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销潮搅动佛山楼市,区域分化房价“两头走”?

促销潮搅动佛山楼市,区域分化房价“两头走”?

编者按:

新冠肺炎疫情的出现,深刻地改变着消费市场。在疫情“黑天鹅”的冲击下,产品上,各类健康防疫类产品“疫”外崛起;在营销上,以线上直播为代表的数字化业务掀起热潮;在服务上,各类不接触式服务为代表的“宅经济”兴起……

来自消费市场端的变革,传导为制造端的新命题。作为制造业大市的佛山,孕育出了家电、家具、陶瓷、纺织、食品等多个知名产业,它们能否及时洞察消费市场的新趋势,并迅速进行调整,这是考量佛山企业“免疫力”的重要内涵,更是决定佛山企业能否化危为机的关键所在。

4月22日起,南方日报推出《新变局 新突围——佛山消费趋势报告》系列报道,解读消费新趋势,洞察制造新变革,敬请关注!

“很明显感觉到周围的房价有回落。”家住佛山市三水区的胡女士翻看了几个微信购房群。最近,她家附近的楼盘价格下降了500—2000元/平方米不等。

房价打折,加之供给量井喷,年初至今,以三水区为代表的佛山非限购区刷了一波“存在感”。自2月1日起至4月17日,三水区新增入市一手房面积41.5万平方米,网签成交面积43万平方米,供求量在佛山市五区均稳居第一。虽然前两个月楼市普遍受到疫情影响,但三水区却跑出了复苏“加速度”,仅3月份的成交面积环比增长6.5倍。

但与之相反的是,同一时期,千灯湖、佛山新城却传来了新房备案价大幅上涨的消息,最高备案单价可达4万—5万元/平方米。高价之下的成交表现平平。

一边是外围忙打折,一边是中心区域摸索调价,非限购区的“买方市场”和限购区“卖方市场”,在以前后期集中释放的需求下,比以往暴露得更为明显。

佛山楼市的区域变化早已悄然已发生。外围降价背后,房企压低利润谋求数量;核心板块“喊涨”却没有充足的购买力支撑,对房企来说,新的挑战也已来临。

促销潮搅动佛山楼市,区域分化房价“两头走”?

外围区供给井喷

开发商“折上折”搅热市场

按照往常,春节前后是楼市“淡季”,今年加之疫情影响,佛山的线下售楼处短暂“停摆”。直到2月中下旬,楼盘营销中心才陆续重启线下营销中心。

根据佛山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发布的3月份佛山市房地产交易情况,全月佛山成交一手住房7865套,成交面积85.8万平方米,分别环比上涨390%和386%。疫情下,虽然成交体量较之去年同期仍有差距,但楼市的复苏已成定局。

成交的企稳是供给、价格和需求综合作用的结果。记者从广东粤湾数据研究院获取自2月起截至4月17日的板块供求数据,佛山全市新增入市销售的一手房面积为129.8万平方米,当中,非限购区在供给端尤为活跃。

具体来说,细化到镇街、板块的供应量,由禅城区全区,南海区桂城街道、大沥镇、里水镇,顺德区大良街道、陈村镇、北滘镇、乐从镇组成的佛山限购区,共计新增入市一手房41万平方米。相比之下,非限购区共计新增入市新房88.7万平方米,是前者的2倍。

非限购区供给井喷,位于佛山市西北部的三水区是主力军。统计时段内,该区新入市销售的一手房面积41.5万平方米,相当于整个限购区的供应体量。

2月28日,三水新城一座项目早早开盘了。这是疫情下佛山第一批重启售楼处的楼盘之一,到4月初,约9个楼盘陆续跟进推售,“78折叠加97折”“8.8元抵1万元”等大力度促销活动让三水市民魏小姐有些坐不住了。“清明节的时候看过一次房,现在已经交了定金,总价比平时便宜了10万元左右。”她盘算着。

促销潮搅动佛山楼市,区域分化房价“两头走”?

疫情后期线下营销中心重启,楼市迈入复苏通道。南方日报记者 戴嘉信 摄

一个明显的现象是,楼市复苏以来,以三水区为代表的非限购区域,通过大批量供给和密集的优惠活动,成为搅活市场的“沙丁鱼”,支撑全市成交企稳。“房企靠低价调动市场,主动出击,调动了购房者的积极性。”广东粤湾数据研究院研究总监麦少荘说。

非限购区本身是佛山的“价格洼地”,加上这轮促销,单价最高不过1.3万元/平方米,最低为6000元/平方米,带动佛山全市新房网签均价稍降,单价约为14438元/平方米。2月起截至4月17日,三水区成交面积43万平方米,位列五区第一。

除了开发商的行动外,政策层也传递出支持楼市平稳发展的信号。2个月前,三水区发布《积极应对新冠肺炎疫情支持房地产业健康平稳发展“二十条”》,成为佛山首个出台稳楼市政策的区域。

这当中提出,调整预售条件、推行线上销售、优化动工建设条件和简化审批流程等多项举措,同时,鼓励金融机构对资信好的企业提供信贷支持,为房企缓解资金压力。

4月,开发商的折扣优惠活动,已由外围影响至中心区。在禅城中心板块,祖庙、绿岛湖新开盘项目,个别推出单价1.4万元特价房,南庄一楼盘通过调整价格,也实现迅速出货。

区域房价“两头走”

房企选择题:利润还是销量?

但是,起始于外围板块的降价链条,并没有对佛山限购区造成实质影响。

相反,今年3月底,千灯湖、三山新城、佛山新城板块,均出现了新批备案价上涨且远高于市价的情况,增幅在1-2万元不等,这些区域,均是临广州或配套较完备的限购区。

在禅城,位于奇槎的中粮珑湾祥云单套最大备案均价达3.05万元/平方米,绿城桂语兰庭3.84万元/平方米;在顺德,佛山新城的怡翠晋盛最大备案均价4万元/平方米;在南海,桂城保利和悦滨江4.38万元/平方米,南海千灯湖保利天悦5.36万元/平方米。

单独看桂城千灯湖,今年新增备案均价已达4.4万元/平方米,是佛山房价的高点。目前佛山新房备案价排名中,保利天悦高居首位。

部分房楼盘迫切提价,背后是房企的营收焦虑。在麦少荘看来,土地价格影响房源售价,此次调整备案价的楼盘大多是高价拿地的项目,一些楼盘调价前的销售并不能达到开发商营收指标,处境一度尴尬。记者梳理发现,目前备案价破4万元/㎡的保利和悦滨江,拿地折合楼面价也达1.88万元/㎡,彼时业内就有预计,该盘单价至少要上3万元才能回本。

促销潮搅动佛山楼市,区域分化房价“两头走”?

南海千灯湖广东金融高新区 戴嘉信 摄

在华南城市研究会副会长、广州房地产协会专家委员会委员孙不熟看来,限购区房价较高,但购买力不足。数据显示,此次备案价涨幅明显的楼盘,以122—232平方米三四房、220—280平方米大平层,甚至252—340平方米别墅为主,入市后去化表现一般。

一边是中心板块的调涨“试探”,一边是非限购区的大举让利,另佛山楼市区域变化悄然发生。

“与中心区域的坚挺相比,外围拿地成本较低,房企不断降价,试探购房者的接受程度。”一位在佛山从事房产行业十年的业内人士观察到。“去年1.2万元/平方米的均价,到今年1万元出头,价格是逐步下调的,而按照这个售价,开发商卖房的溢价率微乎其微。”她表示。

“短期看,佛山临广片区与非临广片区的房价差距会越来越大,前者的价格水平会持续向广州靠拢。类似的现象,还发生在苏州与上海、燕郊与北京之间。”孙不熟说。

但孙不熟同时强调,长远看,佛山正加快融入粤港澳大湾区,以湾区为单位配置资源,热点不会一直处在同一区域。他举例,珠三角枢纽(广州新)机场选址高明,佛山轨道交通向五区铺开,产业经济、文化加速融合,区域差距将会“拉平”。

买方主导权增加

“疫”外的购房心态变化

疫情后期,佛山的购房需求逐渐“解冻”。“开发商希望弥补前两个月的空档,他们着急促销、力度大,对购房者来说确实能买更便宜的房子。”孙不熟表示。

“折扣对刚需来说吸引力。”佛山市民胡女士说,她考虑在能力承受的范围内,在三水买一套改善型住房。“价格在1.1万元/平方米左右,给最低的首付,供30年,分解经济压力,在还贷比例方面,我能接受的最大月供占夫妻月收入的50%,不能超过这个比例,毕竟生活不能苟且。”她说。同样在看房的购房者小梁说,不是刚需的话,可以继续观望一下,如果已经有计划购房,结合自己的情况考虑,现在也是一个不错时机。

三水的楼盘密集营销,胡女士的选择空间不小,“毕竟房屋属于大宗资产,要做出购房的决定,仍需要权衡多方面因素。”她拿出两份户型图仔细比对。在麦少莊看来,购房者置业的主导权变大了,外围区域的“买方市场”加速显现。

除了折扣吸引,数位接受记者采访的购房者均表示,疫情也让自己加快了买房的脚步。

“在一座城市里,有自己的居所会更有安全感。”小梁是一名来佛山2年的本科毕业生,疫情下的这个春节,他一直呆在出租屋里没有回老家,毕竟是租来的房子,遇到特殊情况难免有不便之处。

另一位已经置业安家的市民告诉记者,受疫情影响,他对“第二居所”的需求更明显了,“我们一家三代人挤在一间100平方米的屋子里,如果房子大一些,或者有第二居所,舒适度也会更好。”他说。

前不久刚交了购房定金的魏女士则表示,自己购房除了自住,还有资产保值的考虑。

“住房需求是刚性需求,像口红、美妆、衣服等非刚性消费,在疫情下肯定会被压缩,但人们对自住、资产保值的需求都是刚性的。”华南城市研究会副会长孙不熟说。

针对疫情后期开发商的降价潮,业内有专家提醒购房者需谨慎考量,避免“头脑发热”。例如,按揭买房群体的供楼金额不应超过收入的一半,大部分银行将以此为标准进行贷款审核,一般购房者应多关注自身收入结构及经济环境变化,合理配置资产。

【撰文】华声宇 黄逸豪 叶洁纯

【作者】 华声宇;戴嘉信;黄逸豪;叶洁纯

【来源】 佛山经济学人南方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