漢帝認為大漢皇叔,劉姓稱王,在大漢史上也是說得過去的。更何況曹操作為一個異姓尚且能逼迫漢帝封其為魏王,這完全違背了漢高祖劉邦定下的“非劉姓者不得為王”的白馬之盟,作為漢室之胄的劉備就更有資格稱王了。為了伸大義於天下,為了解救蒼生,恢復漢室,自然需要有一個強有力的領袖。要想和曹操對著幹,恢復漢室,一統天下,就需要名正言順,就需要有一個強有力的領袖。劉備如果還以左將軍行事,其影響範圍就很難打開,其格局就難以擴大。一個左將軍還有什麼資格與大漢丞相、魏王爭奪天下?與曹操有對等的聲勢,才是劉備恢復漢室,一統天下的關鍵,因此稱漢中王,是劉備創業的需要。

成者王侯敗者寇。就當時的情形看,漢獻帝被曹操把持著,已成了傀儡,如果向漢獻帝申請做漢中王,等他的加封,那無疑於白日做夢。只要自己有了一定實力和勢力,我稱王了誰又能把我怎麼樣?因此就當時的情況下,如果為稱漢中王,去尋根求據,那樣的劉備不是也太有點兒迂腐了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