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阿里不西藏

無阿里不西藏

悶熱、擁擠、事兒多,

避暑、逃離、休假……

生存與生活好像是矛盾的,

人們在被生存壓得喘不上氣來的同時,仍對生活懷著一絲憧憬。

餵馬、劈柴是生活,

行走、旅行也是生活。

像鏡子的兩面,一面是安穩,一面是奔赴。

當你轉山轉水來到神山腳下聖湖湖畔,

當你在殘存的古堡、模糊的壁畫、斑駁的字跡中找到從前歲月的影子,

當你在一個地方找到一種久違了的感動與震撼,

行走與奔赴便有了它的意義。

西藏阿里,就是這樣的一個地方。

萬山之祖,百川之源,“世界屋脊”的屋脊。

純淨的陽光在山巒之間傾瀉著光與影,

耀眼的星群下是藍色的湖水與白色的山川,

古老的城堡在白天與夜晚的交替中安靜的存在著。

你在這樣的世界裡行走,

怎麼走,都是一條性感而優雅的線條,

怎麼走,都是一次難忘而沒有遺憾的旅行。

無阿里不西藏

岡仁波齊

關鍵詞:神山 信仰 世界中心

岡底斯山脈橫貫在北部崑崙山脈與南部喜馬拉雅山脈之間,如一條巨龍臥在西藏西部阿里廣闊的高原上。它高高揚起的頭,如一座大金字塔,聳立在阿里普蘭的高原上,這就是海拔6656米的岡仁波齊。

岡仁波齊的峰頂終年積雪,在陽光的照耀下閃耀著光芒,以其威嚴神態,吸引著各地的信徒來此朝拜,他們以人類最原始的方式——轉山,詮釋信仰二字。

它是西藏乃至整個世界最神聖的雪山,同時被藏傳佛教、印度教、西藏苯教以及古耆那教認定為“世界的中心”。

無阿里不西藏

瑪旁雍措

關鍵詞:聖湖 鬼湖 生命之源

瑪旁雍措與納木措、羊卓雍措並稱為西藏三大聖湖,位於岡仁波齊峰以南,海拔4588m,是中國湖水透明度最高的淡水湖泊。

作為馬泉河、孔雀河、象泉河、獅泉河四大河流的源頭,瑪旁雍措與岡仁波齊峰一樣,是不同宗教信眾“共享”的聖湖。

瑪旁雍措常年清澈澄明、寧靜安詳、生機盎然、湖水甘甜,與之相隔3公里的拉昂措卻是水色晦暗,惡浪迭起、寸草不生、鹹苦不堪,所以人稱之為“聖湖”和“鬼湖”,兩座湖泊之間雖然只隔了一個小小的山丘,卻宛若生與死的距離。

無阿里不西藏

扎達土林

關鍵詞:時間 藝術品 寂靜

扎達土林經過百萬年的地質變遷而形成,喜馬拉雅造山運動使湖盆升高,水位線遞減,歷經風雨侵蝕,在壁立陡峭的山岩上雕琢出今日陡峭挺拔、雄偉多姿的模樣。

蜿蜒的象泉河水在土林的峽谷中靜靜流淌,讓人宛若置身於仙境中,夢遊在一個奇幻無比的世界。明麗的晚霞賦予土林生命的靈光,似一座座城堡、一群群碉樓、一頂頂帳篷、一層層宮殿,參差嵯峨,儀態萬千。在距今約1100年前,土林中佇立著的是強大一時的古格王國的宮殿和寺院。

如果你去想要一賞土林壯美,可以去到札達縣城,嚴整的山體,浩大的面積,都是一睹土林的最佳地點。札達縣城外圍的山坡上,土林到處都是,可從縣城徒步前往。往來札達時,在途中停車,就可看到大峽谷般的景色。

無阿里不西藏

古格王朝

關鍵詞: 消失的古國 殘存的城堡 歲月

古格王朝遺址位於札達縣託林鎮,9世紀中葉,吐蕃王朝崩散,部分王室後人逃往阿里,建立了三個小王國,其中德祖袞在10世紀前後建立古格王朝。其統治最盛時期範圍遍及阿里全境,前後有16代國王世襲,然而卻在300多年前一夜之間在歷史上消失。

現在的古格王宮是一場廝殺之後留下的廢墟,也是一個曾經雄踞一方、發展了700多年偉大文明的遺存。山坡上乾屍洞裡的遺骨尚存,紅殿的慶典圖、婀娜多姿的舞女和四方來聚的賓客畫像還留著當年歌舞昇平的印記,白殿殘缺的彩塑佛像,是當年古格大師、印度和克什米爾藝術家們集體創作,度母殿的壁畫還講述著阿底峽尊者從印度遠道而來傳教的盛況。

每當朝霞初起或夜幕降臨之時,古格遺址便會在土林的映襯下透射出一種殘缺悲壯美,彷彿在訴說著當年的盛世榮光和千古不盡的哀愁。

無阿里不西藏

東嘎皮央壁畫

關鍵詞:佛教石窟遺址 建築 壁畫

東嘎皮央是一處石窟壁畫遺址,位於札達縣縣城北邊約40公里處。東嘎、皮央是這裡兩個鄰近的村子的名字。

遺址在東嘎村的部分,是一組石窟群,是西藏發現的洞體規模最大的佛教古窟遺址。遺址分佈在皮央村的部分,是一處由寺院、城堡、石窟和塔林組成的大型遺址。

東嘎石窟散佈在東嘎村北面斷崖上,路上能看到山上密密麻麻的洞窟。現存洞穴接近200個,延綿2千米,儼如蜂巢。其中繪有精美壁畫的幾個窟洞,集中在東面一片呈“U”字形的山崖上。皮央的石窟綿延一公里密佈於整個山丘,皮央洞窟數量號稱“前山一千,後山一千”。

無阿里不西藏

花瓣形的群峰簇擁著終年披雪的岡仁波齊,蔚藍的瑪旁雍措上是寺廟和雪山構成的天際線,古格王朝用300多年時光沉澱華彩,穿越層層疊疊的土林來到深處的東嘎村和皮央村,在一片土黃的廢墟中打開了流光溢彩的大門......

這裡就是阿里,獨一無二的景象,心之所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