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隨處亂寫亂畫,原來是“塗鴉敏感期”。用這三招教育引導孩子

01

今天剛到單位,就聽到同事小張鋪天蓋地地吐槽


  • 我家的牆面,已經承受不住姑娘的靈魂畫筆了!
  • 給他一支筆,就馬良附身體!
  • 我才剛進廁所三分鐘,他就把好好的櫃子畫出了鬼子進村的風格!


聽完了小張又好笑又好氣的咆哮,我告訴她,孩子這是進入“塗鴉敏感期”了。


《兒童畫研究》曾指出,在孩子大腦還未發育完全時,孩子會通過塗鴉,來表達對這個世界的認知,以及豐富的情感體驗和內心世界。這個時期,稱為“塗鴉敏感期”。


每個孩子都會經歷塗鴉敏感期,隨手“亂畫”是孩子身心發展的需要,也是他們認知世界、表達自我的一種展現方式。


成長階梯在線測評的數據顯示,平均在12個月大時,孩子就喜歡用自己的方式“亂塗亂畫”了。


但家長們實際開始為孩子的塗鴉敏感期做準備則是孩子不吃顏料,不咬畫筆時。


  • 孩子1歲左右,會畫一些線條和圓
  • 2歲多的時候,會畫出一些抽象的畫面,但對孩子來說是有代表意義的
  • 4歲半左右,開始畫出一些具體的細節
  • 6歲之後,孩子會用更豐富的繪畫技巧來表達他們對身邊一切事物的認識


孩子隨處亂寫亂畫,原來是“塗鴉敏感期”。用這三招教育引導孩子

彩繪的兒童手

當孩子塗鴉後看到父母的表情,他們也會意識在牆上作畫不對,但空白的牆面對他們的吸引力是巨大的。


一旦體驗到在牆面塗畫的流暢感,孩子們的創作就會“根本停不下來”。


塗鴉後的大作往往導致了家長和孩子的矛盾,但孩子愛塗鴉正是想象力豐富、有藝術潛能的表現。


02

有很多父母挖空心思想培養孩子的特長,但如何做到孩子畫得開心,家長不用收拾得糟心呢?


1 選擇塗鴉牆


國內著名家庭教育專家尹建莉老師在《最美的教育最簡單》開篇就談到塗鴉牆:


“給孩子一面塗鴉牆,這是一種教育理念。不要阻止孩子的創造力和好奇心,給他一些‘搞破壞’的機會,它價值千金。”


塗鴉牆往往可以重複使用,可擦可洗還帶磁力。


比起黑板,它更清晰更鮮豔,無粉塵;

比起白板,它不反光、可裁切;

比起兒童畫架,它繪畫面積大、不佔地。


把它貼在牆上之後,孩子就可以進行自由塗鴉,又不會損失家裡的裝潢。


孩子隨處亂寫亂畫,原來是“塗鴉敏感期”。用這三招教育引導孩子

兒童在超級英雄的服裝


2 巧妙廢物利用


如果家裡有大的家用電器集裝箱或者大紙盒,可以把孩子放進去。孩子不管在裡面塗成什麼樣子都可以任由他去發揮。


廢物利用的同時,還能給孩子獨立的塗鴉空間,妥妥地一舉兩得!


3 反覆強調邊界感


在父母積極支持寶寶塗鴉時,一定要約束孩子:


不是每個地方都可以隨手亂畫,特別是公共場合的牆、桌椅以及別人的車輛。


如果對塗鴉的地方沒有約束,會傳遞給孩子一個錯誤的信息:任何地方都可以隨手畫畫。


本來是鍛鍊孩子各項能力的好機會,千萬不要因為缺少了邊界感的教育而變成了一件壞事。


對此,家長一定要強調強調反覆強調。


孩子隨處亂寫亂畫,原來是“塗鴉敏感期”。用這三招教育引導孩子

快樂的孩子畫秋天主題

03


記得有一次去親戚家,剛進門就聽到了外甥女用哭腔大喊:“爸爸,不要把我關進小黑屋。爸爸放我出來。”


看到牆上的外星文字,我知道孩子是又被她爸關進了廁所。


塗鴉敏感期是孩子必須要經歷的一個階段,我們家長要做的就是陪著孩子,保護孩子,給孩子邊界感。


聽起來很簡單的過程,卻只有親自陪孩子一起走過的家長,知道其中付諸的精力和時間。


不要強求孩子成為繪畫畢加索,只要孩子可以平安地渡過每一個敏感期的河流,就是我們家長最大的期望。


你家有哪些塗鴉趣事,一起留言交流吧。

我是@彩虹聊育兒,關注轉發,一起來聊育兒那些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