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北疆推進“一湖兩海”生態治理

中新社呼和浩特4月21日電 題: 中國北疆推進“一湖兩海”生態治理

中新社記者 李愛平

4月21日,記者從內蒙古自治區水利廳獲悉,備受社會各界關注的內蒙古“一湖兩海”,疫情之下各方正在持續推進生態治理,力圖讓天藍水清不再遙遠。

內蒙古“一湖兩海”是指當地的呼倫湖、烏梁素海、岱海三大淡水湖。此前,由於自然原因和人為因素,“一湖兩海”出現不同程度的湖面縮減、水質變差等問題。

位於內蒙古自治區呼倫貝爾草原的呼倫湖,是內蒙古第一大湖。截至2019年11月底,呼倫湖水面面積達2037.3平方公里,較2018年擴大18.3平方公里,化學需氧量、高錳酸鹽指數、總磷、總氮含量均同比下降。

值得一提的是,近年來,呼倫湖生態環境逐步改善,自然保護區內野生鳥類、魚類種數分別達345種、32種,種群數量也有所增加,野生動物棲息繁殖地與魚類洄游通道得到良好保護。

呼倫貝爾市政府最新消息顯示,當地正在推進綜合治理二期工程項目建設,在全部開工建設的13個項目中,扎賚諾爾區露天礦環境整治、新開河工程完善、保護區周邊城鎮中型汙水處理廠及汙水管網建設等7個項目已完成主要建設任務,其餘6個在建項目正在按計劃陸續復工。

烏梁素海是黃河流域最大淡水湖,於2019年4月啟動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復試點工程,計劃利用3年時間持續改善流域生態功能。

當地巴彥淖爾市每年至少向烏梁素海生態補水3億立方米以上,確保湖區水質、水量穩定。目前,烏梁素海總體水質為五類,水質汙染物指標與上年相比有所下降,鳥類數量有所增加,生態功能正逐步恢復。

記者從內蒙古河套灌區管理總局獲悉,今春,官方對烏梁素海已進行應急生態補水2億立方米。近日,隨著氣溫逐漸轉暖,烏梁素海迎來了大批北遷的候鳥,成為當地一道亮麗景觀。

烏梁素海溼地是歐亞大陸鳥類遷徙的主要通道。2019年,遷徙經過烏梁素海和在烏梁素海繁殖的鳥類,已經達到了260多種,600多萬隻。

岱海是內蒙古第三大內陸湖,截至2019年11月底,岱海湖面積為52.5平方公里,周邊地下水位比2017年上漲58.86釐米。

內蒙古烏蘭察布市涼城縣岱海水生態綜合治理指揮部最新消息稱,截止到2020年4月20日,《岱海水生態保護規劃》多個項目正在有條不紊地開展。

官方表示,為紮實推進岱海水生態治理工作,目前,內蒙古烏蘭察布市涼城縣官方已委託內蒙古生態環境科學研究院編寫了《岱海流域綜合治理規劃》(2020—2022年),規劃共設置岱海流域治理項目51項,分年3實施。目前,已完成規劃初稿,正在組織專家評審。

內蒙古水利廳官方表示,烏蘭察布市通過重點實施“兩節(農業節水、工業節水)、兩補(河道疏浚、應急補水)、兩恢復(生態恢復、水質恢復)”的措施,湖面縮減趨勢明顯放緩,水質下降趨勢得到控制,水域生態環境得到初步好轉。(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