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挡不住上海全力保障民生服务

老人助餐、养老服务、困难儿童帮助……民生保障在疫情期间显得尤为重要。在上海的许多社区中,一面扎实做好群防群控,一面将民生保障作为社区的重点工作,在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中,确保服务不止步。

老人助餐按下“重启键”

“我们在打浦桥街道的老年食堂已经吃了六、七年了,当时是9元,现在也只有10元,对于我们老年人来说,实在是太实惠了。”住在黄浦区顺风公寓的包阿姨说,“前两个月,因为疫情的影响,老年食堂关闭了一段时间,我和老伴两个人要么自己买菜,要么叫外卖馄饨,不仅吃得没有食堂好,而且还要当心卫生情况。现在是自己带餐盒过去把饭菜盛回来,而且和老伴还是分食制,又健康又美味,我的许多小姐妹平时过来,都非常羡慕我们这里。”

图片

打浦桥街道老年食堂已有10多年历史,场地比较小,只有33个桌子,平时要容纳130个左右的老人就餐,在目前的疫情防控态势下,风险比较大,因而近期主要以打包外带为主。相比疫情前,目前订餐的老人大约少了20个左右。

针对独居、行动不便、生活困难等老年人的社区长者食堂和老年助餐服务,正在逐步的恢复中。像半淞园路街道社区老年助餐点重新设计排队、领餐、就餐路线,排队划好一米间隔线,高峰期提供歇脚椅子,并且提供打包盒,鼓励打包外带。

虽然目前绝大多数的堂吃仍在暂停中,但是通过送餐上门以及无接触送餐等方式,满足老年人多样化的用餐需求,让不少的老人重新找回了温馨的感觉。

助老服务更加周全

上周,80多岁的吴阿婆终于在春节之后洗上了第一次澡。吴阿婆住在小东门街道康家弄老城厢里,之前因为摔了一跤导致骨折,连续住院两年。现在虽然出院了,但是身体已经瘫痪,本身又伴随很多慢性病,自理能力差,无法独自行走,去哪里都要子女陪同,使用轮椅。疫情之前,都是子女隔三差五陪同老人来邻家屋里厢洗澡,一方面邻家屋里厢的洗浴功能都能齐全,而且配备助浴的老师,洗澡前都需要测量血压,老人觉得非常安全。另一方面外面的公共浴室针对80多岁的老人也是不开放的,所以老人洗澡基本上都是在邻家屋里厢解决。但是由于疫情,洗澡成了老人最大的问题。

上周,吴阿婆女儿推着轮椅带着她洗澡,工作人员还为老人测量血压,吴阿婆和她的女儿都非常感动。

目前对于辖区的居民来说,如果需要助浴、洗衣服务,提前一天进行预约登记,每人每周预约助浴服务不超过2次,洗衣服务不超过1次,且每项服务内容当日仅限预约1次。居民在预约和进入场馆后自觉佩戴口罩,配合工作人员填写《服务对象服务登记表》、出示健康码、测量体温、血压等工作。

困难群体热忱帮助

在疫情中,除了老年人的就餐、生活服务问题之外,在社区中的许多中青年人的就业问题,也成为了街道干部关心的问题。虹口区广中路街道就业工作站组建的“广中启航服务云”微信群,设立“社区防疫就业联动”服务点,帮助了社区中不少人解决了就业问题。例如社区中的小陈,3月底来工作站咨询就业,在帮助他申领失业保险金的同时,工作人员也推荐他先做社区志愿者,积极投入到疫情防控工作中,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现在他正通过‘广中启航服务云’面试地铁站务员。

图片

黄浦区小东门街道社区事务受理中心工作人员说,“在我们的工作中,起先是为一些困难家庭的儿童寻找购买口罩的来源。后来,随着网课逐渐开始,我们又关注起一些这些儿童的学习问题。一位社区里困难家庭的儿童,他家里的路由器出现问题,网课质量不好,我们就主动为其更换了路由器,使其可以正常在家上网课学习。”

疫情发生以来,上海加大了困难群体保障力度,不仅从物质上予以支持,更是在生活给予充分的帮助,解决因为疫情而产生的问题困难,携手战胜新冠疫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