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銷潮攪動佛山樓市,區域分化房價“兩頭走”?

促銷潮攪動佛山樓市,區域分化房價“兩頭走”?

編者按:

新冠肺炎疫情的出現,深刻地改變著消費市場。在疫情“黑天鵝”的衝擊下,產品上,各類健康防疫類產品“疫”外崛起;在營銷上,以線上直播為代表的數字化業務掀起熱潮;在服務上,各類不接觸式服務為代表的“宅經濟”興起……

來自消費市場端的變革,傳導為製造端的新命題。作為製造業大市的佛山,孕育出了家電、傢俱、陶瓷、紡織、食品等多個知名產業,它們能否及時洞察消費市場的新趨勢,並迅速進行調整,這是考量佛山企業“免疫力”的重要內涵,更是決定佛山企業能否化危為機的關鍵所在。

4月22日起,南方日報推出《新變局 新突圍——佛山消費趨勢報告》系列報道,解讀消費新趨勢,洞察製造新變革,敬請關注!

“很明顯感覺到周圍的房價有回落。”家住佛山市三水區的胡女士翻看了幾個微信購房群。最近,她家附近的樓盤價格下降了500—2000元/平方米不等。

房價打折,加之供給量井噴,年初至今,以三水區為代表的佛山非限購區刷了一波“存在感”。自2月1日起至4月17日,三水區新增入市一手房面積41.5萬平方米,網籤成交面積43萬平方米,供求量在佛山市五區均穩居第一。雖然前兩個月樓市普遍受到疫情影響,但三水區卻跑出了復甦“加速度”,僅3月份的成交面積環比增長6.5倍。

但與之相反的是,同一時期,千燈湖、佛山新城卻傳來了新房備案價大幅上漲的消息,最高備案單價可達4萬—5萬元/平方米。高價之下的成交表現平平。

一邊是外圍忙打折,一邊是中心區域摸索調價,非限購區的“買方市場”和限購區“賣方市場”,在以前後期集中釋放的需求下,比以往暴露得更為明顯。

佛山樓市的區域變化早已悄然已發生。外圍降價背後,房企壓低利潤謀求數量;核心板塊“喊漲”卻沒有充足的購買力支撐,對房企來說,新的挑戰也已來臨。

促銷潮攪動佛山樓市,區域分化房價“兩頭走”?

外圍區供給井噴

開發商“折上折”攪熱市場

按照往常,春節前後是樓市“淡季”,今年加之疫情影響,佛山的線下售樓處短暫“停擺”。直到2月中下旬,樓盤營銷中心才陸續重啟線下營銷中心。

根據佛山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發佈的3月份佛山市房地產交易情況,全月佛山成交一手住房7865套,成交面積85.8萬平方米,分別環比上漲390%和386%。疫情下,雖然成交體量較之去年同期仍有差距,但樓市的復甦已成定局。

成交的企穩是供給、價格和需求綜合作用的結果。記者從廣東粵灣數據研究院獲取自2月起截至4月17日的板塊供求數據,佛山全市新增入市銷售的一手房面積為129.8萬平方米,當中,非限購區在供給端尤為活躍。

具體來說,細化到鎮街、板塊的供應量,由禪城區全區,南海區桂城街道、大瀝鎮、裡水鎮,順德區大良街道、陳村鎮、北滘鎮、樂從鎮組成的佛山限購區,共計新增入市一手房41萬平方米。相比之下,非限購區共計新增入市新房88.7萬平方米,是前者的2倍。

非限購區供給井噴,位於佛山市西北部的三水區是主力軍。統計時段內,該區新入市銷售的一手房面積41.5萬平方米,相當於整個限購區的供應體量。

2月28日,三水新城一座項目早早開盤了。這是疫情下佛山第一批重啟售樓處的樓盤之一,到4月初,約9個樓盤陸續跟進推售,“78摺疊加97折”“8.8元抵1萬元”等大力度促銷活動讓三水市民魏小姐有些坐不住了。“清明節的時候看過一次房,現在已經交了定金,總價比平時便宜了10萬元左右。”她盤算著。

促銷潮攪動佛山樓市,區域分化房價“兩頭走”?

疫情後期線下營銷中心重啟,樓市邁入復甦通道。南方日報記者 戴嘉信 攝

一個明顯的現象是,樓市復甦以來,以三水區為代表的非限購區域,通過大批量供給和密集的優惠活動,成為攪活市場的“沙丁魚”,支撐全市成交企穩。“房企靠低價調動市場,主動出擊,調動了購房者的積極性。”廣東粵灣數據研究院研究總監麥少荘說。

非限購區本身是佛山的“價格窪地”,加上這輪促銷,單價最高不過1.3萬元/平方米,最低為6000元/平方米,帶動佛山全市新房網籤均價稍降,單價約為14438元/平方米。2月起截至4月17日,三水區成交面積43萬平方米,位列五區第一。

除了開發商的行動外,政策層也傳遞出支持樓市平穩發展的信號。2個月前,三水區發佈《積極應對新冠肺炎疫情支持房地產業健康平穩發展“二十條”》,成為佛山首個出臺穩樓市政策的區域。

這當中提出,調整預售條件、推行線上銷售、優化動工建設條件和簡化審批流程等多項舉措,同時,鼓勵金融機構對資信好的企業提供信貸支持,為房企緩解資金壓力。

4月,開發商的折扣優惠活動,已由外圍影響至中心區。在禪城中心板塊,祖廟、綠島湖新開盤項目,個別推出單價1.4萬元特價房,南莊一樓盤通過調整價格,也實現迅速出貨。

區域房價“兩頭走”

房企選擇題:利潤還是銷量?

但是,起始於外圍板塊的降價鏈條,並沒有對佛山限購區造成實質影響。

相反,今年3月底,千燈湖、三山新城、佛山新城板塊,均出現了新批備案價上漲且遠高於市價的情況,增幅在1-2萬元不等,這些區域,均是臨廣州或配套較完備的限購區。

在禪城,位於奇槎的中糧瓏灣祥雲單套最大備案均價達3.05萬元/平方米,綠城桂語蘭庭3.84萬元/平方米;在順德,佛山新城的怡翠晉盛最大備案均價4萬元/平方米;在南海,桂城保利和悅濱江4.38萬元/平方米,南海千燈湖保利天悅5.36萬元/平方米。

單獨看桂城千燈湖,今年新增備案均價已達4.4萬元/平方米,是佛山房價的高點。目前佛山新房備案價排名中,保利天悅高居首位。

部分房樓盤迫切提價,背後是房企的營收焦慮。在麥少荘看來,土地價格影響房源售價,此次調整備案價的樓盤大多是高價拿地的項目,一些樓盤調價前的銷售並不能達到開發商營收指標,處境一度尷尬。記者梳理發現,目前備案價破4萬元/㎡的保利和悅濱江,拿地摺合樓面價也達1.88萬元/㎡,彼時業內就有預計,該盤單價至少要上3萬元才能回本。

促銷潮攪動佛山樓市,區域分化房價“兩頭走”?

南海千燈湖廣東金融高新區 戴嘉信 攝

在華南城市研究會副會長、廣州房地產協會專家委員會委員孫不熟看來,限購區房價較高,但購買力不足。數據顯示,此次備案價漲幅明顯的樓盤,以122—232平方米三四房、220—280平方米大平層,甚至252—340平方米別墅為主,入市後去化表現一般。

一邊是中心板塊的調漲“試探”,一邊是非限購區的大舉讓利,另佛山樓市區域變化悄然發生。

“與中心區域的堅挺相比,外圍拿地成本較低,房企不斷降價,試探購房者的接受程度。”一位在佛山從事房產行業十年的業內人士觀察到。“去年1.2萬元/平方米的均價,到今年1萬元出頭,價格是逐步下調的,而按照這個售價,開發商賣房的溢價率微乎其微。”她表示。

“短期看,佛山臨廣片區與非臨廣片區的房價差距會越來越大,前者的價格水平會持續向廣州靠攏。類似的現象,還發生在蘇州與上海、燕郊與北京之間。”孫不熟說。

但孫不熟同時強調,長遠看,佛山正加快融入粵港澳大灣區,以灣區為單位配置資源,熱點不會一直處在同一區域。他舉例,珠三角樞紐(廣州新)機場選址高明,佛山軌道交通向五區鋪開,產業經濟、文化加速融合,區域差距將會“拉平”。

買方主導權增加

“疫”外的購房心態變化

疫情後期,佛山的購房需求逐漸“解凍”。“開發商希望彌補前兩個月的空檔,他們著急促銷、力度大,對購房者來說確實能買更便宜的房子。”孫不熟表示。

“折扣對剛需來說吸引力。”佛山市民胡女士說,她考慮在能力承受的範圍內,在三水買一套改善型住房。“價格在1.1萬元/平方米左右,給最低的首付,供30年,分解經濟壓力,在還貸比例方面,我能接受的最大月供佔夫妻月收入的50%,不能超過這個比例,畢竟生活不能苟且。”她說。同樣在看房的購房者小梁說,不是剛需的話,可以繼續觀望一下,如果已經有計劃購房,結合自己的情況考慮,現在也是一個不錯時機。

三水的樓盤密集營銷,胡女士的選擇空間不小,“畢竟房屋屬於大宗資產,要做出購房的決定,仍需要權衡多方面因素。”她拿出兩份戶型圖仔細比對。在麥少莊看來,購房者置業的主導權變大了,外圍區域的“買方市場”加速顯現。

除了折扣吸引,數位接受記者採訪的購房者均表示,疫情也讓自己加快了買房的腳步。

“在一座城市裡,有自己的居所會更有安全感。”小梁是一名來佛山2年的本科畢業生,疫情下的這個春節,他一直呆在出租屋裡沒有回老家,畢竟是租來的房子,遇到特殊情況難免有不便之處。

另一位已經置業安家的市民告訴記者,受疫情影響,他對“第二居所”的需求更明顯了,“我們一家三代人擠在一間100平方米的屋子裡,如果房子大一些,或者有第二居所,舒適度也會更好。”他說。

前不久剛交了購房定金的魏女士則表示,自己購房除了自住,還有資產保值的考慮。

“住房需求是剛性需求,像口紅、美妝、衣服等非剛性消費,在疫情下肯定會被壓縮,但人們對自住、資產保值的需求都是剛性的。”華南城市研究會副會長孫不熟說。

針對疫情後期開發商的降價潮,業內有專家提醒購房者需謹慎考量,避免“頭腦發熱”。例如,按揭買房群體的供樓金額不應超過收入的一半,大部分銀行將以此為標準進行貸款審核,一般購房者應多關注自身收入結構及經濟環境變化,合理配置資產。

【撰文】華聲宇 黃逸豪 葉潔純

【作者】 華聲宇;戴嘉信;黃逸豪;葉潔純

【來源】 佛山經濟學人南方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