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葬父親呢?
根據近年來的出土文獻來看,胡亥的繼位很可能就是秦始皇的本意,不過,矯詔誅殺扶蘇、蒙恬,則是胡亥自作主張。由此看來,流傳了兩千多年的"沙丘之謀",或許並不存在!
按照司馬遷的記載,公元前210年十月,秦始皇進行了人生中最後一次南巡。這次出行,一併跟隨的還有丞相李斯和中車府令兼符璽令趙高。不成想,秦始皇在沙丘時突然患病,結果趙高、李斯、胡亥矯詔奪權,並借秦始皇之名逼死了扶蘇和蒙恬。
《史記》中的記載,成了兩千多年來"不可撼動"的公案。在太史公筆下,秦二世胡亥就是一個篡位者,而趙高、李斯也成了狼狽為奸的小人。相比之下,原本多次直言勸諫的太子扶蘇,則成了最為無辜的犧牲品。
然而,幾年來有一批竹簡逐漸披露,讓世人見到了故事的另一個版本。北大簡《趙政書》中,記載了秦始皇、秦二世等人的言行,其中便包括秦始皇病重時的安排:
(秦始皇)謂左右曰:"吾忠臣也,其議所立。"丞相臣斯、御史臣去疾昧死頓首言曰:"今道遠而詔期,群臣恐大臣之有謀,請立子胡亥為代後。"王曰:"可。"——《趙政書》
據學者考證,《趙政書》成書於西漢早期,早於《史記》。按照它的記載,秦始皇病重時曾徵求近親大臣的意見,而李斯等人考慮到當時形勢,舉薦了胡亥。臥榻上的秦始皇,也採納了這一意見。如這批竹簡所記述的情節屬實,則很可能會顛覆司馬遷的記載。
不過,且不論胡亥繼承大統是否為秦始皇本意,但太子扶蘇和大將蒙恬之死,卻是受胡亥殘害:
王死而胡亥立,即殺其兄扶蘇、中尉(蒙)恬。大赦罪人,而免隸臣高以為郎中令。因夷其宗族,壞其社稷,燔其律令及故世之藏。——《趙政書》
根據竹簡的後文來看,胡亥繼位後擔心自己皇位不穩,便決定除去兄長扶蘇及其親信蒙恬。在這一系列滅絕人性的舉措中,不少人也遭到殃及。可以肯定的是,秦二世是一位暴君,這一點與《史記》的記載並不衝突。
至於說秦二世奢華的安葬秦始皇,倒也是古代皇室的一種慣例。
古代帝王生前便開始為自己營造陵墓,甚至會提前籌備隨葬品。這種做法,主要是受"事死如事生"觀念的影響。另外,作為繼任者的新君,為了表達自己的孝心,也會勞師動眾地給先皇操辦一場隆重的葬禮。
喪葬文化雖然看上去像是生人給死人舉行的一種儀式,但同時更是做給旁人看的禮儀。無論秦二世篡位與否,他勢必要表現對秦始皇的尊敬,絕不會吝嗇那些奇珍異寶。而且,秦二世要是真的篡位,這場戲便需要做的更充足。
另外,作為皇帝的秦二世,又怎麼會在乎眼前那些財富呢?要知道,此時他就是天下的主宰,可謂是掌控著世間的所有財富和生殺大權。當然了,也正因為秦君的殘暴,才使得自己的江山並未傳至千世萬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