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睛閉上了,光亮一直在——追記一位當代大學生的“生死穿越”

他的生命被病魔打敗了,但他的精神卻將死亡踩在腳下。通過捐獻器官,幫助他人重獲新生,從中,他獲得了永生。

——題記

眼睛閉上了,光亮一直在

——追記一位當代大學生的“生死穿越”

他年輕,才21歲,這個春天,無情的病魔讓他的生命戛然而止。

他走了,卻將希望留給了這世界:捐獻的腎臟、肝臟和眼角膜,將幫助他人重獲新生、給他人帶去光明。

他的這一“生死穿越”,展現了當代大學生的風采與擔當。

他是誰?湘潭大學大三學生彭效胤。4月15日晚,他因病不幸去世,眼睛閉上了,光亮一直在。

噩耗從天而降

1月29日,農曆正月初五,身處衡陽市衡陽縣老家的彭效胤突發性頭痛,當場昏迷,被緊急送往長沙湘雅醫院。

經過醫生緊急搶救,他暫時脫離危險。專家診斷結果為中耳炎引起的腦膿腫,後因病情惡化轉為腦積水。中間除了有限的三四天神智清醒外,此後他大部分時間處於昏迷狀態。

不動手術,他會這麼一直昏迷下去。動手術,有50%的治癒機率。在徵得家人同意的前提下,醫生兩個多月裡對他進行了上十次手術,在他腦上打了7個洞,通過穿刺用導管將其腦內的積水導流出來。

很遺撼,他沒有挺過這一關。4月13日在醫生的建議下,他被送回了衡陽縣中醫醫院,兩天後去世。

平時彭效胤有頭痛的毛病,為了不讓父母擔心,就自己買點感冒藥吃,沒想到是中耳炎引發的頭痛,久拖之下竟成了不治之症。


曾是家庭的驕傲

彭效胤老家地處衡陽縣農村,兩兄弟,上面有一個讀大四的哥哥,父母在廣東打工維持一家生計。

他從小就愛讀書,成績一直是班上前幾名。“我倆長年累月在外地打工,學習全靠他自覺,從小學到大學,他的作業我一次都沒有看過。”父親彭柏林介紹,小兒子成績好,特懂事,孝敬長輩,樂於助人,當地有不少人誇他,說這孩子將來肯定大有出息。

進入湘潭大學後,彭效胤首先就讀的是環境與資源工程學院。出於對微電子專業的熱愛,大一下學期,他便憑自己出色的表現轉到物理與光電工程學院2017級微電子科學與工程專業一班。

“原以為他會因為轉專業成績會受影響,沒想到他不僅很快將欠下的課程趕了上來,而且成績還在班上數一數二,獲得了學校的乙等獎學金。”班主任餘雲霞老師說起彭效胤的英年早逝,惋惜不已。

彭效胤的刻苦與勤奮在院裡出了名。“每天早早去教室,永遠是坐在前排,筆記記得工整翔實,週末準時去圖書館。”班長姜澤鵬對彭效胤的刻苦記憶深刻。

他樂觀開朗,樂於助人,同學學習上有什麼問題問他他都會熱心耐心講解。在刻苦學習的同時,雙休日多次到湘潭中心醫院當志願者,利用自己的專業知識幫助患者尤其是上了年紀的患者開展網上掛號、繳費與查詢。

在2019年9月全國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中,彭效胤榮獲一等獎,拿到了湘潭大學的保研單列指標。“我的目標是到西南電子科技大學深造,成為一名對國家對社會有用的專業人才。”他曾對同學描述過自己的夢想。


捐出器官點亮他人生命

4月15日晚,彭效胤被推進南華大學附二醫院的手術室,在家人和工作人員的共同見證下,成為了衡陽市遺體器官捐獻者之一。“他的兩顆腎臟、一個肝臟和一對眼角膜,將讓3個人重獲新生,給2個人帶去光明。”南華大學附二醫院醫生介紹。

“他特別不想死,清醒時他對我說,好想教師和同學,想讀研。後來發現越來越不行了,我就喊著他的小名半開玩笑半認真的說,你從小就立志長大後成為對社會有貢獻的人,萬一去了,就將可用的器官捐出來。他想了想,堅定地說‘可以’”說到這,接受記者電話採訪的彭柏林語帶哭腔。

首先母親不同意,後在家人反覆作工作下同意了。老家好多人不理解:“多好的孩子,這麼早就離開了,死後還要挨一刀,你們這做父母的心也太狠了。”

“不是心狠,看到兒子的生命在他人身上延續,內心的痛苦才能有所緩解。這樣做也算是回報湘大的培養與關愛,也算是回報社會。效胤能在湘大這麼好的學校求學,也算不白來了這一趟。”

彭效胤住院期間,湘大物理與光電工程學院黨委副書記楊瀾代表學院前往醫院看望彭效胤。短短几天時間內,學校師生及校友捐款近10萬元。在班委的組織下,彭效胤的同學錄制了加油助力視頻,鼓勵病床上的他早日站起來,重新走進三道拱門,成為這個大家庭中的一員。4月16日班主任餘雲霞老師等來到衡陽老家,慰問彭效胤的家人。班上同學們已約好,待疫情過後,一起去他家看看。

“就算不在了,他也是光。”“心痛,致敬!”這幾天湘大學生紛紛在網上留言,表達對彭效胤的懷念與敬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