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擋不住上海全力保障民生服務

老人助餐、養老服務、困難兒童幫助……民生保障在疫情期間顯得尤為重要。在上海的許多社區中,一面紮實做好群防群控,一面將民生保障作為社區的重點工作,在切實保障和改善民生中,確保服務不止步。

老人助餐按下“重啟鍵”

“我們在打浦橋街道的老年食堂已經吃了六、七年了,當時是9元,現在也只有10元,對於我們老年人來說,實在是太實惠了。”住在黃浦區順風公寓的包阿姨說,“前兩個月,因為疫情的影響,老年食堂關閉了一段時間,我和老伴兩個人要麼自己買菜,要麼叫外賣餛飩,不僅吃得沒有食堂好,而且還要當心衛生情況。現在是自己帶餐盒過去把飯菜盛回來,而且和老伴還是分食制,又健康又美味,我的許多小姐妹平時過來,都非常羨慕我們這裡。”

圖片

打浦橋街道老年食堂已有10多年曆史,場地比較小,只有33個桌子,平時要容納130個左右的老人就餐,在目前的疫情防控態勢下,風險比較大,因而近期主要以打包外帶為主。相比疫情前,目前訂餐的老人大約少了20個左右。

針對獨居、行動不便、生活困難等老年人的社區長者食堂和老年助餐服務,正在逐步的恢復中。像半淞園路街道社區老年助餐點重新設計排隊、領餐、就餐路線,排隊劃好一米間隔線,高峰期提供歇腳椅子,並且提供打包盒,鼓勵打包外帶。

雖然目前絕大多數的堂吃仍在暫停中,但是通過送餐上門以及無接觸送餐等方式,滿足老年人多樣化的用餐需求,讓不少的老人重新找回了溫馨的感覺。

助老服務更加周全

上週,80多歲的吳阿婆終於在春節之後洗上了第一次澡。吳阿婆住在小東門街道康家弄老城廂裡,之前因為摔了一跤導致骨折,連續住院兩年。現在雖然出院了,但是身體已經癱瘓,本身又伴隨很多慢性病,自理能力差,無法獨自行走,去哪裡都要子女陪同,使用輪椅。疫情之前,都是子女隔三差五陪同老人來鄰家屋裡廂洗澡,一方面鄰家屋裡廂的洗浴功能都能齊全,而且配備助浴的老師,洗澡前都需要測量血壓,老人覺得非常安全。另一方面外面的公共浴室針對80多歲的老人也是不開放的,所以老人洗澡基本上都是在鄰家屋裡廂解決。但是由於疫情,洗澡成了老人最大的問題。

上週,吳阿婆女兒推著輪椅帶著她洗澡,工作人員還為老人測量血壓,吳阿婆和她的女兒都非常感動。

目前對於轄區的居民來說,如果需要助浴、洗衣服務,提前一天進行預約登記,每人每週預約助浴服務不超過2次,洗衣服務不超過1次,且每項服務內容當日僅限預約1次。居民在預約和進入場館後自覺佩戴口罩,配合工作人員填寫《服務對象服務登記表》、出示健康碼、測量體溫、血壓等工作。

困難群體熱忱幫助

在疫情中,除了老年人的就餐、生活服務問題之外,在社區中的許多中青年人的就業問題,也成為了街道幹部關心的問題。虹口區廣中路街道就業工作站組建的“廣中啟航服務雲”微信群,設立“社區防疫就業聯動”服務點,幫助了社區中不少人解決了就業問題。例如社區中的小陳,3月底來工作站諮詢就業,在幫助他申領失業保險金的同時,工作人員也推薦他先做社區志願者,積極投入到疫情防控工作中,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現在他正通過‘廣中啟航服務雲’面試地鐵站務員。

圖片

黃浦區小東門街道社區事務受理中心工作人員說,“在我們的工作中,起先是為一些困難家庭的兒童尋找購買口罩的來源。後來,隨著網課逐漸開始,我們又關注起一些這些兒童的學習問題。一位社區裡困難家庭的兒童,他家裡的路由器出現問題,網課質量不好,我們就主動為其更換了路由器,使其可以正常在家上網課學習。”

疫情發生以來,上海加大了困難群體保障力度,不僅從物質上予以支持,更是在生活給予充分的幫助,解決因為疫情而產生的問題困難,攜手戰勝新冠疫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