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28家影視公司註銷:院線電影的噩夢,是否是網絡電影的春天?

據最新消息,2020年初至今,有5328家影視公司註銷或吊銷,是2019年全年註銷或吊銷數量的1.78倍。

5328家影視公司註銷:院線電影的噩夢,是否是網絡電影的春天?


並且在疫情期間全國影院票房幾乎歸零,大量劇組暫停工作,不少已運作項目的前期劇本創作及後期製作也有所延緩。

這是不是在向我們發出一個信號,院線電影的噩夢將會持續很長一段時間?

與此同時,在疫情期間滿足觀眾觀影需求的網絡電影是不是即將迎來春天?

5328家影視公司註銷:院線電影的噩夢,是否是網絡電影的春天?


疫情的影響下,影院遲遲無法復工復產

電影院線遭受重創,往年最為火爆的春節檔直接變成院線空白期。原定春節檔上映《唐人街探案3》,《奪冠》紛紛撤檔,前期宣傳打水漂,損失慘重。

5328家影視公司註銷:院線電影的噩夢,是否是網絡電影的春天?


5328家影視公司註銷:院線電影的噩夢,是否是網絡電影的春天?


觀眾僅僅2個月不去影院,院線類上市公司業績遭受重創,萬達電影一季度虧損可能高達5.5億。還有一些地方院線,由於春節檔的空白,直接導致資金鍊斷裂,面臨倒閉。

雖然從3月份起,國家一直在推動復工復產,但並沒有給生活按下播放鍵,影院依舊遲遲無法復工復產。

網絡電影在疫情期間逆風翻盤,迎來短暫紅利期

一直以來大眾對網絡電影的普遍認知就是“低級”,但是網絡電影卻成為了疫情期間新機會。

無法去電影院觀看電影,加之不能出門,大家觀影需求反增不減,而網絡電影就在此時充分滿足大家的觀影需求。

目前的網絡電影現象分為兩個類別,一種是本來就準備以互聯網為首發,在春節集中上映的影片,例如《大蛇2》,另一種就是由於疫情原因,從院線撤檔,遷移至網絡平臺首發,例如《囧媽》,《大贏家》。

5328家影視公司註銷:院線電影的噩夢,是否是網絡電影的春天?


在這個特殊時期,這些影片火爆程度,可想而知。

5328家影視公司註銷:院線電影的噩夢,是否是網絡電影的春天?


據相關平臺統計的數據來看,2020年一月份,共有64部網絡電影上線,其中12部的分賬超過千萬元,創下了網絡電影單月分賬票房新紀錄。

成績特別優秀的有優酷平臺上線的《大蛇2》,成功成為當前分賬冠軍,目前,分賬票房已經超過3000萬元。

5328家影視公司註銷:院線電影的噩夢,是否是網絡電影的春天?


網絡電影是年輕的,未來可期

目前網絡電影的火爆是否就證明著網絡電影的春天來了呢?關於這一點,很多人都持懷疑態度,因為他們覺得網絡電影目前的紅利期只是因為“替代性消費”,等疫情過去了,網絡電影還是無法和院線競爭的。

網絡電影是年輕的。一方面網絡電影從2017年開始,《電影產業促進法》的出臺,將網絡電影的審查標準與院線電影統一。網絡電影作為影視產品逐漸“精品化”。

網絡電影導演排名第一的林珍釗說過:“最早那幾年,幾乎沒有監管,很多電影都是打軟色情、軟暴力的擦邊球,還有大量山寨院線電影,粗製濫造的東西確實不少。”

這也是為什麼大家對網絡電影有“低級”的概念的原因。早期的網絡電影質量實在堪憂。

但從2017年開始,《電影產業促進法》的出臺開始,網絡電影就結束了隨心所欲的狀態,製作量也驟然減少,質量也開始上升。

另一方面,網絡電影最大的優點就是其製作成本低,千萬級別的投資就已經算是大規模了。這是年輕導演最好的機會,它提供了一塊各憑能力的跳板。投資小,想達到高質量水準,這無一不在逼迫年輕導演創新和用心。

導演周潤澤曾經說過網絡電影對於年輕電影人的意義。


他說:“就像爬山,如果院線是山頂,我不是爬了兩年,上不去掉下來了,找個矮點的山頭,而是通往山頂的路上出現了網絡電影這個補給站。”

這個慢慢走上正規的行業是年輕的,這些摩拳擦掌的導演也是年輕的,年輕,具有無限可能,不就是未來可期嘛?


你呢,對網絡電影未來的發展是什麼樣的態度呢?歡迎在評論區一起討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