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唐:八國聯軍攻到北京,三位軍機大臣躲起來幹這事

1900年,八國聯軍侵華,大清帝國的軍機大臣既不組織備戰也不部署突圍,坐在一起吃完西瓜傳令投降;義和團花裡胡哨的符咒、神術在洋槍洋炮面前徹底失靈;張之洞、劉坤一等漢族封疆大吏公然抗旨,通電"東南互保",平日歌舞昇平、一片老佛爺萬歲聲的大清王朝,突然之間被刺破幻像、現了原形。

荒唐:八國聯軍攻到北京,三位軍機大臣躲起來幹這事

一、吃瓜"群眾"鼻祖:軍機大臣既不備戰也不部署突圍,吃完西瓜發令投降

1900年8月14日,八國聯軍對北京城的進攻仍在繼續,槍炮聲像爆豆般連綿不斷。中午剛過,惶恐驚懼的北京街上突然流傳一條"好消息",說回兵從西北開到京城保衛皇上來了,不少人聲稱看見回兵進了天壇。

槍口快頂到腦門上了,剛毅說了句實話:"不是回勇,是外國鬼子!"佔領天壇的英軍中有少印度僱傭兵,與中國的回兵一樣,頭上纏著一塊白布,被很多人想象中當做救命稻草——回勇。

面對洋兵進城、大臣提議逃向熱河的危急局面,慈禧表現出了驚人的定力。她沒有表態,只是命令載漪、榮祿和慶親王都到前線去。

前線炮火不斷、槍炮無眼,三位帝國重臣哪裡會去?三人一道上了位於煤渣衚衕的神機營指揮部。此時,朝陽門陷落在即,從南面進來的英軍和美軍已經到達使館。雙方的炮聲緊一陣慢一陣,三位重臣的心裡也一陣燙一陣涼。

荒唐:八國聯軍攻到北京,三位軍機大臣躲起來幹這事

三個人既不研究如何指揮作戰,也不部署怎麼突圍,就這麼幹坐著。慶親王焦急地來回踱步,載漪嚇得面色蒼白,榮祿畢竟掌兵多年,有幾分膽識,竟然吩咐下人上街去買西瓜吃——這可能是吃瓜"群眾"的鼻祖了!

外面的戰鬥仍在繼續,清軍與義和團的生命正在一群一群地消逝,但他們的統帥就這樣沉默了近兩個小時。終於,慶親王小心地試探著說,要不先掛白旗,停住了炮再說。此話深得官場之道精髓:先解決打槍打炮要命的事再說。

載漪和榮祿都沒吭聲,那就是不反對。於是,慶親王的命令就這樣傳了出去。

很快,北京城的所有城牆上都掛出了表示投降的白旗。

荒唐:八國聯軍攻到北京,三位軍機大臣躲起來幹這事

神奇的是,傳了命令、掛了白旗,神機營指揮部裡的三個重臣還是就這麼一直坐到天黑,直到接到報告:京城所有城門全部失守。

三個人立即起身跑路,慶親王和載漪往西跑,榮祿往北跑。

大清帝國政府指揮部就這樣散夥了,三位軍機重臣終於結束了自己的吃瓜之旅。

二、"相助相殺"的清軍與義和團,軍民一片混亂

庚子事變,八國聯軍侵華,義和團總是一個永遠繞不開的話題。且不論義和團功過是非,單論義和團與清軍一道與洋兵作戰之事。

荒唐:八國聯軍攻到北京,三位軍機大臣躲起來幹這事

在天津城外的八里臺,清軍聶士成部與義和團共同防守。八國聯軍還沒到,義和團先跟聶士成的部隊衝突起來,雙方均有傷亡。聶士成讓衛兵把義和團首領——張師兄"請"來。

張師兄身披著一件大紅顏色的風衣,挎著一柄彎刀,很是拉風。進了帳篷,兩個人冷冷地對視了好一會兒,誰也不開口。忽地,張師兄將手摸向刀柄,但他還沒拔出一寸,聶士成鋒利的刀刃已經砍進了他的脖子。

荒唐:八國聯軍攻到北京,三位軍機大臣躲起來幹這事

在天津租界,清軍宋慶部與義和團一道進攻洋人。這支義和團號稱"天下第一團",首領張德成本人"齋戒四百天,練就一身刀槍不入神功"。這位大大大大很多大的大師兄,跨高馬,紅披風,持一彎形母子刀和一支紅纓長矛,身挎小洋手槍,風馳電掣,甚是威風。

與隨後不久在北京揣著一部《春秋》向洋人衝鋒的五臺山大和尚類似,這支義和團的進攻隊形竟然模仿了《三國演義》裡的陣勢:大將和法師在先,團員排成方隊:橫排五六人,縱深數十排,整齊前進。

面對洋人大炮、機槍和步槍構成的火力網,這些深信自己神功附體、刀槍不入的年輕人、包括少年女孩紅燈照,屍體壘起了一道肉堤。

很快,這種並肩作戰的局面急轉直下。當義和團民對洋兵衝鋒失敗,轉身回撤時,遭到了清軍宋慶部的射擊,這些豁出去想跟洋人拼命的大清子民,最後卻倒在了清軍的槍口之下。

大敵當前,義和團與清軍好不容易走到一起,並肩作戰,卻又因為千絲萬縷說不清道不明的原因互相攻殺,不能不說是一種悲哀,更是一種災難。

一線玩命的武裝力量尚且如此,普通老百姓的心思就更亂了,該支持誰?該聽誰的?該跟誰走?堂堂大清帝國,從老佛爺朝令夕改互相矛盾的旨意,到各懷心思、互相掣肘的朝廷高官,再到一線戰場上的將士團民,恐怕心裡都是一團麻。

三、"請父親先死,兒盡孝後一定自殺"!騙父自殺自己逃命的刑部侍郎,只是王公貴族集體自殺中一個片段

北京城破,在八國聯軍展開屠殺之前,王公貴族們提前開始了集體自殺,這種恐怖,難以想象。曾經的南宋崖山集體蹈海、明末揚州十日與嘉定三屠之前,也曾有過同等場景。一個國家的陷落、一個民族的浩劫,往往集中爆發於首都的失守。

荒唐:八國聯軍攻到北京,三位軍機大臣躲起來幹這事

據相關史料不完全統計,八國聯軍攻破北京城的兩天之內,全家集體自殺的皇親國戚達三十多戶,總人數近兩千人。

宗室奉恩將軍札隆阿與兒子、兒媳、女兒和孫兒一起自縊。

宗室侍讀寶豐"追兩宮未果",全家吞金而死。

宗室侍讀崇壽,殺全家老少之後,"自刃胸腹以死"。

都統御前侍衛奕功,在聯軍衝到家門口的最後時刻,插緊大門,率全家妻妾子女共十人進入後院,堆起柴草,闔家自焚。最後,仍沒有燒死的人爬到井邊投井自盡。

宗室庶吉士壽富,全家集體上吊。壽富身體肥胖,繩子崩斷,其弟幫他整理繩子,又為兩個妹妹和一個侍女理好繩環,隨後自縊。

荒唐:八國聯軍攻到北京,三位軍機大臣躲起來幹這事

八十多歲的大學士徐桐,在自家房樑上繫了兩條繩子——他決定和他的三兒子徐承煜一起死。他認為,只有這個官拜刑部侍郎的兒子才有資格與他一起殉國。

父子倆同時登上板凳、套上繩索,竟然為誰先死一事僵持不決。過了好一會兒,徐承煜忽然跪下哭道:"兒子先死,無法為父親盡孝,請允許為父殮葬之後,兒子再死。兒子一定死!不敢偷生!"

見到兒子不愧為帝國高級官員,到鬼門關口依然記掛著忠孝兩全,徐桐很欣慰,蹬腿而去。

徐承煜把父親的屍體草草埋了,然後趁人沒注意跑了。但沒過多久,他在城外被日軍捕獲,在菜市口被砍了腦袋。

據說,徐承煜逃跑後曾偷偷回過一次家,發現全家妻妾男女老幼隨從僕人共十六口全部懸樑於廳堂內。我們無從得知那個時刻他的心情,但我們能夠確定,如果他不被日本人砍死,餘生一定在腦海裡永遠忘不了全家至親懸在廳中的一幕。

荒唐:八國聯軍攻到北京,三位軍機大臣躲起來幹這事

詩人、作者的筆下經常提到一個煽情的詞:往事如煙。但有些時候,往事不能如煙。銘記昨天的傷痛,才能避開明天的傷害。

四、這個老寡婦要駭她一下!漢臣封疆大吏公開"東南互保"

清室向十一國宣戰後,兩江總督劉坤一、湖廣總督張之洞、兩廣總督李鴻章和閩浙總督許應騤、四川總督奎俊、鐵路大臣盛宣懷、山東巡撫袁世凱,即和各參戰國達成協議,稱東南互保。

荒唐:八國聯軍攻到北京,三位軍機大臣躲起來幹這事

接到清廷帶兵勤王的聖旨後,兩廣總督李鴻章公然宣佈:“此亂命也,粵不奉詔”。湖廣總督張之洞在看到下屬擬製的電文說:“臣罪侍東南,不敢奉詔。”奮然擲煙槍而起:“這老寡婦(慈禧太后)要駭她一下!改為:臣坐擁東南,死不奉詔!”

兩江總督劉坤一則乾脆喊出了“此頭劉姓”的千古名言!當下屬張謇為東南互保一事徵求劉坤一的意見時,劉坤一猶豫了一下。之前他給朝廷發去電報,表示“苟御外侮,則臣當即帶兵北上;若屠戮使館中孤立之數洋,則不願以堂堂中國之兵隊作此用”。

慈禧的回電含義十分複雜:中國大地,南北相倚,不可歧貳。這話已經很重了,這位主宰泱泱大國數十年的老太后正在提醒劉坤一,不可與朝廷二心。潛臺詞是我已經開始懷疑你對朝廷有二心。

作為深受儒家思想影響的重臣,劉坤一正兒八經地閉門思過了。但畢竟在經濟最發達的江南地區主政多年,他的思想在當時是很先進的。

荒唐:八國聯軍攻到北京,三位軍機大臣躲起來幹這事

很快這位兩江總督就想明白了。他問張謇:“兩宮將幸西北,西北與東南孰重?”張謇回答:“無西北不足以存東南,為其名不足以存;無東南不足以存西北,為其實不足以存也。”意思是沒有西北,東南就沒辦法生存,因為名分不夠。沒有東南,西北也沒法生存,因為實力不夠。

劉坤一立即表示:“吾決矣”。他要求張謇與洋人商定東南互保章程。張謇提醒總督大人:“太后的回電,可是警告不可與朝廷二心,咱這麼幹,搞不好是要掉腦袋的。”劉坤一態度堅決,指著自己的腦袋對張謇說:“頭是劉姓物!”——我這顆腦袋姓劉!

劉坤一關於自己的腦袋姓什麼這句話可謂千古名言!從字面意思上,可以理解為:我的腦袋姓劉,是我自己的,我要做出屬於自己的判斷和決定。但更重要的是,當時的兩江地區經濟富庶、財稅充盈,購置了大量的新式槍炮和武器裝備,軍隊也開始引進西制訓練方法,連英國等列強都不得不在爭吵之後接受了東南互保協議中對他們的限制,此時連區區東交民巷幾百洋人都攻不下來的慈禧太后和滿清朝廷,根本沒有實力砍掉堂堂兩江總督的腦袋了。

荒唐:八國聯軍攻到北京,三位軍機大臣躲起來幹這事

結語:戰爭會撕去一切假面具

在1900年的京畿直隸,八國聯軍的侵略不僅打破了大清帝國表面上的平靜,更是刺破了這個古老的封建帝國仍然處處高呼萬歲的虛幻表象。太后、皇帝、重臣、王爺、將領、總督、義和團、老百姓,無人能不被波及。

歷史洪流面前,有多少為國家流血拼命的勇士,就有多少為苟活奴顏婢膝的懦夫;有多少為信仰甘於犧牲的忠誠,就有多少被慾望遮住雙眼的背叛。虛弱的皇權、腐朽的滿清朝廷、尸位素餐的貴胄高官、吃空餉的將領、耍把戲的義和團,在洋人的衝突和掠奪面前一一現出原形,被赤裸裸地照出"國不知有其民,民不知有其國"的可悲真相。

參考文獻:

1. 《庚子拳變始末記》,引自辜鴻銘、孟森等編著《清代野史》第一卷,巴蜀書社。

2. 羅惇晶《庚子國變記》,引自翦伯贊、榮孟源、楊濟安等主編《義和團》一冊,上海人民出版社、上海書店出版社。

3. 何瑜《百年國恥紀要》,北京燕山出版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