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學者要廢除漢字,此人寫兩篇千古奇文反駁,全文只有一個讀音

斜槓一姐

1月13日

中國的漢字博大精深,經過幾千年的演化,每一個字都含義深刻。從甲骨文到金文再到如今大家熟悉的簡體字,漢字經過很多次變化,它不僅僅是語言的表達和留存方式,更是蘊含著中國偉大的哲學思想。然而到了近代,有一些專家學者站出來,說要廢除漢字,其本意是讓漢字的學習更簡單,但方式卻用錯了。

民國時期,國家貧弱,內憂外患,中國的精英們都在努力探索想改變現狀。但當時的中國文盲率達到80%以上,想要短時間內改變國民精神談何容易。而後胡適發起白話文運動,讓人們的交流更簡單易懂,另有一批學者更加激進,直指漢字本身的複雜難學,才是掃盲最大的障礙。五四時期章太炎的學生錢玄同首先提出“漢字不滅,中國必亡”。大文豪魯迅雖是漢字最大的受益者之一,卻也站出來支持漢字拉丁化,頗有破釜沉舟之意。為什麼他們都想要廢除漢字呢?

其實以前漢字的學習成本確實太高,幾千個常用繁體字,其結構複雜,遠不如現在的規範統一,每個地方都有自己的方言,讀音都不一樣,學習起來毫無規律可言。最重要的是,普通老百姓根本學不起,文字更像是一種“奢侈品”,只有富家子弟才有機會學。而1931年制訂的“中國文字拉丁化”,則直接繞過那些方塊漢字,老百姓只要認識幾十個拉丁字母,學會拼寫,就不用死記硬背了。看似有很大優勢,但如果真的拉丁化,我們幾千年傳承不斷的方塊漢字就會永遠變成歷史。

而這時候,歷史上的著名學霸,“現代語言學之父”趙元任,寫了兩篇堪稱神一般的千古奇文,對漢字拉丁化進行了反駁,先來欣賞一下這兩篇奇文。

第一篇叫《施氏食獅史》,全文96個字如下:

石室詩士施氏,嗜獅,誓食十獅。施氏時時適市視獅。十時,適十獅適市。是時,適施氏適市。施氏視是十獅,恃矢勢,使是十獅逝世。氏拾是十獅屍,適石室。石室溼,氏使侍拭石室。石室拭,施氏始試食是十獅屍。食時,始識是十獅屍,實十石獅屍。試釋是事。

這篇文章讀音全都一樣,如果僅用拉丁文或拼音,那麼大家看到的就是一排“shi”,到底啥意思也搞不懂,而漢字的表達就精彩了,翻譯後如下:

全是一種讀音的漢字,卻寫出了一篇精彩的故事,這是漢字獨有的魅力,是任何拼寫的字母都替代不了的,另外一篇文章也同樣讓人歎為觀止。

第二篇叫《季姬擊雞記》,全文78字如下:

季姬寂,集雞,雞即棘雞。棘雞飢嘰,季姬及箕稷濟雞。雞既濟,躋姬笈,季姬忌,急咭雞,雞急,繼圾幾,季姬急,即籍箕擊雞,箕疾擊幾伎,伎即齏,雞嘰集幾基,季姬急極屐擊雞,雞既殛,季姬激,即記《季姬擊雞記》。

讀音全是“ji”,音調不一樣,不懂古漢語文化的人,讀起來會一臉茫然,然而翻譯後卻活靈活現展現出季姬養雞之時的趣事。翻譯後如下:

這兩篇炫技式的文言文繞口令,說明了語音和文字的相對獨立性,令人讀完大呼暢快!一經出現就受到極高評價,後續有很多模仿者也寫出類似的文章。但趙元任不光是炫技,文字是一個民族文化的最直接載體,興廢之事不能草率決定。趙元任先生認為,音和字都要有,且要完美結合才能字盡其用,後來他寫出《中國話的文法》等一系列著作,將漢語的音調、語調進行重新整合劃分,並培養出王力、朱德熙、呂叔湘等一眾語言學家,為我國語言學的研究事業做出了重大貢獻。

值得慶幸的是,在一眾大師的努力之下,漢字非但沒有消亡,反而愈發堅挺。1958年國家頒佈《漢語拼音方案》,完美地將漢字、拼音字母和普通話結合,為我國最初的掃盲運動發揮了無可替代的積極作用。上世紀80年代後電子計算機慢慢普及,漢字又面臨巨大挑戰,隨後王永民、王選、王曉龍等專家迎難而上,創造的五筆輸入法、漢語拼音輸入法等漢語系統也完美解決問題。如今我們的漢字在網絡文化中,更是衍生出了無數新的含義,漢字也是全世界唯一傳承幾千年不斷層的文字,它簡化了,卻更強大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