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宁县-古幽文化,义渠古国

 古义渠国之都。在今甘肃庆阳西南,即宁县。义渠以西为古西戎之国,或称义渠之戎。商时有存,周初义渠君曾入朝周王。 早在商、周两代的千余年间,庆阳就居住着义渠民族。春秋战国时期,他们在这里建立了强大的郡国,与秦、魏抗衡,并曾参与中原纵横争夺之战,成为当时雄据一方的少数民族强国。后被秦灭掉,融入华夏族。

  义渠民族在商代前是西方羌戎民族的一个分支,原居宁夏固原草原和六盘山、陇山两侧。商代,他们同居住在陇东的狄族后裔鬼方相互为邻又相互攻击。后来又同住豳地由先周姬姓部落建立的豳国经常发生冲突,不断蚕食其领土。大约在公元前12世纪的商康丁年间,由于北方狄人南侵,周祖古公亶父率众离开豳地南迁岐山。戎狄两族乘机占领陇东大部分地区。文王末年,姜太公曾派使臣南宫适出使义渠。义渠国王送马、鸡和犀牛给文王,文王又将这些东西献给纣王。由于义渠同周人相处关系比较和谐亲密,而鬼方(猃狁)同商周对立,所以每次战争后,鬼方失败逃走,远奔河套,而义渠趁机内迁。这样,义渠就逐渐占据了陇东大原地区(庆城、宁县、镇原等地)。这里土地肥沃,水草丰茂,畜牧业得到空前发展,义渠人口也大量增加,由游牧状态定居下来。他们在同当地周族后裔的杂居中,学会了农耕技术,学习了周族文化,并效仿周人建立城堡和村落,从而发展成为区别于其他羌戎的义渠族。

  义渠民族从商代武乙年间建部落方国算起,至秦昭王时存在800余年,其中在庆阳建立奴隶制郡国(公元前772年到前272年)达500年之久。古豳国城,义渠古都,显现了先周先秦的厚重历史文化,福银高速、甜罗高速、银西高铁、西平铁路穿境而过,庆阳机场遥相呼应,四通八达的交通承载起宁县腾飞的翅膀,九龙金枣、黄甘桃、曹杏、红富士苹果享誉国内外,刺绣、剪纸、石雕、皮影、喜剧头帽制作和秧歌,技艺非凡,堪称宁县“六绝”,亿吨煤炭、石油、天然气正待开发,宁县已成为陇东一张秀丽的名片。现有国家AAA级旅游景区义渠及古豳文化旅游区,国家AA级旅游景区桂花园省级森林公园,印象义渠莲花池景区、长庆桥野王温泉度假区、宁江生态文化旅游区等26处旅游景区(点)。800多处珍贵的文物古迹,董庄的彩陶罐、西周“中生父”铜鬲、北魏石佛造像、山公寺颂碑、牛公碑、唐狄梁公碑、塔儿庄五代砖塔、凝寿寺唐塔、湘乐宋塔、辑宁楼、张氏书房等金石、建筑历久弥新。这里青山簇拥,碧水环绕,这里物产丰饶,民风淳朴,这里历史遗存丰富,民俗文化灿烂,“一心”(义渠及古豳文化旅游区)、“一岭”(子午岭)、“三川”(北川、九龙川、野王川)、“五镇”(春荣、湘乐、中村、盘克、九岘)、“十村”(金钟、王台、昔家沟、庞川、莲花池、宋庄、政平、东风、野王、傅家),勾勒出了大美宁县的美丽轮廓,这里就是——魅力宁县、人文宁县、大美宁县。

大约在公元前12世纪的商康丁年间,戎狄部落逐渐发展强大,并大举南侵攻战了先周的许多土地,周祖古公亶父为了避免生灵涂炭率众离开豳地南迁岐山周原。戎狄部族乘机占领陇东大部分地区。这样,戎狄就逐渐占据了陇东大原地区,后来人们就把他们统称为大原戎,也叫义渠戎。因为陇东大原地区是周祖农耕文化的发源地,农耕文明底蕴深厚,加上土地肥沃,水草丰茂,使戎狄人畜牧业得到空前发展,人口也大量增加,并开始由游牧变为定居。他们在同当地周族后裔的杂居中,学会了农耕技术,学习了周族文化,并效仿周人建立城堡和村落,在这里建立了强大的部落方国。特别是周人先进的青铜矿冶炼技术为义渠人锻造刀枪,铸剑和制作弓箭,建立强大的军队提供了重要保证。

义渠国的建立和兴起 揭开了春秋战国

古公亶父南迁周原后,历经周文王、周武王时代也发展成了雄居中一方的西方霸主,担当起了伐纣灭商的大业,建立了强大的西周政权。西周建立后,义渠曾臣服于西周,但也不时的和西周发生冲突和战争,拉锯战曾持续200多年。但后来随着势力的日渐强大,义渠也有了建国立业,图谋发展的雄心,义渠人开始学习中原文化,把目光投向了更为广阔的天地,由此加入春秋争雄的行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