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女孩包麗去世:父母的情感支持,決定了女兒一生

北大女孩包麗去世:父母的情感支持,決定了女兒一生

文:芒來小姐
來源:三點一彎鉤(ID:sandianyiwangou)
原文標題:北大女孩包麗去世,生前疑被男友精神操控:父母的情感支持,決定了女兒一生


-01-


去年12月被男友洗腦自殺的北大大三女生,包麗,於11日去世了。


她的媽媽在病床旁邊守了她6個月,可她最後還是沒能睜開眼睛。


北大女孩包麗去世:父母的情感支持,決定了女兒一生


而那個逼她自殺的男人,牟林翰,依然覺得“跟自己沒有關係”。


北大才子,學生會幹部,家境優渥,前途無限。


他早晚會開啟新生活,不出幾年,他就會忘記這個被他折磨死的女孩。


換個地方,改個名字,重新找個女孩談戀愛,誰會知道他逼著女朋友做絕育手術、逼她自殺的往事呢?


北大女孩包麗去世:父母的情感支持,決定了女兒一生


還記得包麗自殺前的最後一條聊天記錄,是對牟林翰說:


“我是一塊垃圾,配不上熠熠生輝的你。”


北大女孩包麗去世:父母的情感支持,決定了女兒一生


包麗母親順藤摸瓜,這才發現了包麗和牟林翰的戀愛內幕:


牟林翰以“不是處女”為由,不斷貶低打壓包麗,要求她叫自己主人、要求她墮胎、要求她絕育割輸卵管、要求她紋“我是牟林翰的狗”、要求她拍裸照、要求她拿錢給自己……


面對這一切要求,包麗一開始非常抗拒。


但牟林翰一點點給她洗腦,她否定了自己活著的所有價值,最後跑不動、分不動,只能任由對方擺佈。


北大女孩包麗去世:父母的情感支持,決定了女兒一生


去年12月,包麗自殺後,聊天記錄被曝光,牟林翰被全網討伐。


他雲淡風輕地對朋友說:


“她(包麗母親)就是要一個洩憤口而已,我挺理解的,沒關係,過段時間就好了。”


他說得如此道貌岸然,但包麗住院期間,他幾乎沒有去探望過。


北大女孩包麗去世:父母的情感支持,決定了女兒一生


後來又改口:身為男友,包麗的死亡和自己多少有點關係。


如此道貌岸然,這是在後悔嗎?錯!


這是在更虛偽的為自己撇清關係,表面上“有擔當”,實際上依然不承認自己對包麗的洗腦。


包麗會信他的鬼話,網友的眼睛卻是雪亮的,尤其是對這種害死人又死不承認的人渣。


網友扒出了牟林翰降分30分錄取北大的鐵證,並舉報了他的父親(結果怎樣我們就不知道了)。


比起自殺的花季女生,這點懲罰對牟林翰來說,簡直不痛不癢。


-02-


在紀錄片《和陌生人對話》中 ,一名PUA成員說:


“她(自殺死了)並不會感動我,我完全感覺自己在天上,看著地上有這麼一個人,以某種方式展示自己。”


北大女孩包麗去世:父母的情感支持,決定了女兒一生


在PUA的遊戲規則裡,佔主導權的那一方是鐵石心腸、沒有感情的。


不管牟林翰是不是網傳的PUA,但牟林翰對包麗真是…毫不憐惜。


牟林翰找到自殺的包麗後,不僅撒謊說“沒事了,在睡覺”,還把包麗拖到了醫院。


北大女孩包麗去世:父母的情感支持,決定了女兒一生


包麗還在昏迷中,生死未卜。


牟林翰去外地支教奉獻愛心,維護自己的十佳青年良好形象。


北大女孩包麗去世:父母的情感支持,決定了女兒一生


可見包麗的死亡並沒有讓他感到有多難過。


或許洗腦過程中,他就隨時準備等這個女生玩壞了,換個女生重來一次。


對包麗而言,她卻是百分百付出真心,認定牟林翰就是她的真命天子,根本沒有“換個男生重來一次”的想法。


現在沒有,以後也不可能再有了。


北大女孩包麗去世:父母的情感支持,決定了女兒一生


去年年底包麗自殺後,一位諮詢師朋友對我說:


“包麗完全可以活下來,只要她及時分手。”


那麼問題來了:她為什麼不分手?


我諮詢了心理學老師,她說:


“她(包麗)對牟林翰是有憤怒的,但包麗正處在青春期,她不懂如何表達憤怒,只懂不斷攻擊自己。


加上牟林翰也在攻擊她,雙重自我攻擊變成了嚴重的自我否定,她覺得離開牟林翰,自己會被摧毀。


這種摧毀不是肉體上的,而是心理上的。


她或許一直都把牟林翰當成未來目標,讓牟林翰漸漸佔據她的整個世界,一旦離去,包麗的世界就空了,空掉的世界不再有存活價值。”


包麗的聊天記錄顯示,曾有朋友勸她分手,她坦言自己不是不想分,而是“分不動了”。


北大女孩包麗去世:父母的情感支持,決定了女兒一生


這種“分不動”的無力感,一是來自牟林翰極端且徹底的洗腦,二是來自包麗的自我攻擊,三是源自青春期的成長特殊性。


根據埃裡克森人格發展八階段論,青少年初出社會,搞不清自己的定位,容易產生“同一性危機”,陷入自相矛盾的偏激情緒裡。


什麼是“同一性”?埃裡克森解釋說:


“這種同一性的感覺也是一種不斷增強的自信心,一種在過去經歷中形成的內在持續性和同一感(一個人心理上的自我)。”


簡單來說,就是一個人眼中的自己,和他人眼中的自己、環境造就的自己是一致的,越是一致,青年越是感到自信十足。


比如乖巧、單純的包麗,如果男友肯定她的乖巧和單純,她便會感到自己特別有價值感,從而感到生活充滿了希望;


如果男友否定她的乖巧和單純,甚至貶低她,她便會感到同一性混亂,自我和外界評價迥然相異,她感到迷茫,並且對生活感到絕望。


北大女孩包麗去世:父母的情感支持,決定了女兒一生


-03-


發展心理學家認為,青少年對同一性的堅持是驚人的。


“如果這種自我感覺與一個人在他人心目中的感覺相稱,將為一個人的生涯增添絢麗的色彩;


如果他所處的環境剝奪了他獲得自我同一性的種種可能性,他就會以令人吃驚的力量抵抗社會環境——


寧可做一個死人,也不願做不倫不類的人。


(埃裡克森心理發展八階段論)


要是包麗是一個度過了心理青春期的成年人,能夠客觀的看待自我和外界的不同性,即使遭受嚴重洗腦,也不至於失去自我尋死。


但洗腦的關鍵就是:打碎女方的價值觀然後再創造。


比如牟林翰,通過“不是處女”,讓包麗感到強烈的負責感,摧毀她的自尊;


再通過貶低辱罵,讓包麗感到自我厭惡,摧毀她腦海中對自己的一切美好期待,拖她進入泥潭;


最後用自殺來威脅她,否定包麗的自我。


北大女孩包麗去世:父母的情感支持,決定了女兒一生


自尊、自信、自我都沒了,女孩的整套價值體系轟然倒塌。


這個時候她的世界只剩下牟林翰,離開她自己就全完了。


就在這時,牟林翰提出了分手,把包麗的最後一根稻草撕碎,逼她走上絕路。


包麗自殺後,不少網友認為,包麗的家庭教育或許有不恰當的地方,才使她的內心不夠堅強、選擇輕生。


但我認為,真正有問題的是牟林翰。


一個20歲的成年人,卻用折磨他人的手段,滿足自己變態的心理需求,這是“人”能幹出來的事嗎?


一個精神正常的男性,再沒良心也不會把一個女性往死路上逼,更何況是自己女朋友。


他不懂包麗真誠單純的付出,他對自己的所作所為,只覺得“多少有點問題”。


卻不知道人性何其敏感脆弱,經不起任何的試探。


任何別有用心的玩弄,都會造就人性最兇殘的惡。


-04-


最近兩年,生女兒的朋友都在唏噓:女孩平安長大太難了。


從小就要防著“戀童癖”,長大又怕她遭遇“性騷擾”,結婚擔心她被“家暴”,未曾想過,談場戀愛也能丟了性命。


為了不讓女兒遇到“牟林翰”這樣的渣男,家長們紛紛對女兒提前開始了性別教育:


“不要和男生說心裡話,不要和男生關係太好,男生說的話不要信……”


甚至有朋友放話:


“我女兒以後要是找男朋友,我絕不會讓她付出真心,越是真誠單純的丫頭,越是容易被男生背地裡打小算盤。”


北大女孩包麗去世:父母的情感支持,決定了女兒一生


對家長來說,這實屬無奈之舉。


畢竟女孩成長之路太難了,比起丟了命,還是自私一點、小心眼多一點更好。


但我認為,光是父母教育還不足夠。


女孩早晚會情竇初開,一旦她愛上了,別說警惕心,那就是掏心掏肺付出所有,八匹馬都拉不回來。


這時候父母該怎麼辦?難道眼睜睜看著女兒吃虧嗎?


當然不。身為父母,首先要理解女孩正在“成長”,她的性心理正在發育階段。


女孩的性心理發育會經歷的3個階段


1.性意識覺醒,對異性感到好奇,開始打扮自己,渴望在異性眼中與眾不同。


2.常做白日夢,憧憬夢幻浪漫的戀愛故事,在腦海中搭建“愛”的雛形,這種雛形往往是脫離現實的。


3.嘗試談戀愛,與異性建立超越友誼的情感關係,甚至進行大膽的性實踐。


性心理發育期間,由於幻想和現實的差別、自我和外界的不同評價,女孩會不斷摔跤、吃虧,有一些小虧必然躲不開,你可以把這看作從理論走向實踐的過程。


但當性發育的躁動遇上巨大的現實挫折,比如渣男洗腦,女孩就會陷入性發育停滯,此時她們內心極度矛盾且壓抑,急需家庭和學校、朋友的關懷。


作為父母一定要對此加以察覺,及時給孩子正確的引導和支持。


北大女孩包麗去世:父母的情感支持,決定了女兒一生


一個朋友的女兒剛滿10歲,她已經意識到了自己和男生的區別。


她開始在男生面前注意自己的裙襬髒不髒,頭髮亂沒亂,開始照鏡子並自卑於自己眼睛太小、鼻子太塌。


朋友告訴女兒:男生不只喜歡漂亮的女孩,也喜歡可愛的女孩,聰明的女孩,勇敢的女孩。


除了打扮自己,你也要好好學習。那些國際女明星,並不是都長的國色天香,但她們都很有氣質對不對?


最後她總會補上一句:無論怎樣,你都是媽媽眼裡最有魅力的寶貝。


北大女孩包麗去世:父母的情感支持,決定了女兒一生


女孩的性發育之路上,來自家庭的支持是必不可缺的。


就像一張厚實的床墊,當女孩遇到挫折,回頭一看有床墊在背後接著自己,便會感覺無論世界如何殘酷,自己都是安全的。


父母的陪伴和關愛、家庭的溫暖和支持,對青少年而言,即是鎧甲也是盾牌。


女孩一生中會遇見各式各樣的男人,會談一定數量的戀愛,會經歷失戀和挫折,甚至遇上一兩個渣男。


但只要有鎧甲,她就能保護自己不被現實挫折擊垮;只要有盾牌,她就能保護自己不被渣男洗腦也不被PUA套牢。


對孩子而言,吃虧、摔跤是不可避免的,但父母是巨人的肩膀,當孩子有需要時,父母的支持能讓她看得更高、走得更遠、成長得更強大。


女孩這一生,遇見什麼男人,邂逅什麼戀愛,都沒不稀罕。


真正稀罕的是遇見一個溫暖的家庭。


因為父母的支持,是女孩一生的幸運。


-END-


作者簡介:芒來小姐,資深男女觀察員,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新書《姑娘,活得大氣才夠精彩》全網火熱銷售中,51個活得大氣的故事和心得,告訴你長得漂亮不如心態漂亮。文章首發於公眾號三點一彎鉤(ID:sandianyiwangou),轉載請註明出處。

圖片聲明:文章配圖來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