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世界都在求中國的呼吸機?核心技術還在歐美手裡

隨著海外疫情的不斷蔓延,全球對於呼吸機的需求快速增長,呼吸機全球告急。據美國《財富》雜誌報道,全球範圍內,對呼吸機的需求量是目前醫療機構擁有量的10倍。

呼吸機在嚴重呼吸道疾病(如新冠肺炎)的治療中起著關鍵作用,患者需要在呼吸機的幫助下才能有效呼吸。連接呼吸機後,機器將負責供氧並模擬人體呼吸,從而讓患者的肺臟得到休息,並逐步恢復正常功能。如無呼吸機支持,一些嚴重呼吸系統疾病患者可能無法存活。

如今,多國出現呼吸機需求缺口,紛紛將目光投至中國產呼吸機。國產呼吸機成為全球緊俏商品,原有產能和儲備數量難以覆蓋全球急劇上升的呼吸機需求,多國“一機難求”。

全世界都在求中國的呼吸機?核心技術還在歐美手裡


目前全球的高端呼吸機基本上都被德國的德爾格、瑞典的潔定壟斷,二流的呼吸機則被美國的美敦力,瑞士哈美頓,美國GE醫療,美國偉亞安,德國史蒂芬幾個廠家包攬。

近年來國產呼吸機的發展迅速,國內企業通過搶佔低端市場,基本完成進口替代,中高端市場逐漸成為外資和國產品牌的競爭領域。

長期以來,外企在高端醫療設備的生產製造上有著明顯優勢,中國民族企業僅在少數產品實現打破壟斷,且在全球範圍內樹立了民族品牌。在 2019 年,國內前十大呼吸機銷 量排名中,國產品牌僅有邁瑞醫療(14.03%)、深圳科曼(3.30%)、北京誼安(3.19%)三家上榜。

如今海外呼吸機需求急劇膨脹,海外准入門檻有所降低,加上國內出口政策支持,國產呼吸機的“翻身戰”悄然打響。工信部裝備工業一司副司長陳克龍4月8日公開介紹稱,截至目前,主要生產企業累計向國外供應呼吸機達到近1.8萬臺,其中有創呼吸機4000餘臺,已簽訂單量約2萬臺。

全世界都在求中國的呼吸機?核心技術還在歐美手裡


當來自美國、意大利、加拿大等數十個國家的呼吸機訂單湧向中國時,中國的呼吸機制造商們正對壓縮機、電磁閥等元器件汲汲以求,這些呼吸機的核心零部件往常來源於美國、意大利等地。原有供應渠道中斷後,中國的呼吸機制造商們紛紛在國內尋求替代供應商,然而遍尋九州,部分元器件遭遇無法國產替代的僵局。

因此,國產呼吸機要真正全方位佔領海外市場仍面臨重重挑戰,無論是高精尖領域還是核心零部件的生產。

一臺呼吸機相當於一個精密的氣體輸送工控系統,有上千個零部件。其中大部分已實現國產,但我國在核心零部件方面與國際水平尚有明顯差距。

由於醫用呼吸機對精密性要求高,任何一個零部件出問題,整個機器可能就無法正常運轉,當前國產呼吸機在壓縮機、芯片、傳感器、電磁閥、氧氣源等核心零部件上仍嚴重依賴國際供應商。

例如,魚躍醫療的芯片來自德國等國家,誼安醫療呼吸機的渦輪均為瑞士進口,普博科技呼吸機的傳感器來自英美,安保科技至少30%的呼吸機原材料依賴進口。

全世界都在求中國的呼吸機?核心技術還在歐美手裡

▲呼吸機零部件拆解圖(來源:venteclife)

1. 壓縮機

壓縮機是幫助患者通氣的關鍵部件,無創呼吸機多使用渦輪式呼吸機,有創呼吸機多使用空氣壓縮機。它相當於呼吸機的發動機,通過給患者提供正壓氣體,輔助患者呼吸,增強氣體交換和心肺耦合。

當前,多家呼吸機生產商選擇的壓縮機供應商有美國托馬斯(Thomas)、美國格南登福(Gardner Denver)、瑞士Micronel、德國EBM和臺灣地區臺達等。

2. 芯片與傳感器

芯片和傳感器在呼吸設備中扮演著重要角色。

不同類型的傳感器可用於幫助控制壓力、氣流、溫度和溼度,以及提供平滑的電機控制輸出。芯片是整個電路系統的“心臟”,負責根據採集的傳感器數據,實時調整風機,保證產生合適的正向氣壓。

英飛凌半導體為瑞思邁等全球領先的醫療器械設備商提供呼吸機主機控制芯片。

傳感器方面,美國霍尼韋爾(Honeywell)是核心供應商之一。它提供的傳感器產品包括壓力傳感器、氣流傳感器、熱敏電阻傳感組件、溫度探測器、溼度傳感器、霍爾效應磁傳感器集成電路等。

日本SMC公司是世界三大氣動元件生產商之一,它提供的壓力傳感器等器件頗受呼吸機生產商的認可。

飛思卡爾、恩智浦和意法半導體不僅提供MCU/MPU,也提供有多種類型的傳感器,以供開發先進的呼吸機。漢威科技子公司煒盛傳感主要為呼吸機提供微流量傳感器。

3. 電磁閥

電磁閥是呼吸機氧氣源的開關閥門,作用同樣舉足輕重。其工作原理和繼電器有些相似,但性能要求通常高於一般機械設備。

這一配件的代表廠商有美國MAC、意大利康茂勝(Camozzi)等,他們在自動化、流體力學等領域深耕多年,牢牢把控著相關供應渠道。

疫情或許讓我們的國產呼吸機在世界上有了登臺表演的機會,但核心技術還是牢牢掌握在歐美國家手中。

我們感慨國內基礎製造業龐大的同時,也要認清楚一點——我國最缺原材料基礎科學技術以及高科技芯片技術。我國之所以是“世界工廠”主要是因為產業鏈夠全、人力成本低、原材料獲取容易。

疫情不僅凸顯國外發達國家對中國企業的依賴,反過來也同樣如此——中國非常依賴國外的高科技。疫情帶來的經驗就是合作和團結比任何時候都重要。一場疫情如同一次大考,經受了壓力與挑戰,中國製造也需要反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