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銅母識別的體會( 完結篇)

北宋銅母識別的體會


北宋銅母達到了書法藝術、雕刻藝術與鑄造藝術的完美結合,極具藝術價值、收藏價值和學術研究價值,為廣大泉家所珍愛。由此引來“北宋銅母啥樣,如何識別”這樣的熱門話題。泉界圍繞這一話題討論了幾十年,目前仍在探討中。下面談談自己識別北宋銅母的經歷和體會。


筆者酷愛研究北宋銅母。2004年初,有幸入手一枚元祐通寶折二正字篆書錢。上網之後,《開元泉社》網站隨即將是品鑑為母錢,並列入《北宋錢幣精品展》。興奮之餘便開始琢磨它為什麼是母,怎麼才能知道它是母。


對此,也曾請教過幾位本地宋錢高手,他們都說是母,但對為什麼是母回答很簡單:找同版對對。按照他們指引的思路,開始找同版。因為是一級版式,對照品也很難見到,而且很貴。用了兩年多的時間,不惜成本終於入手了三枚精度不同的同版對照品。依次排開進行反覆比較。比銅質,比尺寸,比做工……一個細節一個細節地對比。


在比較中漸漸地悟出了一些門道,積累了一些心得。2011年在《錢幣研究》增刊上發表了首篇北宋銅母的文章《在比較中把握母錢的標準――北宋元祐通寶折二正字母錢賞析》。文章的刊發增添了進一步研究宋母的興趣。


後來,隨著實物的增加,陸續從不同視角、不同層面上探索如何識別北宋銅母,相繼發表論文12篇,探索出識別北宋銅母的“四個四”比較法,在比較中認識北宋銅母的基本特徵。




認可是莫大的鼓勵,也是持續研究的強大動力。實物在不斷積累,研究在不斷深入,認識在不斷提升。“編筐撾簍,貴在收口”。總結多年識別北宋銅母的經歷,總的體會是識別北宋銅母離不開辯證唯物論的認識論。


概括說就是:結合實物,用辯證唯物論認識論的觀點去認識和把握北宋銅母的存在、母錢概念的界定、銅母識別的方法、銅母的共性特徵、銅母識別的細節……具體有以下七點體會:


一、銅母是客觀存在的


特定的物質以特定的方式存在於特定的時空之中。北宋銅母亦然。北宋採用翻砂法鑄錢,用雕母翻鑄出母錢,用母錢翻鑄印範母,用印範母翻鑄流通行用錢。這就是北宋鑄錢的大體流程。北宋銅錢、鐵錢同鑄,故而母錢又分為銅母和鐵母。


北宋九位皇帝,每位皇帝都鑄錢。每位皇帝有多個年號,每逢改元都鑄新錢。除了鑄年號錢,還鑄國號錢。北宋錢幣的特點是幣種多,鑄量大,每種錢幣又有好多種版式。每種版式都有母錢,即一版一母。


所以銅母當時存量應該不會太少。從現有的實物看,北宋銅母以兩種方式存在著:一是傳世,藏於民間。如文中崇寧通寶折十和大觀通寶折十是傳世銅母。二是埋於地下,原坑窖藏。當朝對用完的銅母的處理方式同鐵母的處理方式應該是一樣的。這些年出土了不少北宋鐵母。


既然原坑裡有鐵母,也應該有銅母。這是一個合情合理、合乎邏輯的推斷。事實上,泉家手裡的銅母和鐵母也大都是從原坑裡面挑選出來的。文中其它八枚銅母都是出自北方不同的原坑罐裝。這就是說,銅母是客觀存在的,只要留心識別和挑選,可以得到自己心怡的銅母。


北宋銅母識別的體會( 完結篇)

北宋銅母識別的體會( 完結篇)

北宋銅母識別的體會( 完結篇)

北宋銅母識別的體會( 完結篇)


微拍堂

康熙通寶滿漢原狹原一枚


二、嚴格界定母錢的概念



界定概念是認識事物進行邏輯思維、辯證思維的前提,也是認識北宋銅母的前提。從學術研究的角度說,母錢屬於古泉學的範疇,而古泉學又屬於考古學的一個門類,又屬於錢幣學的一個分支。應該堅持求真務實的態度,嚴格界定母錢的概念。



母錢是雕母的下一代,有兩個用途,一是留作錢樣,存檔備查,稱存檔母樣。二是翻鑄印範母。為區別印範母,稱母錢為原母(原模)。母錢與印範母是輩分不同、品質不同的錢幣,因而也是兩個不同的概念,不能混為一談。應當說,北宋印範母的出現,有其特定的歷史背景。



北宋時期商品經濟有了長足的發展,貨幣需要量大大增加。為了滿足商品經濟發展對貨幣量的需求,當朝加大貨幣產能,優化貨幣流通。這樣,僅靠少量的原母翻鑄,完不成朝廷下達的鑄幣指標。



為完成錢幣鑄量,錢監將原母的後代經過修整作模代母印範,批量翻鑄流通行用錢。錢幣鑄量越大,代母印範錢的用量也就越大,用的次數也就越多。大量的流通錢是靠代母印範錢翻鑄出來的。這種代母印範錢俗稱印範母。印範母即工作母,名為母,實則非母。它不是古泉學意義上的母錢,只是大量鑄幣中的不可缺少的一個流程。



而原母才是古泉學意義上的母錢。把印範母當作母錢,是混淆母錢概念,降低母錢標準,誤導北宋銅母的識別與收藏。


三、在比較中識別銅母



認識北宋銅母同認識其它事物一樣,有一個由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的過程。這個過程是在“由此及彼、由表及裡”的比較中實現的。這種比較是一種實踐活動。筆者在實踐中探索出了“四個四”比較法即四同四品四次四項比較法:

四同:即同幣種、同形制、同幣型、同書體,不是四同沒有可比性,比較沒有意義。


四品:即所要證明的母錢、初鑄樣錢(母錢的子錢)、美品、普品,此四品缺一不可,缺一品,比較無法有效進行。


四次比較:即普品與美品比較,用普品佐證美品;美品與初鑄樣錢比較,用美品佐證初鑄樣錢;初鑄樣錢與母錢比較,用初鑄樣錢佐證母錢;母錢與普品比較,看母錢與普品之間的差異。這樣依次比較,進行實物論證。


四項比較:即比銅質優劣,比尺寸大小,比工藝精不精,比有沒有雕母傳導而來的痕跡。




“四個四”比較法有專文闡述,不再贅述。這裡要特別想說的是,在比較中認識銅母,也是相對的、動態的。現在認定的母,也有待時間和新的發現去檢驗。隨著時間的推移,如果有更具備母錢標準的同版泉品問世,那就進入了新的比較,那就改變了對原有母錢的認知,前母讓後母。有比較才有鑑別,比較也是一個漸進的過程。銅母在比較中認知,認識在比較中昇華。


微拍堂

順治通寶戶一釐,一枚


四、從個性中尋找銅母的共性特徵


認識北宋銅母同認識其它事物一樣,有一個由個性到共性的認識過程。事物的共性存在於個性之中,個性與共性是辯證的統一。由於幣種不同、版別不同、錢文書法不同,雕刻水平不同,鑄造年代不同、鑄造水準不同,母錢的個性狀態千差萬別,表現不一。但從諸多個性中可以找出其共性。通過研究銅母的個性,舉一反三,體會到北宋銅母的共性特徵主要有四:


1、材料精良

製作銅母要用優質的銅材,如含錫鉛較高的合金材料。這樣的材料煉的次數多,配比合理,雜質少,質地細膩,延展性好,銅水的流動性好,錢文的末梢部位都能鑄流到位。



文中十枚銅母的材質,經檢測都是錫鉛含量較高的優質銅材。同時,製作銅母要用由各種輔料調劑而成的細如麵粉的優質砂料(如下圖)。用這樣的砂料做成的砂型,鑄出的銅母錢體細膩光潔,呈現出鏡面工藝。優質材料是銅母的基礎性的物質要件。


北宋銅母識別的體會( 完結篇)


2、尺寸稍大


正常情況下,由於銅質的差異和熱漲冷縮的緣故,母錢的直徑要比子錢的直徑稍稍大一點兒。但不絕對。因為翻砂鑄錢和鑄後修整都是手工操作,翻砂工和修錢工操作水平不同,錢幣直徑有人為的不確定因素。因而尺寸只作參考。


3、做工精美

由於材料精良和高水準的鑄造工藝,銅母非常精美。精不精看細部。細部決定精度,精度決定品質。以下圖的崇寧通寶折十為例:材質精良,底章光潔,平整如鏡;字口深峻,剛勁有力,鋒芒畢露;筆畫間隙清晰徹底,轉角分明,上下呈直線;錢文上窄下寬,拔模斜度明顯;錢穿口乾淨,口內四壁沒有冷加工痕跡;背郭精整,邊道壓印兒清晰……不難看出,精工細做是銅母的關鍵性的技術要件。


北宋銅母識別的體會( 完結篇)

北宋銅母識別的體會( 完結篇)


4、留有雕痕

在一般情況下,在銅母身上或多或少或深或淺總能找到由雕母傳導而來的痕跡。從下圖的大觀通寶折十看,雕母痕跡就很明顯:通頭起筆處有一道肉眼可見的細如髮絲的刀痕,字口立面和邊輪內側立面有明顯的一絲絲的走刀痕跡,邊輪根部與底章交匯處形成一圈清晰的凹線……這些痕跡是用雕母印範翻鑄銅母時留下來的,是母錢區別於子錢的顯著標志。



但是,也不要絕對化。如果製作雕母時,底章清理打磨得非常乾淨平整,反映到銅母上,這些雕母痕跡就不會很明顯,甚至刀痕化盡。在這種情況下,要細看雕母的壓印兒,如果壓印兒到位,清晰到底,便可以判定其為母錢。下圖這枚帶紅斑綠鏽的宣和通寶小平昂通寶,就是雕母壓印兒非常清晰的標準銅母。


北宋銅母識別的體會( 完結篇)

北宋銅母識別的體會( 完結篇)

北宋銅母識別的體會( 完結篇)


北宋銅母識別的體會( 完結篇)


微拍堂

嘉慶通寶一枚


五、把握銅母識別的細節


以上四點共性特徵,構成北宋銅母的基本模型,也是判定銅母的基本標準。這四條標準每一條都不是絕對的,都是相對而言的。在作個體識別時,要具體實物具體辯析,不能生搬硬套。這裡要注意把握細節,因為細節決定銅母識別的準確性。一是注意把握沒用過的銅母與用過的銅母的差異。



如文中的崇寧通寶折十、大觀通寶折十就是沒使用過的銅母,就是存檔母樣,母錢的標本,沒有磨損,精美至極,冷眼看似雕母。如下圖的兩枚元祐通寶折二就是使用過的銅母,略有磨損。不能用沒用過的銅母的個性狀態去衡量用過的銅母。對銅母不能理想化,銅母略有不理想之處也是正常的。



二是注意把握用過的銅母與印範母的差別。這是識別銅母中的難點。用過的銅母雖然有磨損,精度下降,但是銅母的材質沒變,神韻還在,氣場還在,雕母壓印兒還在,母錢基本特徵還在。印範母的銅質會差一點兒,尺寸稍小一點兒。


特別是精度會差得明顯,因為錢文會越鑄越粗,筆畫間隙會越鑄越小,背郭會越鑄越平……如果多次使用,精度會更差,有些錢文不清晰,有流銅……與用過的銅母細細對比,差距還是挺明顯的,可以區分開。在挑選銅母的過程中應堅持標準,不要把印範母當成用過的原母。


北宋銅母識別的體會( 完結篇)

北宋銅母識別的體會( 完結篇)

北宋銅母識別的體會( 完結篇)

北宋銅母識別的體會( 完結篇)


微拍堂

咸豐重寶 寶泉當十,一枚


六、在精製版中容易識別銅母


有泉友認為,徽宗以前的鑄幣大多不夠精,銅母比較容易識別。微宗錢幣精製版多,銅母難以判定。翻鑄的錢幣,精不精相比較而存在,沒有最精,只有更精。從實物看,子錢不精,母錢也不會太精;子錢精,母錢會更精。



應當說,在精製版中,銅母、初鑄樣錢、美品、普品四者之間由於鑄造級次不同,差異會更明顯,更易於比較和識別。總之,不管是不是精製版,應統一運用“四個四”比較法去比較,用銅母的基本特徵去考量識別,是就是,不是就不是,實事求是地判定。



下圖白銅宣和通寶小平昂通寶和政和通寶小平重和樣對品,就是徽宗精製版中更精製的雕痕壓印兒非常清晰的銅母。


北宋銅母識別的體會( 完結篇)

北宋銅母識別的體會( 完結篇)

北宋銅母識別的體會( 完結篇)

北宋銅母識別的體會( 完結篇)


微拍堂

崇寧通寶一枚


七、銅母最好能得到公認


一個人的認知往往具有片面性、主觀性,多人的共識更具全面性、準確性。大家認可的母,才是最有把握的母。特別是那些實戰型泉家,錢幣過手量大,見多識廣,火眼金睛,是不是母,他們一眼便知。


因此,銅母識別應集思廣益。對母的判定,自己的看法最好是與泉家對接,與宋錢高手對接,看看能否取得共識。文中的十枚錢幣都是本地宋錢名家公認的一眼大開門的銅母。對於爭議比較大的錢品,不急於定論,放在一邊待考。


簡言之,辯證唯物論的認識論即馬克思主義認識論,是關於對客觀事物認識的科學理論,也是我們認識北宋銅母的指南。離開了它,銅母識別就會走偏方向,陷入誤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