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人改變命運的方法:增加突破性認知

給大家分享一本書《規劃力》。

普通人改變命運的方法:增加突破性認知


這本書是由日本暢銷書作家齋藤孝所寫。在昨天的晨讀中,我們分享了書中關於正確看待規劃力的內容,這次我們介紹關於如何訓練規劃力的四個要素,分別是:嘗試切分、“意”“物”結合、觀點明確和背後規劃。

嘗試切分

想從“看山是山”進階到“看山不是山”的階段,你需要帶著規劃力的眼光審視周圍的一切。

即便是家常便飯,也不要滿足按照菜譜做,你最好多思考一下不同菜譜對同一道菜的不同流程,切分出它們背後的規律;看電視的時候,不要只圖個熱鬧,思考一下這些節目是以什麼樣的結構在播出,想製作一期這樣的節目,幕後需要做哪些工作,嘗試用“規劃”這把刀做切分練習,非常重要。

《堂·吉訶德》就是很好的例子。他滿腦子幻想,幾乎和現實完全脫節,但實際上他是一個非常有規劃力的人。他準備了非常充分的裝備,選馬、買馬、給自己起了騎士的名字、給幻想中的公主取了名字,同時為了籌措資金變賣了家當,還給自己找了一個侍從。總之,有理、有據、有節、有目標,還有牌面兒。

如果你沒有規劃力的概念,那麼閱讀《堂·吉訶德》這本小說時,就只是覺得有趣好笑,僅此而已。只有在你所有的生活場合裡,不斷使用切分觀念,那麼你的規劃力才會得到潛移默化的提升。

“意”“物”結合

有意識地給意象和材料建造通路,你就用活了規劃力。比如做飯時,你有土豆、茄子和豆角,這三種蔬菜就是你掌握的材料,而意象就是你要做的菜品。做土豆燉茄子?茄子炒豆角?還是三個一起做?規劃好這些菜的做法,就相當於你給意象和材料建造了通路。

最有代表性的人物就是福爾摩斯了。他能僅從一個陌生人的細節就推斷出關於這個人的來龍去脈,非常精準。這和他不斷地做推演練習是分不開的。

在生活中,也有很多隱藏的“規劃力”使用現象。比如一隻可愛的小鴨子,在吃貨眼中變成了“燒花鴨”;店裡的一枚鑽戒,能讓一些姑娘幻想出自己的婚禮等。

再比如雕刻。如果自己很清楚作品的最終形狀,那麼就能以此為基礎,先找到適合的材料,再規劃雕刻的時間,最後按規劃完成作品。如果沒有這種意象就貿然下刀,那最終的呈現也一定不能讓人滿意。

觀點明確

使觀點或切入點明確化也是鍛鍊規劃力的好方法,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寫文章。

規劃可以說是文章的命脈。文章的主題是什麼,需要哪些觀點支撐它,怎麼闡述這些小觀點,如何讓最後的結束非常圓滿……以上每一個環節都需要規劃。不管是網文、報社通訊、畢業論文,這些環節都需要我們明確切分,這樣寫成的文章才有血有肉、有力量。

而寫文高手和菜鳥之間,最大的區別就在於,有沒有貫通文章的新鮮觀點或切入點。如果寫作者有較強的切入點意識,就知道自己所需要的材料是什麼,也許讀過一本書就能寫出幾篇觀點不同的文章。而規劃能力較弱的寫作者,也許讀了好幾本書,也找不到一個好的切入點。

與之相似,大多數情況下,我們的職場分工並沒有清晰的界限,因此大多數人做事都停留在了“差不多”這個層面上。所以,學會給每項工作做切分,提煉完成各項工作的關鍵點,規劃起來就非常簡單,也可以幫我們減少一些無謂的勞力付出。

背後規劃

規劃分為“表面規劃”和“背後規劃”兩種。表面規劃是指可以看到的時間變化、空間遷移等流程。以餐廳為例,客人點菜,餐廳製作,客人吃完後付錢,這些全都屬於表面規劃。但在這背後還隱藏著許多暗工作,比如提前採購物料、遇到糾紛時的處理流程、關門後的衛生清掃及核賬等都屬於背後規劃。

所謂門外漢,就是對於類似採購這些事是無意識的。“規劃高手”和“小白”的區別就在於有沒有把“採購”納入規劃的意識。看看那些職場高手、整理高手、寫作高手,他把表面和背後這兩方面,都安排得明明白白。

對於一場精彩的電影,我們要學會看到背後編寫劇本、排練、拉贊助等流程;對於一個漂亮的平面模特,我們要看到她10幾秒換一套衣服的瘋狂和為了保持身材辛苦的節食。

這在任何領域都是相通的,已經非常成熟的東西,其背後的規劃往往非常複雜。如果能夠把這些都看穿,你就是相當有規劃力的人了。你也因此可以判斷自己在目前的工作上能走多遠,飛多高。

總結一下,有幹勁是好事情,但如果你沒有規劃力,只是幹勁十足地往前衝,也只是在原地空轉。嘗試切分、“意”“物”結合、觀點明確和背後規劃,它們構成了一個鍛鍊規劃力的完整閉環,我們一定要多多練習。想要走出眼下的困境,就要多思考,多為未來積攢突破性的認知,這樣你的勝算才更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