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犯罪!北京民航总医院伤医事件定性后,我们该怎么办?

这是最不平安的平安夜。


一个好端端正常出诊的医生,竟无端倒毙于一位患者家属的刀下。


患者95岁高龄,被急诊留观,她的儿子55岁,就是这位行凶者。


刑事犯罪!北京民航总医院伤医事件定性后,我们该怎么办?


刑事犯罪!北京民航总医院伤医事件定性后,我们该怎么办?


事发



据“医学界”报道,杨文医生被害细节曝光,凶手是蓄意杀人,动手时他从腰间拔出了早已准备好的尖刀。凶手动手非常突然,且手段非常凶残,在与杨文医生交流时,突然拔出尖刀,没有给医生一点反应时间,刀刀致命。


一位参与抢救的医生说:“医院的急诊科门口停着7辆警车,抢救室现场有大量血迹,杨文医生躺在抢救床上,满身是血,颈部有多处刀伤,其中一刀砍断了右侧颈全部肌肉,砍断了食管、气管、颈内静脉、颈总动脉,和通往身体的神经,连颈椎骨都断了。


相信有些人已经看到现场监控视频了,太血腥了,下面仅放一截图:


刑事犯罪!北京民航总医院伤医事件定性后,我们该怎么办?

视频截图


如果以鲁迅先生的口吻来说,我向来是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来推测伤医者的,然而我还不料,也不信竟会下劣凶残到这地步。况且始终微笑着的和蔼的杨文君,更何至于无端在急诊室喋血呢?


始终微笑的和蔼的杨文君确是死掉了,这是真的,有她自己的尸骸为证;只有一样沉勇而友爱的她的同事还在为患者治病,只有网友爆料的凶手的兄弟姐妹仍然若无其事。


刑事犯罪!北京民航总医院伤医事件定性后,我们该怎么办?


还有杨文君再也无法更新的朋友圈。


刑事犯罪!北京民航总医院伤医事件定性后,我们该怎么办?


定性


12月28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举行新闻发布会。会上,国家卫健委法规司司长赵宁对“北京民航总医院伤医”一事再次作出回应。赵宁称,对此事非常痛心,也非常愤怒。这个事件不是所谓的医疗纠纷问题,是一个非常严重的刑事犯罪。国家卫生健康委对任何形式的伤医事件是零容忍。


赵宁指出,在相关法律审议的过程中出现了这个事件,我们非常痛心,也非常愤怒。本月26日,卫健委的新闻发布会上已经对这个事件作出了回应,我想在这里再重申一下。我觉得这个事件不是所谓的医疗纠纷问题,是一个非常严重的刑事犯罪。27日,北京地区的检察机关已经对嫌疑人做出了批捕的决定,这就是一个态度。国家卫生健康委对任何形式的伤医事件是零容忍,这是我们一贯的态度。


原因


网上传出了杨文医生被杀的前因后果的说明。看后,脊背发凉,在凶手的威胁之下,医生长达半个月的胆战心惊、忍气吞声,这是怎样暗无天日又憋屈无奈的一种感受?


刑事犯罪!北京民航总医院伤医事件定性后,我们该怎么办?


法律出台


2017年11月国务院常务会议批准设立“中国医师节”,尊医重卫的氛围正在形成。2017年全年的涉医刑事案件数量比2016年减少6.35%。医疗行为引发的民事纠纷方面,2017年案件量较2016年减少2.23%。医师的执业环境在逐步改善的同时,如何让医师安全保障上升到法律条款,是一项需要共同去探讨的问题。


刚刚, 据央视新闻报道,在今天(28日)上午召开的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上,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法获得表决通过,将从2020年6月1日起施行。它是我国卫生健康领域内的第一部基础性、综合性的法律。从2017年12月以来,这部法律草案在全国人大常委会先后经历了4次审议,在中国人大网向社会公布,最终以国家法律的形式,对医疗卫生健康领域里的社会关系和行为进行了规范。


针对“医闹”事件屡禁不止,该法作出明确规定:全社会应当关心、尊重医疗卫生人员,维护良好安全的医疗卫生服务秩序,共同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医疗卫生人员的人身安全、人格尊严不受侵犯,其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禁止任何组织和个人威胁、危害医疗卫生人员人身安全,侵犯医疗卫生人员人格尊严。


其中,第46条规定,“医疗卫生机构执业场所是提供医疗卫生服务的公共场所,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扰乱其秩序”。


如何保护医生安全?


除去这个刑事案件,让我们关注下更为广泛的医患矛盾。


现在医患矛盾日益突出,医患矛盾的个例,经由媒体、网络、自媒体的放大,好像要到了医生个个人人自危的状态,虽然不至于如此严重,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任何一个人都不希望医患关系继续恶化下去。


医生和患者互不信任,是最坏的结局。


有业内人士表示,现在医院出现了医疗纠纷医生被打,往往是由派出所进行调解。有些病重的患者经常是以“我打了就打了,要别的没有,要命有一条”豁出去的想法,有的患者真的是连医疗费都赔偿不了。而在民事责任方面,派出所民警往往也是没有法律条例去处罚。最后只能是医院自己保护医生,给予一些补贴。


这么看来,对于医患矛盾的解决仍然缺乏有效措施。除了上述法律的及时出台,医生怎么保护自己的安全?


在知乎平台,一篇作者关于此事的回答获得高赞。作者提出的几点深受网友认同:医疗场所的空间布局设计方案应该进一步完善、完善安保人员应急预案、医务人员自身培训、医院行政考评体系、法律法规的完善和执行。


据丁香园报道,印度部分地区于 2010 年起实施《防止对医护人员暴力行为条例》后,2017 年《印度医学期刊》的一篇论文,回顾了该条例对医疗暴力事件减少的作用。


这篇论文提到:医生应重视知情同意手续及完善病例资料,正确记录患者的病程无法防止暴力本身,但一旦发生暴力后医生报警;提高对暴力的意识与警惕,始终保证有逃生道路(门);限制进入:病床边不应允许大量亲戚长期围堵等。感兴趣的可以找来一看。


或者,至少,可以从简单的做起。


比如安检。据报道,为防止暴力伤医,早在2004年,美国职业安全卫生管理局就颁布了第一版《医疗和社会服务工作者防止工作场所暴力指南》。《指南》中有这样一条规定:医院大门必须装备金属探测器,以避免凶器入内。据悉,40%的美国急诊室都安装了金属探测装备。


医务人员是全体公民健康的卫士,也是卫生健康事业的主力军,医务人员是为全社会、为全体公民提供医疗服务的,为我们的健康提供保障。


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行政法室主任袁杰的发言犹在耳边,“对医务人员的侵害,无论从道德上还是从法律上,都应当予以严厉谴责和制裁。”


我们希望,医闹的、行凶的付出应有的代价,我们更希望,全社会一起行动营造和谐的医患关系和就医环境。


毕竟,日子还要继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