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368年正月,朱元璋定都應天(今南京),建立明朝,國號大明,年號洪武,大明王朝由此建立。
可是,在朱元璋稱帝前,他曾經被小明王封過吳公,又自立為吳王,根據以前的歷史慣例,比如劉裕,楊堅,李淵,建國後的國號應該是“大吳”,為什麼定國號為“大明”了呢?
如果要回答這個問題,大部分人可能會說,因為紅巾軍起源於明教啊,正如金庸先生的《倚天屠龍記》裡寫的那樣,所以,他稱帝后定國號為“明”了。
但是,小說畢竟是小說,雖然有些道理,但是不能作為歷史依據。
朱元璋最終把國號定為“大明”,是他和他的統治集團,包括支持他的那些大儒們,經過長期考慮的,而不是單純的因為紅巾軍起源於明教。
一、明朝的真正國號?
這裡需要強調的一點是,明朝的國號為“大明”,而不是“明”。
光這一點,恐怕很多人就弄錯了,前面加上“大”字,是跟元朝學的。
萬曆朝的內閣首輔朱國禎,在他的《湧幢小品·卷二“國號”條》記載:
“國號上加大字,始於胡元,我朝因之。蓋返左衽之舊,自合如此,且以有別於小明王也。其言大漢、大唐、大宋者,乃臣子及外夷尊稱之詞。”
可見這是跟大元學的,又用來區別於小明王。
說句玩笑的話,朱元璋此時已經一統南中國了,而且正在北伐,一統天下,自然是“大明”,而不是“小明”。
二、為什麼用“明”而不用“吳”?
明朝國號之所以不用“吳”,這個跟張士誠有關。
張士誠被朱元璋消滅前,也稱吳王,而且他統治的蘇州一帶,是春秋時吳國的舊地,深得民心。
二者並立的時候,民間老百姓都把朱元璋稱為西吳,張士誠稱為東吳。
朱元璋滅掉張士誠後,深恨東吳地區的大儒和百姓支持張士誠,自然不會把國號定為“吳”,因為這難免讓人想起張士誠來。
三、明朝定“大明”為國號的原因
首先,朱元璋建立王朝所依賴的紅巾義軍,歸根結底,還是要算到明教身上。
明教起源於波斯,唐朝時傳入中國,明教的神叫做明王。明教在唐武宗滅佛時被禁止,從此轉為民間的秘密宗教,在北宋時曾經在福建興盛一時,相傳北宋末年,在江南造反的方臘,就是明教教主。
到了元末時,明朝又與彌勒教,白蓮教這兩種宗教發生融合,聲稱明王降世,煽動人民起義。
元順帝至正三年,百姓遭受元朝殘暴統治,苦不堪言,明教教徒韓山童,趁著宰相脫脫又徵召天下民工修改黃河河道的機會,就在黃河岸邊,散佈“石人一隻眼,挑動黃河岸邊天下反”的謠言,被教徒推舉為明王,以頭裹紅巾為號,準備起兵造反。
不想事情洩露,韓山童被殺,但紅巾軍起義最終還是爆發,他的兒子韓林兒最終被韓山童手下大將劉福通奉為小明王。
雖然朱元璋的部下起源於郭子興的紅巾軍,郭子興的紅巾軍又與劉福通所部互不相干,而是他自己拉起的隊伍。
但畢竟是借了這部分信奉明教的紅巾軍的勢。
只是不像金庸小說中所說的那麼幹脆,朱元璋不是直接的明教教徒。
其次,有繼承小明王,彰顯明王已經降世的意思。
韓山童被推舉為明王,韓林兒又稱小明王,朱元璋曾經在名義上做過他的部下。
但是在小明王被朱元璋殺掉後,這個世上就沒有明王了,那明教號稱明王降世,拯救世人的明王又是誰?
這時朱元璋定國號為“大明”,正是向天下人宣佈,也向明教教徒宣佈,他朱元璋就是已經降世的明王,而且是“大明”,是繼小明王之後最正統的明王,不要再期待其他明王了。
朱元璋本人雖然不是直接的明教教徒,可朱元璋的很多部下,卻是明教教徒,甚至有些曾經是小明王的手下。
所以定國號為“大明”,這一點,十分有利於他取得部下的支持,也籠絡他統治下的明教教徒。
當然,朱元璋十分知道明教這種宗教在民間傳播的危害,稱帝后又馬上禁止一切邪教傳播,包括白蓮教、彌勒就、明教。
尤其是明教,被朱元璋以與國號相犯為由被強制取締。
所謂屁股決定腦袋,他之所以這樣做,是因為他的位置變了,這時的朱元璋已經是統治集團,而不再是底層的造反者,他當然要防著別人造他的反。
然後,日月為明。
朱元璋的統治集團,可不是隻有淮西那幫泥腿子,還有很多大儒,比如李善長,朱升
劉基,宋濂等人,他們自然會為明朝找到合法性的支持。
天上地下的萬物,莫不以日月為大,朝日夕月。
歷朝歷代皇家祭祀,沒有不祭祀日月的,而從文字上來拆解,日月為明。
取“大明”為國號,正是最為正統。
因為從歷代算起,若論得國最正,恐怕除了漢朝,就是明朝。
我國近代史學家孟森,在他的《明史講義》中,開篇就有“中國自三代以後,得國最正者,唯漢與明”的語句。
在後面他更是進一步解釋:
“匹夫起事,無憑藉威炳之嫌,為民除暴,無預窺神器之意,自始皇以來,得國正者,唯漢 與明”。
漢朝是劉邦持三尺劍,三年滅秦,五年滅楚,為義帝報仇得來的。
而朱元璋卻是驅除韃虜,恢復華夏,是趕跑異族,恢復了漢家天下,得國最正,可以稱得上最正統。
這樣正統的王朝,用這樣日月為明的國號,最適合不過。
再次,適合我國陰陽五行,還有五行德行的學說。
我國曆朝歷代有五行德行之說,金木水火土,五行相生相剋。
比如王莽篡漢之前,沿用五行相剋,周朝為火德,秦朝為水德,漢朝為土德,此後又發展出了五行相生。
總之,相剋還是相生,全根據統治者的需求。
到這時,元朝被定為金德,明朝為火德。
而“明”字本身的意思就是光明,也就是火的意思,怎麼能不克元朝呢?
而且元朝在北方,明朝在南方,按照五行方位而言,北方屬水,南方屬火,剛好火克水。
取“大明”的國號,剛好。
明朝天啟年間,有一位叫袁文新的人,寫出了一本《鳳陽新書》。
袁文新在這本書的《太祖本紀》裡,就寫出了幾點明朝定國號為“大明”的原因,與上面這些內容相印證:
“太祖定鼎金陵,則故祝融墟也。… 故建國號大明,其有祖也。”
“夫祝融大明,容光立照。… 所以我太祖以大明建國,亦以大明光天,中天下而立,定四海之民,所重民歷,以示三綱五常,以昭日用,以引趨光而避兇,此皇明治天下,潛移默化之大旨,所以四海來朝,亦以是賜之耳。”
“知此道者,其可以語我太祖取號大明之秘義乎。”
“故漢德若水,我皇明其德如日月之明,漢得地道,我皇明得天道,三統之義,皇明統於天矣。”
看到沒有,得國最正的漢朝和明朝,漢朝是土德,取之於地,而日月為明,取之於天上,天大於地。
所以在袁文新眼裡,明朝的國號“大明”也取得最好。
既然在袁文新眼裡這樣,那在朱元璋眼裡,在明朝其他統治者眼裡,恐怕也是這樣。
正是因為強調受命於天的正統性,所以聖旨裡有“奉天承運”這句話,也是從朱元璋開始的。
而不是像電視裡古裝劇演的那樣,哪朝哪代都是這句話開頭。
最後,就是朱元璋姓朱,“朱明”的特殊意義。
因為他姓朱,所以把皇帝的姓和朝代一起合稱為“朱明”。
而“朱”字本來就是紅,火的意思,更加增長了“明”字火的意思。
而且在我國古代的神話裡,“朱明”是太陽神的別稱。
兩宋之交的學者洪興祖,在他的《楚辭補註》裡說:
“《博雅》曰:朱明、耀靈、東君、日也。”
另外就是“朱明”也是夏天的別稱。
戰國時,楚國的的思想家屍佼在他的《屍子》裡說:
“春為青陽,夏為朱明,秋為白藏,冬為玄英。”
東漢史學家班固在他的《漢書·禮樂志》裡也說:
“朱明盛長,旉與萬物。”
夏天正是日光最盛的時候,剛好與光明,日光,火德這些都相符。
綜合以上原因,明朝定國號為“大明”,真是怎麼看,怎麼合適。
不管是從建國的淵源,還是從得國之正統,或者從陰陽五行,抑或是從五德之說,哪怕從皇帝的姓氏來說,都最合適不過。
只是,絕大部分人,只知道其中一個簡單的理由而已,還把國號弄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