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待更多的中國辯手出現在慕安會這樣的國際論壇上

臨窗觀雨

出席本次“慕安會”的外交部前副部長、清華大學戰略與安全研究中心主任傅瑩,在她的《感受西方對華複雜態度,中國為何成了慕安會主要話題?》中透露,“在本屆大會後期的討論中,我們區區幾位中國學者要應對美國人鋪天蓋地的反華遏華聲浪,深感力不從心,哪怕僅僅是爭取出現在所有涉及中國議題的場合都分身乏術”。

在11個有中國議題的分會場,幾乎每場都會有多個美國人在發聲攻擊我們,中國幾位學者需要趕場應戰,疲於奔波,雖舌戰群雄並有精彩發揮(如傅瑩提問佩洛西),但還是顯得勢單力薄,鞭長莫及,力有不逮。

為此,傅瑩呼籲:希望“應該有更多的中國學者或人大代表、政協委員直接走向國際,參與到外交鬥爭中來。否則很難改變當前國際舞臺上,尤其在歐美的主場上,在中國話題上中國聲音較弱的狀況。”

世界形勢如此快速變化之際,中國的國際角色和地位面臨複雜挑戰,中國希望世界都能聽到自己強勁的聲音。

面對複雜的外交鬥爭形勢,

中國不僅需要更多春秋時期齊國晏子這樣的外交奇才,面對楚王的三次侮辱(譏晏子貌醜個矮,笑齊國無能才,諷齊人是小偷),晏子展現機智勇敢、善於辭令、靈活善辯的外交才能,不懼大國、不畏強暴,諷刺回擊了狂妄自大,傲慢無理,自作聰明的楚王,最後讓楚王自討沒趣,訕笑道““聖人不是能戲弄的,我反而自取其辱了。”(聖人非所與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而且需要“舌戰群儒”的外交家,三國演義中的諸葛亮隻身隨魯肅過江、遊說東吳群臣。以其超人的膽識同東吳群儒展開舌戰,並以其滔滔辯才使對手一個個皆成“口”下敗將,並最終說服了孫權,使孫劉聯盟共抗曹操的局面得以形成。

更需要1993年《獅城舌戰》國際大專辯論賽勇奪第一的中國辯論團隊的風采和氣勢。這樣的辯論團隊於今天的外交鬥爭形勢可謂是多多益善。

辯論是一場綜合素質的較量,它是知識、智謀的較量,是理性和意志的較量。讓更多的人參加到外交鬥爭,不是去爭吵打架,而是要在這種國際論壇上發出中國強有力的聲音,擺事實,講道理,尋合作,求共贏,用中國的聲音釋解疑惑、消彌誤解、建立互信、回應期待、共同發展;用中國的聲音揭露美國及其跟隨者的謊言和欺騙,把反華遏華的聲浪壓下去,從而挫敗美國的陰謀。

相信不用多久,經過外交部最終培訓把關選派的中國學者專家、人大代表、政協人員等莘萃辯才出現在慕安會這樣的國際論壇上;

同時,希望2013年中央電視臺宣佈無限期停辦的“國際大學群英辯論會”,重啟帷幕,為我國培養更多的能言善辯的外交人才和能脫稿講話的政府官員提供舞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