鴿子背後的心理騙局

所有人類都有一個明顯的心理缺陷,不管他們有多聰明或多愚蠢,多年輕或多大。我們都在一定程度上受到這種限制性思維過程的折磨——我們幾乎無法控制它。但是要完全理解它,我們需要從鴿子開始:

鴿子背後的心理騙局

是的,鴿子。它是鳥類世界的愛因斯坦。

70年代,一位名叫B.F.斯金納的美國心理學家為鴿子設計了一個感官剝奪盒子,裡面除了一個單獨的按鈕什麼都沒有。

然而,當鴿子按下按鈕時,一個小艙門打開了,放出了穀粒。很快,即使它只有豌豆大小的大腦,它也學會了訣竅:點擊按鈕,收集穀物----點擊按鈕,收集穀物----重複。

但後來斯金納有了一個想法:如果他拿走了按鈕,只是隨機釋放穀物怎麼辦?

結果出乎他的意料。

鴿子背後的心理騙局

斯金納和他最喜歡的鴿子

他身後所有的鴿子都關在正方形的籠子裡,你可以從它們的眼睛裡看出來,它們不再只是坐在那裡等待穀物,四分之三的鴿子開始變得奇怪。 有些一次又一次地拍動翅膀,有些無休止地旋轉,還有更多的在盒子裡逆時針跑來跑去。

為什麼?

好吧,讓我們特別看看一隻鴿子,我們叫它哈利。 前幾次糧食隨機散發時,哈利只是碰巧在拍動它的翅膀。 馬上,它把這個動作和釋放穀物聯繫起來,並且開始重複這個動作,你瞧,過了一會兒,穀物釋放了! 這進一步加深了哈利的信念,他相信這就是獲得糧食的方法,於是他開始扇動翅膀... 一次又一次... 一次又一次... 與此同時,在一個籠子裡,另一隻鴿子,布萊恩,也在經歷同樣的過程,只是扇動被旋轉取代了。

鴿子背後的心理騙局

現在我們要想辦法,讓那個艙門放出一隻鴿子寶貝...

“哈哈哈,傻鴿子! ” 你可能會想,他難道沒有意識到,無論如何他都會得到糧食嗎?

但是你記得你那個同學嗎?他可能有一條幸運的籃球短褲,每次大型比賽他都穿。 或者是用同一支筆完成所有測試的人,因為這是他們拿到第一個 a 時用的筆。

此外,看看“因果報應”的概念——如果你做了好事,好事就會發生在你身上,反之亦然。 好事和壞事都不會發生,這些都是錯誤的因果關係的例子。 人類喜歡有意義的事情,所以他們試圖把原因歸結於事件,即使事實上並沒有原因。

最神奇的心理把戲,就是大腦自己玩的把戲。

不要被心理慣性和大眾默認慣性所欺騙,你就是你,擁有著無限可能,一個獨一無二的個體,相信自己的能力,挖掘自己的潛力,終能到達夢想的彼岸。#我要上頭條# #爆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