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中国:兰州牛肉面的由来。

庆阳路是兰州市中心城区最繁华的街道之一,一百多年以前,这条马路并不是很宽敞,但车水马龙,很是热闹。

舌尖上的中国:兰州牛肉面的由来。

一百多年前,有一个名叫马保子的回族小伙,在这条街上经营了一家热锅子面摊,所谓热锅子面,就是提前将拉面做好保存,等客人需要时,再把已经凉透的面,放在滚烫的热汤中翻滚片刻,捞出就可食用了,这种做法在当时并不稀罕,很多面摊都是这样经营的。

舌尖上的中国:兰州牛肉面的由来。

但马保子为了争取更多的食客,想着要给凉面热汤的热锅子面变变花样,于是有一天,他放弃了提前加工凉面的做法,改为现场拉制,并且把热汤也进行了改良,不久之后,马保子终于熬制出了醇香的秘制肉汤,再辅以蒜苗香菜、老汤牛肉、方圆相间的萝卜片儿,再加上少许红润欲滴的辣椒油,兰州牛肉面,就这样诞生了。

舌尖上的中国:兰州牛肉面的由来。

唐鲁孙,被誉为华人谈吃第一人,他自幼出入宫廷,年轻时游历全国,见多识广,尤其是对全国各个地方小吃有独到的研究,上世纪30年代初,他在兰州吃到了马保子牛肉面,后来唐鲁孙将当时的感受专门写入了他的美食著作《什锦拼盘》一书中:那是一座砖砌小楼,楼上待客,摆了几张小八仙桌,几把艾矮条凳,此外除了碗筷、油瓶、醋罐儿之外,空无所有。

对牛肉面,他给出了16字评语:清醺肥荷、自成馨逸、汤沈若金、一清到底。

舌尖上的中国:兰州牛肉面的由来。

如今这座小楼早已湮灭在历史中,古老的城市街道也在时代的更迭发展中发生着变化,一碗牛肉面,有汤有肉有面,简单快捷,方便实惠,本应是大多数人都能消费的起的日常食品,但在七八十年代很长一段时间里,一碗牛肉面对大多数普通市民而言,却成了改善生活,偶尔为之的一种奢侈,因为那时的牛肉面馆很少,而人民的工资都普遍不高,所以偶尔去吃一碗牛肉面也算是一种改善伙食的方式了。

舌尖上的中国:兰州牛肉面的由来。


舌尖上的中国:兰州牛肉面的由来。

而如今的牛肉面馆可以用无处不在来比喻,一碗牛肉面十元左右,已经成为了我们生活中经常吃的食物了,只是口味却层次不一,如果想吃到最正宗的牛肉面,恐怕还是到兰州本地去吃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