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位英籍華人虎媽教育實錄:“如果中國經濟第一,我會改回國籍”

前段時間,1.5萬滯英小留學生進入了大眾視野,很多人都在問:選擇外國教育,不就是為了走捷徑嗎?這幾天看了一個紀錄片,講述了3位英籍華人虎媽如何教育孩子的,看完了整個視頻,我只想說,同一個世界,同一個媽。在雞娃這件事上,沒有最狠,只有更狠。

3位英籍華人虎媽教育實錄:“如果中國經濟第一,我會改回國籍”

一.三位英籍虎媽雞娃之路,三個孩子的不同人生

1.馬修:密密麻麻的計劃表格,好幾年都沒有出遊過

第一個登場的英籍華人家庭有一個6歲的小男孩,他的名字叫馬修。他剛剛見到採訪者漢娜,露出了羞澀的表情,他領著漢娜來到客廳,他學習的地方,向大家介紹他一週的日程表。這張表密密麻麻,每天他要學習的有英語,中文,公文式,數學,鋼琴等等。即使到了週日,他也要完成:中文考試,鋼琴,公文式考試,英語單詞,園藝等一大堆作業,才能睡覺。

3位英籍華人虎媽教育實錄:“如果中國經濟第一,我會改回國籍”

密密麻麻的日程表

採訪者驚訝的問馬修的母親,這對於6歲的小男孩是否太多了一點,馬修的母親回答:這些學習內容從孩子5歲就開始了。對於中國家庭來說,孩子從小就需要家長的介入和管理,才能刻苦勤奮的學習。

在採訪的過程中,馬修的家庭安排了一次出遊計劃,馬修的母親介紹到,他們已經好幾年沒有出去旅行過,夫妻二人甚至連約會這個詞都忘掉了。“因為中國的父母總是會為孩子付出一切啊。”

3位英籍華人虎媽教育實錄:“如果中國經濟第一,我會改回國籍”

旅行結束之後,馬修又投入了緊張的學習之中,週日,馬修的母親帶馬修去參加公文式考試,但是馬修只得了兩個B,很顯然,他的母親不太滿意,但是在鏡頭面前也沒有太責備孩子。後來,馬修在跳繩比賽中得了第一,馬修的母親決定帶孩子去商店買一個汽車模型作為獎勵,面對鏡頭,馬修說:“自己並不想得第一,只想做第二,但是母親要求很嚴格,母親希望自己得第一。”

3位英籍華人虎媽教育實錄:“如果中國經濟第一,我會改回國籍”

公文式考試

馬修給採訪者看了自己的日記,上面寫到:“今天很生氣,因為母親吼了我,對我很不禮貌。”但是禮貌這個詞被紅色的筆跡圈了出來,馬修不好意思的笑起來,說是母親批改的,因為“禮貌”這個英語單詞自己拼寫錯誤了。

採訪者問馬修的父母,這樣嚴格的管理,會不會擔心孩子長大叛逆,管不住了。馬修的母親說:“這並不是沒有可能,但是現在孩子還小,仍然需要管理。”

3位英籍華人虎媽教育實錄:“如果中國經濟第一,我會改回國籍”

2.孩子辛苦,只想睡覺,最後獲得了伊頓公學的橄欖枝

第二個出場的家庭,主角是薇薇安,她有三個孩子,大兒子叫南森,今年10歲了,二女兒娜塔莉,今年6歲了,還有一個正學會爬的嬰兒。

10歲的南森登場的時候正在寫作業,薇薇安介紹,南森每天要寫4-5個小時的作業,還要練習2個小時的鋼琴,娜塔莉的時間表則和哥哥的相反,這樣他們可以共用一架鋼琴。

3位英籍華人虎媽教育實錄:“如果中國經濟第一,我會改回國籍”

在送南森上學的路上,南森一臉疲憊,對著鏡頭,他坦言:“自己一天最放鬆的時候就是睡覺,而且睡著了之後就不會醒來。”

但是薇薇安則認為兒子應該再提高效率,抽出更多的時間來練習鋼琴,為此她特地帶兒子去參加朗朗的鋼琴演奏會,演奏結束之後,在後臺,薇薇安特地問朗朗每天要花多長時間練習鋼琴,朗朗回答說如果在10歲的話,每天大概花3個小時來練習。

兒子在回家的路上,嘀咕到自己是否要抽出更多的時間來練習,但是如何增加練習時間的話,可能就得11點之後睡覺了。

3位英籍華人虎媽教育實錄:“如果中國經濟第一,我會改回國籍”

對於練習鋼琴的原因,薇薇安這樣解釋到:“練習鋼琴可以讓孩子更加勤奮,因為我想讓他體會到練習就能帶來進步的喜悅感。”對於採訪者提出的“快樂教育”的概念,薇薇安則表示,學習中不存在快樂教育這一說,任何事情都需要努力才能取得成功。

最後,薇薇安一臉驕傲的說,南森已經獲得了兩所名校的錄取通知,其中一所就是伊頓公學。但是隨後她又說到:“還得繼續努力才行啊,因為世界上沒有百分之百的事情。”

3位英籍華人虎媽教育實錄:“如果中國經濟第一,我會改回國籍”

薇薇安:有兩所學校準備錄取他

3.在國內是名牌大學碩士畢業,出國嫁給了園丁

第三對出場的家庭也是一家三口,5歲的朱麗葉和母親凱特,朱麗葉的父親邁克爾則是土生土長的英國人。

凱特來自臺灣,畢業於知名大學且獲得了碩士學位,在來英國之前,是一名設備管理顧問,而邁克爾則是一名園丁,除了照看自己的房子和街區的花園外,邁克爾還承擔家裡的做飯和照看孩子的任務。

3位英籍華人虎媽教育實錄:“如果中國經濟第一,我會改回國籍”

對於獨生女兒朱麗葉的培養,凱特已經做出了初步的規劃,她認為在女兒上學之後,就要安排上各種課程,最少學一門樂器等,但是邁克爾則認為無所謂,孩子應該快樂成長,因為自己從小就沒有做過多少作業。對於妻子的評價,邁克爾笑著說有點嚴苛,甚至有點霸道。

此外,凱特希望女兒以後成為一名牙醫,當採訪者問到邁克爾時,他則表示自己從來沒有為女兒應該從事什麼職業而擔心過,成為牙醫非常沒有意思。

3位英籍華人虎媽教育實錄:“如果中國經濟第一,我會改回國籍”

在採訪中,凱特帶著老公女兒回了一趟臺灣談情,凱特的母親告訴採訪者,大概從幼兒園開始,自己就開始嚴格管理女兒,讓女兒寫作業,才能讓女兒考上好大學,找到好工作。在凱特的母親表情裡,可以看出她認為自己女婿還不夠勤奮。

從臺灣回到英國後,朱麗葉收到了來自名小學的錄取通知書,這也意味著朱麗葉的學習生涯即將開始。

3位英籍華人虎媽教育實錄:“如果中國經濟第一,我會改回國籍”

二.國籍變了,但是中國式教育本質沒變

  • 1.沒有快樂教育,追求名校

三個英籍華人的家庭在教育孩子這一方面,表現出相當的共性,那就是嚴格管理,不存在快樂教育一說。在孩子很小的時候,就已經做了相當嚴格的日程管理。

無論是馬修的課程表,還是南森的日程安排,時間顆粒度都很小,有的項目只安排了十幾分鐘的時間,要求孩子高效學習。

對於這個問題,馬修的母親表示,自己和母親一樣,認為必須把90%的時間放在學習上,只能用10%的時間享受生活。我們是中國人,就必須成為最棒的。


3位英籍華人虎媽教育實錄:“如果中國經濟第一,我會改回國籍”

有時候她們也會在嚴格教育之餘,感到一些困惑,但是在短暫的調節之後,又繼續堅定的嚴格管理孩子。

薇薇安則解讀了“快樂教育”:孩子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比如說看電視,但是這並不是真正的開心,即使生活中有類似蜜月期的時間,但是這些時間仍然是短暫的,因為每個人總會回到正常的生活,做自己的工作。


3位英籍華人虎媽教育實錄:“如果中國經濟第一,我會改回國籍”

2.只有虎媽,沒有虎爸

和很多在國內的家庭一樣,這三個華人家庭,也是“虎媽”加“羊爸”的組合。這點在第一個家庭表現的非常典型。

馬修的母親對馬修要求非常嚴格,但是馬修的父親則對妻子的教育方式有一點點異議,每天回家之後,由妻子主管孩子的學習,自己則去打理花園。對於這點妻子頗有抱怨,但是馬修的父親說,如果父母都是虎媽虎爸,孩子肯定會崩潰。並且孩子的未來是多變的,應該根據孩子的性格能力來決定。但即使這樣想,馬修的父親仍然做管理學習的輔助工作,儘量不拆妻子的臺。


3位英籍華人虎媽教育實錄:“如果中國經濟第一,我會改回國籍”

朱麗葉的父親邁克爾,則更是放養型父親,他和妻子意見不同,他認為孩子就應該快樂成長,不應該有太大的壓力,因為自己從小就沒寫過多少作業,每天花很多時間玩耍,現在過得也還不錯。

朱麗葉即將入學,凱特也即將成為虎媽主力軍中的一員。

3位英籍華人虎媽教育實錄:“如果中國經濟第一,我會改回國籍”

三.“如果中國經濟世界第一,我打算改回國籍”

非常有意思的一點是,三個華人家庭都沒有放棄孩子的中文學習,在紀錄片的結尾,三個家庭都參加了社區舉辦的端午節活動,除了華人家庭外,還有很多英國家庭,印度家庭也參加了。

一對英國夫婦接受採訪時,說到:“歐美的一些國家,仍然固執地以為,之前200多年掌控了世界的經濟,認為他們和美國人將繼續掌控,但是實際上並非如此”“中國的教育,能夠令人感到能量和動力,對於孩子以後的發展非常有好處。”

3位英籍華人虎媽教育實錄:“如果中國經濟第一,我會改回國籍”

馬修的母親談到自己小的時候,中國是很窮的,但是在20多年內,中國的經濟已經超過了美國。自己也為中國而感到自豪。現在很多歐洲人,選擇去東方國家。

她說:“如果中國的經濟成了世界第一,我會把國籍重新改回中國籍。”


3位英籍華人虎媽教育實錄:“如果中國經濟第一,我會改回國籍”

從三個家庭教育記錄來看,其實能夠發現中國式教育的共性,其內核就是不斷刻苦勤奮,才能獲得自己想要的東西。其次,中國的虎媽普遍都非常的焦慮,以時間管理嚴格而著稱,對於孩子未來的職業選擇,父母更多從功利化的角度來看。最後,他們也在不斷的觀察世界形勢,從而選擇更加適合孩子發展的道路。

從這裡我們也能看出一個非常殘酷的事實,那就是:這三個華人家庭基本屬於全家移民,經濟條件都不差,如果放在國內,至少也屬於中產階級,有錢人的家庭對孩子的教育投資如此之大,那麼普通家庭的父母該如何應對呢?

普通家庭的父母,如何在經濟條件有限的情況下,儘可能多的提高教育質量,幫助孩子成就未來呢?

除了這個問題,還有一些其他思考:國內知名大學畢業的碩士生,和國外打理雜事的園丁組成了家庭,但都很幸福,那麼追求名校和成績的終極意義是什麼?

中國正在逐漸強大,這些移民又要改回國籍的孩子,和中國的文化和發展,能夠緊密契合嗎?

這些問題,都值得我們深思。

對於這些問題,你怎麼看?歡迎留言討論~

3位英籍華人虎媽教育實錄:“如果中國經濟第一,我會改回國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