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睛闭上了,光亮一直在——追记一位当代大学生的“生死穿越”

他的生命被病魔打败了,但他的精神却将死亡踩在脚下。通过捐献器官,帮助他人重获新生,从中,他获得了永生。

——题记

眼睛闭上了,光亮一直在

——追记一位当代大学生的“生死穿越”

他年轻,才21岁,这个春天,无情的病魔让他的生命戛然而止。

他走了,却将希望留给了这世界:捐献的肾脏、肝脏和眼角膜,将帮助他人重获新生、给他人带去光明。

他的这一“生死穿越”,展现了当代大学生的风采与担当。

他是谁?湘潭大学大三学生彭效胤。4月15日晚,他因病不幸去世,眼睛闭上了,光亮一直在。

噩耗从天而降

1月29日,农历正月初五,身处衡阳市衡阳县老家的彭效胤突发性头痛,当场昏迷,被紧急送往长沙湘雅医院。

经过医生紧急抢救,他暂时脱离危险。专家诊断结果为中耳炎引起的脑脓肿,后因病情恶化转为脑积水。中间除了有限的三四天神智清醒外,此后他大部分时间处于昏迷状态。

不动手术,他会这么一直昏迷下去。动手术,有50%的治愈机率。在征得家人同意的前提下,医生两个多月里对他进行了上十次手术,在他脑上打了7个洞,通过穿刺用导管将其脑内的积水导流出来。

很遗撼,他没有挺过这一关。4月13日在医生的建议下,他被送回了衡阳县中医医院,两天后去世。

平时彭效胤有头痛的毛病,为了不让父母担心,就自己买点感冒药吃,没想到是中耳炎引发的头痛,久拖之下竟成了不治之症。


曾是家庭的骄傲

彭效胤老家地处衡阳县农村,两兄弟,上面有一个读大四的哥哥,父母在广东打工维持一家生计。

他从小就爱读书,成绩一直是班上前几名。“我俩长年累月在外地打工,学习全靠他自觉,从小学到大学,他的作业我一次都没有看过。”父亲彭柏林介绍,小儿子成绩好,特懂事,孝敬长辈,乐于助人,当地有不少人夸他,说这孩子将来肯定大有出息。

进入湘潭大学后,彭效胤首先就读的是环境与资源工程学院。出于对微电子专业的热爱,大一下学期,他便凭自己出色的表现转到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2017级微电子科学与工程专业一班。

“原以为他会因为转专业成绩会受影响,没想到他不仅很快将欠下的课程赶了上来,而且成绩还在班上数一数二,获得了学校的乙等奖学金。”班主任余云霞老师说起彭效胤的英年早逝,惋惜不已。

彭效胤的刻苦与勤奋在院里出了名。“每天早早去教室,永远是坐在前排,笔记记得工整翔实,周末准时去图书馆。”班长姜泽鹏对彭效胤的刻苦记忆深刻。

他乐观开朗,乐于助人,同学学习上有什么问题问他他都会热心耐心讲解。在刻苦学习的同时,双休日多次到湘潭中心医院当志愿者,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帮助患者尤其是上了年纪的患者开展网上挂号、缴费与查询。

在2019年9月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中,彭效胤荣获一等奖,拿到了湘潭大学的保研单列指标。“我的目标是到西南电子科技大学深造,成为一名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专业人才。”他曾对同学描述过自己的梦想。


捐出器官点亮他人生命

4月15日晚,彭效胤被推进南华大学附二医院的手术室,在家人和工作人员的共同见证下,成为了衡阳市遗体器官捐献者之一。“他的两颗肾脏、一个肝脏和一对眼角膜,将让3个人重获新生,给2个人带去光明。”南华大学附二医院医生介绍。

“他特别不想死,清醒时他对我说,好想教师和同学,想读研。后来发现越来越不行了,我就喊着他的小名半开玩笑半认真的说,你从小就立志长大后成为对社会有贡献的人,万一去了,就将可用的器官捐出来。他想了想,坚定地说‘可以’”说到这,接受记者电话采访的彭柏林语带哭腔。

首先母亲不同意,后在家人反复作工作下同意了。老家好多人不理解:“多好的孩子,这么早就离开了,死后还要挨一刀,你们这做父母的心也太狠了。”

“不是心狠,看到儿子的生命在他人身上延续,内心的痛苦才能有所缓解。这样做也算是回报湘大的培养与关爱,也算是回报社会。效胤能在湘大这么好的学校求学,也算不白来了这一趟。”

彭效胤住院期间,湘大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党委副书记杨澜代表学院前往医院看望彭效胤。短短几天时间内,学校师生及校友捐款近10万元。在班委的组织下,彭效胤的同学录制了加油助力视频,鼓励病床上的他早日站起来,重新走进三道拱门,成为这个大家庭中的一员。4月16日班主任余云霞老师等来到衡阳老家,慰问彭效胤的家人。班上同学们已约好,待疫情过后,一起去他家看看。

“就算不在了,他也是光。”“心痛,致敬!”这几天湘大学生纷纷在网上留言,表达对彭效胤的怀念与敬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