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底捞情感文化背后,残酷的现实

海底捞情感文化背后,残酷的现实

中国最有名的火锅连锁店,市值高达1000亿。作为庞大餐饮巨头掌舵者-张勇,被人津津乐道的经营理念——文情怀情感文化,为什么一直被模仿从未被超越?

在张勇看来,情感文化固然重要,但一家企业要想做大做强,管理者的主要精力还应聚焦于不断优化流程和制度。另外,张勇的坚守善念、高度自省性和时刻具有的危机感,也是海底捞长盛不衰的真正秘诀。互相关心是人的基本需求,如果员工在海底捞得到家人的关怀和待遇,自然他们对公司的信任和忠诚度也会不断提高。

海底捞始终秉承“服务至上、顾客至上”的理念,以创新为核心,改变传统的标准化、单一化的服务,提倡个性化的特色服务,将用心服务作为基本理念,致力于为顾客提供“贴心、温心、舒心”的服务;在管理上,倡导双手改变命运的价值观,为员工创建公平公正的工作环境,实施人性化和亲情化的管理模式,提升员工价值。事实真的如此吗?

海底捞服务为何这么好?

海底捞情感文化背后,残酷的现实

小米CEO雷军曾用自己的视角做过解读:

海底捞的服务员脸上都带着发自内心的笑容。其他服务型行业,比如民航业的空姐们比海底捞服务员漂亮得多,制服也更好,但她们常常是一种皮笑肉不笑的状态。相比之下,海底捞服务员脸上的笑容非常打动人。

我问海底捞的服务员:“你当个服务员有啥好笑的呢?”她跟我说:“我是一个40多岁的下岗女工,一直找不到工作,后来海底捞录用了我,七八年前就给我每月四千元的工资,我睡觉做梦都会笑醒。”

海底提供高质量服务同时,背后却是残酷规章制度逼出来的。很多之前在海底捞工作过的员工在网上抱怨说:2015年我一个月工资3600,一天120,上班时间12小时是最少的,碰到打样可能都有14小时了,平均每个小时还不到10块钱。那么辛苦我还不如去富士康上班。

也许雷军所看到的海底捞服务人员脸上“发自内心的微笑”未必是海底捞全部真相。为什么海底捞的员工时刻准备着向顾客提供“变态服务”?因为一旦疏忽或怠慢了,那当月本就不多的工资便又少了一点。

海底捞情感文化背后,残酷的现实

过度服务被人指责:‘’我一个人去海底捞吃火锅,店员搬个熊放我对面,全程我都觉得尴尬无比。本来找了个角落,结果总感觉周围人在看我。其实我挺怕过度服务的,安安静静的吃个饭不好吗?‘’,虚心假意的服务,客户能看见,有时候真不要矫情。

高翻台率

人张勇曾经表示,为了保证服务质量,每年的新增门店不会超过30家。可是公司上市之后,这一保证被打破。2018年,海底捞新增门店200家。而2019年上半年,又新增门店127家,平均每两天就有一家海底捞开业。被奉为海底捞成功秘诀的超高翻台率,在最近的半年报中首次出现下降。翻台率的下降会直接影响海底捞的盈利。

餐饮行业残酷竞争力,一路高升的海底捞,终于刹住了前进的脚步,神话慢慢回归现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