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清玄:別難過,我先走了

這是一個流行離開的世界,但我們都不擅長告別。

今天,又一位大師離我們而去,知名作家林清玄與世長辭,享年65歲。

就在前一天,生前最後一條微博裡,他還在筆耕不輟,感恩著生命的饋贈:

“在穿過林間的時候,我覺得麻雀的死亡給我一些啟示,我們雖然在塵網中生活,但永遠不要失去想飛的心,不要忘記飛翔的姿勢。 ”

林清玄:別難過,我先走了

他的文字總是這樣溫潤如玉,像冬日的暖陽,夏夜的清風,不經意地從你的肩頭拂過,你就想把心底的那汪深情,全都送與他。

南懷瑾說,林清玄,你寫我的下半部吧。

于丹說,我懂了有一種感恩的心情,叫林清玄。

讀者盛讚,世紀末最清明的文章,人世間最美妙的聲音。

林清玄:別難過,我先走了

你再也找不到世間第二個他這樣美好的人,因為他的人生就是一部探索美的歷程。

少年成才,14歲離家,17歲發表文章,30歲前拿遍臺灣各大文學獎,最成功時,開18個專欄,每個月出2本書,被譽為"當代散文八大作家"之一。

但這些被他視若尋常。相比功成名就的富足,他更欣喜於從每一花每一草中捕捉生命的靈氣,每一縷陽光,每一絲和風,才是他心之珍寶。

於是32歲辭掉工作,與佛結緣,入山修行。

人生頂點,一切清零。

林清玄:別難過,我先走了

世人追逐成功,執念名與利,他卻手捧一縷清香,徐徐而行,活從容,清澈至簡,不負心中深情款款,人生處處是清歡。

這就是林清玄。

他說,我是笑著來到這個世界的,父親覺得很奇怪,給我取名“林清怪”。

他說,要聽從內心的聲音。我14歲離家,大不了回到原來狀態,再出發。

人如其名,清而不玄。

他是虔誠的佛家弟子,出山後把多年的靜心禮佛,化為一卷卷清新雋永的篇章:

《人生最美是清歡》,《孤獨是生命的禮物》,《菩提十書》,《身心安頓》,《清淨之蓮》,《桃花心木》,《生命的化妝》,《送一輪明月給他》,《持續做一個深情的人》......

只是看題目,就如仰望星空,當月光如水般傾瀉而下,讓你和這個世界的純真緊緊相擁,那是沉靜,是淡然,是無與倫比的自由。

他把美的秘密從歲月的各個角落裡逐一發掘,童年,青年再到中年,宛如一幅人生長卷:

他寫下我們童年的稚嫩回憶:《冰糖芋泥》,《飛入芒花》,《紅心番薯》……

他手書青年離家遠行的牽掛和迷茫:《從人生的最底層出發》,《期待父親的笑》……

看透中年的不惑與超脫:《滔滔人世裡,不受人惑的人》,《無事最可貴》,《人生最美是清歡》。

他用清風流水一般的文字,去繁就簡,把人生道理藏進簡單的小事,擁有化解人生大問題的智慧。

就算所有人都在小確喪,他也會告訴你:你應該快樂。

快樂是一種選擇,快樂是一種能力,

在順境之時,要使生活有風采。

在逆境之時,要不散亂,保持靜心。

人生不樂復何如。

上班族時常疲勞和焦慮,他說,要學會騰出一些空間,進入“重要的生活”。

生命中有許多非常重要,

卻一點也不緊急的事。

像每天放鬆地靜心,從容地冥想。

像愉快地吃一頓飯,品嚐茶的芳香。

像在山林海邊散步,欣賞山色與雲的變化。

像聽雨聽泉聽音樂,讀人讀愛讀閒書。

像陪父母談昔日溫馨的往事,

聽孩子說童稚的笑話。

面臨失落、沮喪,不被理解的時候,他說,

人生不如意事十常八九,

扣除八九成的不如意,

至少還有一二成是如意的、快樂的、欣慰的事情,

常想那一二成好事,

就會感到慶幸、懂得珍惜,

不至被八九成的不如意所打倒了。

你問他什麼是成功,他如是說,

今天比昨天更慈悲、更智慧、更懂愛與寬容,

就是一種成功,

如果每天都成功,

連在一起就是一個成功的人生。

不管你從哪裡來,要去到哪裡,

人生不過就是這樣,

追求成為一個更好的、

更具有精神和靈氣的自己。

什麼是浪漫?他會說,

浪漫,

就是浪費時間慢慢吃飯,

浪費時間慢慢喝茶,

浪費時間慢慢走,

浪費時間慢慢變老。

......

浪漫,

是在你的世俗土地上開出一朵玫瑰花。

他眼裡有最好的愛情,

要溫和的愛,這樣方得久遠;

太快和太慢,

其結果都是一樣遲緩。

願我們持續做一個深情的人,

一個從容有情的人。

林清玄:別難過,我先走了

關於人生幸福的密碼,他說,“人生的幸福很多時候是得自於看起來無甚意義的事。”

例如偶然看見桑間濮上的老婦

說了一段充滿啟示的話語,

有人突然給了我們一杯清茶,

在小路上突然聽見冰果店裡傳來一段喜歡的樂曲,

在書上讀到了一首動人的詩歌,

偶然看見一朵酢漿花的開放......

面對改變,他說,柔軟的心最有力量,

每次轉變,

總會迎來很多不解的目光,

有時甚至是橫眉冷對千夫指。

但對順境逆境都心存感恩,

使自己用一顆柔軟的心包容世界。

柔軟的心最有力量。

他為每個人手書了詩意的生活的可能,

喝淡酒的時候,宜讀李清照;

喝甜酒時,宜讀柳永;

喝烈酒則大歌東坡詞。

其他如辛棄疾,應飲高梁小口;

讀放翁,應大口喝大麴;

讀李後主,

要用馬祖老酒煮薑汁到出怨苦味時最好;

至於陶淵明、李太白則濃淡皆宜,

狂飲細品皆可。

對於人生的離別,他亦平平淡淡著釋然,

人生就像一列火車,

有人上車,有人下車,

沒有人會陪你走到最後,

碰到了即便是有緣,

即使到了要下車的時候,

也要心存感激地告別,

在心裡留下那空白的一隅之地,

等到多年後想起時依然心存甘味。

先生這一生雖不長,卻活出了太多人望塵莫及的境界。

他說著:“人生一世,既苦也甜。鹹也好,淡也好,走過皆好。”

於是他帶著與世無爭的清心,去另一個世界繼續綻放生命的芬芳。

我想我們會一直銘記著他,喜歡著這樣的文字,不負他對世間的重託,凡事喜悅 ,自在生活,擁有溫柔原力,清澈不迷茫,持續做一個深情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