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一根冰镇体育课,拆一包麻辣大课间

最热的夏天是永远是开学后的那个夏天,一波少年聚到了一个新的校园,回味中都是归来的少年。

从此,闲谈树荫下,冰镇菁华年。还有,记忆中的校园小店。

十三岁的少年对钱是有基本概念的,他知道一碗牛肉拉面两元五角钱,如果只吃光面,就是不放牛肉,不放炸酱的那种面条,价格就变成了一元五角。在少年眼里牛肉的魅力是比不过校园小店里那些冷饮的诱惑力的。

80后记忆中的校园小店|来一根冰镇体育课,拆一包麻辣大课间

足球冰淇淋

那时候的校园小店都是学校的第三产业,不存在外包的情况。如果你的运气够好,你还能看见你的班主任坐在柜台前卖冷饮和其他零食。负责人应该是学校总务处的老师,我记得姓张,正好他是我们的物理老师,人很好。那时候张老师拿个篮子带着实验器材走进教室,我们就喊他张老师;张老师要是拿个大剪子在下面修剪花花草草,我们就喊他张主任。我觉得张主任权力应该很大,因为学校唯一的小卖店归他管。

80后记忆中的校园小店|来一根冰镇体育课,拆一包麻辣大课间

旭日升冰茶

小卖店是我们的老师,它教会了我们好多词汇,比如“饥饿”“干渴”“冰镇”还有“囊中羞涩”。如果是夏天撞上了下课铃的话,那小店大开门的柜台前绝对是挤满了人,人一多就喜欢争抢,每个人都想早点买到汽水或者冷饮。学生们一急起来口不择言,有的就直接喊:“老板,来瓶汽水”。小店里的老师就开始纠正:“喊老师,不要喊老板!”话音刚落,另一位学生又喊起来了:“老板,来根雪糕!”里面的老师又继续纠正:“喊老师,不要喊老板!”你来我往,没有一点默契。这时候的默契只归学生和即将入口的冷饮。

80后记忆中的校园小店|来一根冰镇体育课,拆一包麻辣大课间

无花果

大家最喜欢的肯定是体育课,因为这是唯一一节可以吃冷饮喝汽水的课程。体育课的尾巴总会留个几分钟给学生自由活动,再加上课间的十分钟,这时间就非常充裕了。有了时间碰巧口袋里又有钱的话,那就要去校园小店里觅食去了。夏日里,最受欢迎的一定是价格公道量又足的光明大冰砖,或者奶油大雪糕。

80后记忆中的校园小店|来一根冰镇体育课,拆一包麻辣大课间

健力宝

最喜欢体育老师一解散,约上人,绕过操场从教学楼中穿插一圈,再跑到学校大门东边的小店,买上一根雪糕或者大冰砖。有时候刚运动过,汗水还在往下滴,手上就拿着雪糕。第一口下去,一定是绷硬绷硬的,只能咬掉一小块。这怎么能甘心呢,哪能被冷饮占了上风呢!连着咬几口,越咬越有经验,唇齿里已经适应了寒气,这时候奶香的滋味才开始在味蕾上蔓延开来。孔乙己说的“多乎哉,不多也”,就是雪糕吃到一半时咱内心真实的感受。慢慢地咬雪糕变成了嗦雪糕,直到手上只剩下一根棍子。一般来说,在这根棍子被丢进垃圾桶之前,还是要再行几秒钟注目礼的!


80后记忆中的校园小店|来一根冰镇体育课,拆一包麻辣大课间

光明冰砖

你也许很奇怪,为什么那时候不喝汽水?你仔细想一想!还是小小少年口袋没钱的原因呐!一厅饮料少说也要两块五,哪有一块钱不到的雪糕实惠呢!就是真想喝汽水,也是那种玻璃瓶装的雪碧或者芬达,五毛钱一瓶,冰镇以后,在那个年代是超越空调的享受级别!但是要说最实惠的,我记得有一种膨化食品,叫“米思奇”。六角钱一包,分量还超足。口感应该是超过了当时最流行的“太阳锅巴”。饿的时候来一包,真的可以横扫饥饿。自从离开学校,就再也没见过这种膨化食品了。现在的品客薯片,呀土豆,都是那时候囊中羞涩的中学生从没有幻想过的美食。

80后记忆中的校园小店|来一根冰镇体育课,拆一包麻辣大课间

现代版“米思奇”不知口感如何

现在肚子里装的东西多了,除了吃下去的那么多饭,还有一些酸墨水。有人说到“饥饿”这个词,我总要去解释一番:“饥”和“饿”是两个概念,前者说的是生理感觉,后者说的是心理感受。

80后记忆中的校园小店|来一根冰镇体育课,拆一包麻辣大课间

棉花糖跳跳糖小花脸大大泡泡糖;无花果麦丽素冰淇淋冰茶旭日升。

想到那么多曾经进过嘴的美味小食,还有那逝去的光阴,我只想说一句——我好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