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留守兒童的自白

曾經的我也是一名留守兒童,慶幸的是我從8歲開始的,有的孩子甚至在出生兩個月就成了留守兒童……這是93年左右的情況,村子裡90戶人家中有80%都是留守兒童。


一名留守兒童的自白

本圖非原創,網上轉載使用,如侵權請及時告知,謝謝


那時我剛開始上二年級,送爸媽離開的時候我沒有哭,回到家以後突然控制不住的想他們,爬在床上嚎啕大哭,因為太想他們了。於是我開始用自己學習來的知識,每想一次就在我家的床頭櫃上、衣櫃上、各種櫃子的門上寫上“媽媽,我想你”“爸爸,你快回來吧”“爸媽,你們什麼時候回來啊”等這些思念的話,春節為了省錢父母基本不回來過年,所以8歲開始到我大學畢業前一家人團圓在一起的春節屈指可數,當我畢業後父母也不再外出工作了,回到家發現家裡寫的密密麻麻的那些想念的話,爸媽告訴我:眼淚都要流下來,心裡真不是滋味……所以他們後面加倍對我好,他們認為這是他們欠我的童年,其實我知道,當年的離開是為了現在更好的團聚,成年人有他們的辛酸。但兒時的我們不在乎生活質量在乎的是有人愛,有人疼,有人陪,而最好那個人是父母。


一名留守兒童的自白

本圖非原創,網上轉載使用,如侵權請及時告知,謝謝


留守兒童在村裡也不很受歡迎。那些父母一直在家的孩子他們會心裡存在偏見,也許是父母的陪伴給他們帶來的優越感,也許這種偏見壓根不存在,只是我們這些留守兒童過於敏感,也或者是我們嫉妒他們有父母的陪伴,時間過去很久,這個也說不清了。

當我去找好朋友一起上學時,她媽媽會講,她正在吃燉雞蛋羹,吃完你們一起走。那時嘴上是說“好”,心裡是羨慕的,好想媽媽也每天早上給我燉雞蛋羹吃啊。父母在,就連普通的雞蛋羹也變得更美味,不是嗎?

現在的我有了自己的家庭,時光再次把我推到了當年和媽媽一樣要面對的十字路口:

1,想盡快買房就要到大城市工作,孩子就成了當年的我,那麼我當年經歷的事情他是不是也要經歷一遍?

2,不想讓孩子成為留守兒童那就回老家,找個收入一般的工作,那何時才能買房?才能過的不比別人差?

不,我不能替孩子做決定。孩子是需要愛,需要父母,需要陪伴的,也許陪伴孩子的成長會讓我們各項生活目標實現的晚些,但是隻要肯努力,在哪裡不能實現呢,就是過程漫長了些。但是,孩子就是我們的希望,就是整個家庭的希望,不是嗎。

最後希望留守兒童可以越來越少。ps:部分留守兒童就算成年後也會有心理創傷,這會讓他們不夠自信,缺乏安全感,甚至對愛的渴望會更強

我也決定返程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