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安宁河谷出发!创纪录的四川省政协调研组踏上求解之旅

四川在线消息(记者 陈婷)4月20日一大早,四川省政协“加快安宁河谷综合开发”调研组启程赶赴攀西高原。

四个省政协专委会——由农业和农村委员会牵头,经济委员会、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配合开展联袂调研,在四川省政协历史上是第一次。

此外,还有3位住川全国政协委员、民革四川省委、民进四川省委和省发展改革委、生态环境厅、水利厅、农业农村厅、文化和旅游厅、省林业和草原局、经济和信息化厅、自然资源厅、交通运输厅等9个政府部门,以及省农科院应邀参加调研。这样的调研阵容,在四川省政协历年的调研中是很少见的。

安宁河谷到底是怎样一个所在,竟吸引人们如此聚焦?

在攀西高原上,有一条安宁河。作为雅砻江下游段的最大支流,它也被称为凉山的母亲河。静静流淌的安宁河,滋养了包括凉山州的西昌市、德昌县、冕宁县、会理县、会东县、宁南县、喜德县和攀枝花市的米易县、盐边县在内的2.64万平方公里、280余万人口。“自然条件十分优越、资源禀赋非常独特、产业特色尤为鲜明”,是不少政府部门人士给予安宁河谷地区的评价。

自然条件——地势平坦,气候温和,年温差小,日温差大。现有人均耕地面积1.73亩,比四川全省平均水平高54%,宜耕后备资源开发规模达10万公顷左右。区内光热条件好,年日照时数2700小时,无霜期300天以上,年均气温21℃,昼夜温差可达20.3℃,干湿度57%,是长江流域热量资源最富集的地区之一。

资源禀赋——安宁河谷平原是四川省内仅次于成都平原的第二大平原。区内矿产资源丰富,钒钛资源储量全国第一,是国内第二大稀土矿区,水资源技术可开发量约占全省的78%。区内还有丰富独特的人文生态、民族文化、红色文化、三线文化等旅游资源。

产业特色——早春蔬菜、早熟枇杷、早熟桑葚、早熟草莓、晚熟芒果、松露、道地中草药等特色农产品享誉全国,具有产品珍稀、品种多样、品质优良、错季上市的典型特征。正在加快建设国际阳光康养旅游目的地。同时,该区域也是国家清洁能源示范基地,区内水能、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开发潜力巨大。

然而,这片土地眼下还肩负着脱贫攻坚的任务,其中喜德县还是深度贫困县。安宁河谷综合开发工作中存在哪些主要问题?怎样才能充分调动安宁河谷地区的发展潜力和后劲?带着这些问题,调研组将从安宁河的发源地冕宁县出发,顺安宁河谷而下,一路追寻答案。

当天下午1点,调研组抵达冕宁县,随即马不停蹄地踏访了冕宁县大桥水库工程、冕宁县稀土经济开发区、冕宁县漫水湾枢纽工程和西昌市天喜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

向安宁河谷出发!创纪录的四川省政协调研组踏上求解之旅

大桥水库位于冕宁县大桥镇,是安宁河流域的“龙头水库”,也是目前凉山州建成的唯一一座大(二)型水库,同时还是四川省唯一企业化管理的大型水利工程。

2008年底,大桥水库灌区一期工程建成通水,目前安宁河流域已经受益的灌面达66.52万亩。“以前,一到栽秧季节,灌区内老百姓经常为了抢水而打架,甚至打死人。现在,受益区缺水矛盾明显缓解,争水矛盾消除了。”当地人告诉调研组。

通过大桥水库拦洪削峰,安宁河冕宁段消除了“三年一小淹,五年一大淹”的洪涝灾害,“雨季洪涝、枯季连旱”的局面彻底改善,两岸河滩地也得到改善和利用。

向安宁河谷出发!创纪录的四川省政协调研组踏上求解之旅

2019年1月25日,经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四川冕宁稀土经济开发区正式设立,并确立了产业发展目标:实现稀土资源的科学、合理开发和利用,打造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竞争力的产业,把资源优势转变为产业优势、经济优势。

目前,纳入开发区统计的工业企业有21户,从业人员3300人,2019年实现利润3.5亿元、税收收入1.9亿元。

调研组在园区企业冕宁县起点稀土高科技有限公司看到,这里正在一边加紧生产一边扩大产能。“经过我们的加工,可以使稀土矿的价值提高2倍以上。”公司老总介绍说。

据悉,调研组此次行程计划用五天时间,沿安宁河谷共踏访20个点位,涉及攀枝花市、凉山州及相关县(市、区)发展规划编制、基础设施建设、现代特色农业产业培育、自然资源和文旅资源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工作。之后,调研组将针对加快安宁河谷综合开发工作提出政策建议和工作建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