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记叙文写得好的人,都悄悄用对了方法

在古装戏中,我们经常可以遇上这样的桥段:

从来没拿过针的女主学起了刺绣,打算为男主绣一个荷包。当她一脸羞涩地把绣完的“鸳鸯”荷包送给男主时,男主都会“体贴”地夸上一句:“哇,好漂亮,这是你亲手绣的山鸡吗?”这句话说出口,空气就突然安静了。

如果把刺绣比作“用针作画”,那么写记叙文就可以说是“用文字作画”。写作记叙文的目的是为了清晰记录人、物、事,所以首先也应该写得“像”,才能很好地把相关的事物呈现给读者。

那么,怎样把人、物、事清晰地记录,又不发生偏差呢?这个问题,《怎样写作》这本书可以回答你。书中以画为喻,从“叙事”、“描物”、“写人”三个方面来探讨写好记叙文的方法,并且提供简单实用的训练工具,帮助读者打好写作基本功。

本书作者叶圣陶先生在小说上有着非凡的成就。他对生活观察入微,以热情的心、冷静的笔,描绘着社会百态。他一直强调,要把事物看得真切,并且有熟练的“手腕”,才能更好地还原生活。而还原生活,必然少不了对生活的用心观察,和不怕枯燥的每日练习。

接下来,我将从三个方面:“记事”、“写人物”、“练习方法”来讲述书中的重点内容。


那些记叙文写得好的人,都悄悄用对了方法

时间的先后和文章的先后

以时间为主线,将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化为文章的先后顺序。

初学写作的人,常常会写出这样的文字:

今天早上,我7点起床,然后洗漱、吃早餐、上班。上班的路上人很多,好不容易才回到公司。在公司,我忙得喘不过气来,终于熬到5点下班,美好的夜生活才正式开始。

这种记流水账的写法虽然不可取,但以时间先后来安排文章先后的方式,是写记叙文的常规方法。

但有时候,生活事件往往没有那么单一。尤其在回忆过去的时候,头绪纷繁,几个事件同时开展;或者讲述某一件事,必须追溯到前面才能说得明白。

这样一来,常规的顺序明显不适用,需要用倒叙或插叙的方法才能把事情说清楚。

龙应台在《目送》一书中,写到阿尔兹海默症的父亲,突然哭了起来。这时,如果继续按照时间的发展,写后面的事情,父亲的“哭”就会显得莫名其妙;须得从父亲的记忆说起,才能解释他这突如其来的情绪。而从“现在”写回“过去”的方法,就是倒叙。

当把父亲的记忆解释清楚后,文章再回到现实来,叙述父亲的现状。这种像夹心饼干一样,把“过去”,穿插在“现在”中的写法,就是插叙。

总之,顺序、倒叙、插叙三种方法各有千秋,其目的都在帮助读者理清楚事件发生的前因后果,而不单纯为了写作技巧,故意为之。只要能把事情叙述清楚,使用任何一种方法,都是合适的。


那些记叙文写得好的人,都悄悄用对了方法

把人和物“画”得像一点

画一件东西,如果要让人一看就知道画的是什么,首先得画得像。

同样地,写物、写人也得把主要特征写清楚,才能让读者在脑海中想象出它们的形象。

而要达到以上目标,就要做到以下三点:

1.要写真切见到的

真切见到的内容,主要包括两大类:亲眼所见的,或者见了以后心有所感的。

在流量当道的时代,追热点似乎成为一种风潮。某一段时间,某些人物大热,必然会受到很多人追捧。

有一部分人,看到相关资讯,产生了自己的想法,于是把想法写下来,成就了一篇篇爆文。但另一部分人,未必了解热点背后的真相,或者即使了解也没有自己的想法,纯粹就是见人家写得好,自己也想获得一波关注,就不假思索地照着人家的写下来,结果却没有获得理想的流量。

可见,看得真切,指的就是要有自己的内容;把外物内化后表达出来,才算看得真切。

2.对材料要有所取舍

我们在写文章前,都会先确定文章的“切入点”。“切入点”不同,对同一件东西或同一个人,描写的角度是不一样的。

以“描写一位成功的模特”为例:

如果主要想表现她的“美丽”,描写时,就得把侧重点放在她的相貌、身材、打扮上,性格则轻描淡写,作为点缀就好;反过来,如果想表现她是因为“性格”而取得成功,那么外貌衣着,则不需要花费大量笔墨。

材料的取舍,根据文章的“切入点”来安排保留合适的材料来突出最重要的部分

3.要有熟悉的“手腕”

《卖油翁》里有句话:“无他,唯手熟尔”。如果要把人、物、事叙述清楚,也在于“手熟”。

就好比画猫,有些人明明对猫的样子很熟悉,却怎么画也不像,其实都是因为画画的技巧不成熟。

所以对于写作来说,也只有手法熟练,才能把心里想的,准确不误地写出来。而若想手法熟练,必须采用正确的方法来练习。


那些记叙文写得好的人,都悄悄用对了方法

描述得越具体越好

学画画的,都得练一项基本功——木炭习作。学生们要对着花、铅笔、石膏一遍遍地描画,直到画得像为止。

这是一项寂寞的工作,很多人都对此不耐烦,不愿一直做重复的事情。但只有不断重复,才能提升观察能力,充分画出物品的细节。

与木炭习作相似的,是用短小文字练习写作。对着一件物体,尽量细致地描写它的细节,越具体越好。

以手表为例,我们可以从手表的外壳、指针、刻度、表带等部分刻画清楚。这样的练习可以让写出来的文字,在感官上有较大的提升。

大家请看以下两句话之间的差别:

她手里捧着一束花,开心地走回家。

她手里捧着一束玫瑰花,开心地走回家。

第一句,“花”的信息不够具体,读者看了也不知道“她”为什么开心;而第二句,具体写明了“玫瑰花”,读者就能会意,“她”一定拥有了美好的爱情。

所以,把事物写得具体,能带来更好的效果。但有一点要注意,写得具体,不代表把有关的无关的东西都写上,刻意延长文章的篇幅。

好的文章,不在长度,而在质量。很多人为了增加文章字数,即使没什么可写了,也要东拼西凑一些内容来填满整张纸,结果就导致文章有很多啰嗦无用的话。

其实只要能把事物描述清楚,就可以停笔了,因为此时它已经是一篇不错的文章。

记叙文是生活中,特别实用的文体,我们记录生活免不了要使用它。

记录事件,可以用顺序、倒叙或插叙的方法把文章的前因后果叙述清楚。

描写人物,要先看得真切,然后找到合适的“切入点”,根据“切入点”取舍材料,再来下笔描述。

若想描述得没有偏差,就得练成熟悉的“手腕”。从短小文字开始练习,把每一件事物写具体,提升观察能力。

但要注意的是,不要为了“凑字数”而把不太重要的内容写进去。要突出重点,隐藏相关性弱的部分,适当留白。就好比画一座山,只画出阳光照射一面的场景,另一面,则交给读者想象。

希望每一个拿起笔的人,都是生活的画家,描绘出生活最值得被记住的点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