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讀書日 | 名家告訴你,如何做到“開卷有益”

來源:三元區科學技術協會

世界讀書日 | 名家告訴你,如何做到“開卷有益”


今天是世界讀書日,全稱為世界圖書與版權日,又稱"世界圖書日",最初的創意來自於國際出版商協會。1995年正式確定每年4月23日為"世界圖書與版權日",設立目的是推動更多的人去閱讀和寫作,希望所有人都能尊重和感謝為人類文明做出過巨大貢獻的文學、文化、科學、思想大師們,保護知識產權。每年的這一天,世界100多個國家都會舉辦各種各樣的慶祝和圖書宣傳活動。

世界讀書日 | 名家告訴你,如何做到“開卷有益”

世界讀書日 | 名家告訴你,如何做到“開卷有益”


今天是第25個世界讀書日,科普君精選八位名家的讀書心得,希望通過他們的讀書方法,能讓每一位讀者都實現“開卷有益”,讓閱讀把生活中的寂寞,轉換為享受的時刻。



好讀書,不求甚解。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

——陶淵明


陶淵明的讀書技巧是“不求甚解”,要注意的是,陶淵明的“不求甚解”可不是馬虎、含糊之意,而是指讀書不要拘泥於章句之中,因小失大

很長一段時間,這種讀書法都被看做是不認真、囫圇吞棗。其實,當現代人面對海量的書籍和有限的閱讀時間時,大體都可以“觀其大略”、“不求甚解”。如果對所讀之書,本本都“熟讀精思”,不僅沒有那麼多時間,也沒有那個必要。

作為一種讀書方法,“不求甚解”的得益者並不少見。據王粲的《英雄記鈔》載,“三人務於精熟,而亮獨觀其大略”,諸葛亮與徐庶、石廣元、孟公威等一道遊學,結果“不求甚解”的諸葛亮在學問和成就上,都超過了“務於精熟”的三人。當然,對名著經典或者專業書籍,該精讀的還得精讀,該熟記的還得熟記。

世界讀書日 | 名家告訴你,如何做到“開卷有益”



隨讀隨作筆記。這不僅大有助於記憶,而且是自己考試自己,看看到底有何心得。


讀了一本文藝作品,或同一作家的幾本作品,最好找些有關於這些作品的研究、評論等著述來讀。也應讀一讀這個作家的傳記。

——老舍



老舍先生在讀書的時候,曾遇到“隨看隨忘”的問題,光翻動了書頁,而沒吸收到應得的營養,好似把美食用涼水衝下去,沒有細細咀嚼。

後來,為了“矯正”這個問題,他採用了上述的方法。邊讀書邊做筆記,讀書多了,再翻翻舊筆記看一看,就能發現昔非而今是,對事物的看法發生了變化,瞭解這種變化,我們也就有了進步;而閱讀更多相關作品,能讓我們從不同角度理性地看待這本書,減少自身觀點的偏見。去掉偏見,才能夠吸取營養,扔掉糟粕。



讀書要持之以恆,不可能“一口吃成一個胖子”。人是一天天長大的。


讀書要天天讀,正如吃飯一樣,要吸收各方面的營養,才能強壯起來。千萬不要偏食,專吃一種食物,是成長不好的。讀書會使你聰明,使你開闊眼界,瞭解人生。

——曹禺


著名劇作家曹禺在中青年話劇作者讀書會上,曾談到自己的讀書方法。並希望青年作家要了解我國的歷史和優秀的文化遺產,多讀一些我國古代優秀的作品。

他回想道,年輕讀書時最受影響的是曹雪芹的小說《紅樓夢》,其中的人物個性都那麼豐富、深刻、複雜,不是一眼就能看透,而是真實地反映了生活,揭示了人生的複雜性。



讀書使人得到一種優雅和風味,這就是讀書的整個目的,而只有抱著這種目的的讀書才可以叫做藝術。


一個人如果抱著義務的意識去讀書,便不瞭解讀書的藝術。

——林語堂


作家林語堂認為,讀書的目的並不是要“改進心智”,因為當他開始想要改進心智的時候,一切讀書的樂趣便喪失淨盡了——他有一天晚上強迫自己去讀莎士比亞的《哈姆雷特》,讀完後除了可以說他已經“讀”過《哈姆雷特》之外,並沒有得到什麼益處。

此外,林語堂心中“最好的讀物”是那種能夠帶我們到“沉思的心境”裡去的讀物,而不是那種僅在報告事情始末的讀物。例如,花費大量的時間去閱讀報紙並不是“讀書”,因為一般閱報者幾乎都只注意到事件發生或經過的情形,難以做到沉思默想,在體悟的同時獲得樂趣。

世界讀書日 | 名家告訴你,如何做到“開卷有益”



計算遍數,用選舉開票的方法,每讀一遍,用鉛筆在書的下端畫一筆,便湊成一個字。不過所湊成的不是選舉開票用的“正”字,而是一個“讀”字。


這在我又感到一種愉快,這愉快也足可抵償笨讀的辛苦,使我始終好笨而不遷。

——豐子愷


豐子愷先生的文字平易溫潤,對於讀書,他也擁有自己的切身體驗和獨到見解。但凡讀書,每讀完一個章節總要複習一遍,讀到第三個章節,還要把前面兩個部分再複習一遍。就這樣一絲不苟、不厭其煩反覆地讀,反覆地溫習,謂之“重複法”。



讀詩的功用不僅在消愁遣悶,不僅是替有閒階級添一件奢侈;它在使人到處都可以覺到人生世相新鮮有趣,到處可以吸收維持生命和推展生命的活力。


詩是培養趣味的最好的媒介,能欣賞詩的人們不但對於其他種種文學可有真確的瞭解,而且也決不會覺得人生是一件乾枯的東西。

——朱光潛


美學家朱光潛鼓勵大家多去讀詩,一部好小說或是一部好戲劇都要當作一首詩看。詩比別類文學更嚴謹,更純粹,更精緻。要養成純正的文學趣味,我們最好從讀詩入手。能欣賞詩,自然能欣賞小說戲劇及其他種類文學。

如果對詩沒有興趣,對於小說戲劇散文學等等的佳妙處也終不免有些隔膜。對此,他打了個優美的比方:第一流小說家不盡是會講故事的人,第一流小說中的故事大半隻像枯樹搭成的花架,用處只在撐扶住一園錦繡燦爛生氣蓬勃的葛藤花卉。這些故事以外的東西就是小說中的詩。讀小說只見到故事而沒有見到它的詩,就象看到花架而忘記架上的花。



在電腦快速閱讀年代,應該學會從容閱讀,不必像趕路那樣急著把書讀完。


像交朋友一樣是一輩子的事情,好的書也一樣,把書當成你的朋友,不必太匆忙。


讀完一本書,有一個空間去思維,使這個書變成你生命養料的一部分,這樣你讀書的時候又輕鬆,又有才華,又容易進入書裡面。

——林清玄


作家林清玄認為,讀書是一個過程,也是一種享受,越從容越有味道,所以不必跟趕路一樣急著把書讀完。讀書重在為自己創造出一個思維的空間,才能把書變成自己生命的養料。

林清玄稱,人生有兩個方向,第一個走向心靈的世界,祈求內心的蓮花開放;第二個是走向世俗的方向,唯一相通的就是讀書,通過閱讀可以使人的內在保持充實的狀態。

世界讀書日 | 名家告訴你,如何做到“開卷有益”



你正在閱讀的書,對於你的意義,只有你自己才是最好的裁判。


每個人的看法都不會與別人完全相同,最多隻有某種程度的相似而已。如果認為這些對我具有重大意義的書,也該絲毫不差地對你具有同樣的意義,那真毫無道理。


關於讀書的方法,最好你還是隨自己的興趣來讀。

——毛姆(英國)


最後和大家分享英國作家毛姆的讀書觀。毛姆堅持讀書真正的出發點在於得到“深沉而持久的樂趣”,而非為了順從大眾的口味或者一味炫耀自誇。讀書不應該帶著功利性,不應該遠離了單純為樂趣而閱讀的初心。

並且,毛姆鼓勵讀者選取最適合自己的讀書計劃,沒必要非得等一本看完再看另一本。毛姆本人會同時閱讀好幾本書,因為他無法保證每一天都有不變的心情,而且,即使在一天之內也不見得他會對一本書具有同樣的熱情。

您有什麼獨特的讀書方法嗎?

快來評論區和我們一起分享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