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棄疾除了詞外,有沒有詩傳世?

文史馬後炮


你好,我是半落。

被問題一驚,記憶中,關於辛棄疾似乎都是詞。我們常常因為一個人在某一方面的奪目,而忽略了他其他方面的努力與成就。

比較接近於詩的,記憶最深的是《清平樂村居》

茅簷低小,溪上青青草。醉裡吳音相媚好,發誰家翁媼? 大兒鋤豆溪東,中兒正織雞籠。最喜小兒亡賴,溪頭臥剝蓮蓬。


其實還有

《書停雲壁》

萬事隨緣無所為,萬法皆空無所思。惟有一條生死路,古今來往更何疑。


《即事示兒百》

掃跡衡門下,終朝抱膝吟。貧須依稼穡,老不厭山林。有酒無餘度願,因閒得此心。西園早行樂,桃李漸成陰。


《書鶴鳴亭壁》


翠竹栽成佔一丘,清溪映帶極風知流。山翁一向貪奇趣,更引飛泉在上頭。


《和前人道韻》

池魚豈足較浮沉,邱貉何曾異古今。末路長憐鞭回馬腹,淡交端可炙牛心。山方高臥雲長亂,松本忘言風自吟。昨日溪南雞酒社,長卿多病不能臨。


《讀圓覺經》

二十五輪清淨觀,上中下期春夏齋答。本來欲造空虛地,那得許多纏繞來。


半落在路上讀書


目前可見的最早的辛詩傳本,是清代嘉慶年間辛啟泰和法式善輯錄成書的《稼軒集抄存》。該書是對辛棄疾詩文的輯佚,收錄了辛棄疾詩歌 111 首。1998 年由北京大學古典文獻研究所編輯、北京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全宋詩》收錄辛詩 145 首,是目前收錄辛詩最多的文本。

辛棄疾的詩,彪炳宋末,自張一幟,辛詩在藝術上有著不同於詞的獨特風格,即雄豪悲壯的感情基調,紆曲宛轉的抒情方式,狂放悲憤的自我形象,沉雄飛動的藝術境界,加之拗折峭拔、質樸重拙的語言,渾然融合為辛詩沉雄悲壯的藝術風格。

辛棄疾的詩有寫意託志的詠物詩,有清新明麗的寫景詩,有深沉頓挫的感懷詩,與詞比較,辛詩似乎少一點縱橫的英雄氣,多一份哲理與平和,分明打上宋詩重思辯重理趣的烙印。辛詩也是其理想追求與嚴峻現實之間矛盾衝突的產物,只有從這樣的角度出發才能把握辛詩的精髓與神韻。



迄今收錄辛棄疾詩歌最全的當數北京大學編輯出版的《全宋詩》,共收錄辛詩 145 首。辛棄疾詩歌的數量雖然不多,但題材內容也稱得上十分廣泛,辛詩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題材內容:

第一、閒適詩

淳熙八年(1181),深受猜忌和排擠的辛棄疾即被彈劾落職,在江西上饒的帶湖開始了漫長的賦閒生涯。長期閒居鄉野的平靜生活,讓辛棄疾滿腔的國憂己愁也不得不沉寂下來,進而去反思一生為之勞碌奔波的功名事業,反思保家衛國、建功立業的儒家精神,更嘗試參透佛家和道家的哲理來撫慰自己的心靈。他將這些思考寫進詩裡,同時又不惜筆墨地記錄其生活居所的點點滴滴,以及讀書運思的萬般感慨。

《題鶴鳴亭》

【南宋】辛棄疾

林下蕭然一禿翁,斜陽扶杖對西風。
功名此去心如水,富貴由來色是空。


便好洗心依佛祖,不妨強笑伴兒童。
客來閒說那堪聽,且喜新來耳漸聾。

辛棄疾不斷地反思功名,功名本是身外物,是很多煩惱的源頭。辛棄疾心慕棄官歸田、東籬種菊的陶淵明,悠閒的歲月讓他更加沉潛心緒,矚目自然。這首詩應為辛公晚年閒居時所作,表面寫的是辛公淡薄的心境,實則寫的是辛公對南宋的失望,對報國無門的苦悶。



第二、贈和詩

師友學侶作詩唱和,通常“和意不和韻”,而力求推陳出新,在他人粗淺疏忽處,表現精緻思深。辛棄疾所處的時代中,這種文人唱和的風氣依然興盛。加之辛棄疾退居時期,認識的新舊朋友眾多,與之唱和的有鄭舜舉、任師、楊氏瞻、趙直中、趙昌父、傅巖叟、葛元亮、吳克明、郭逢道、趙晉臣、趙國興、趙茂嘉、趙文遠、李都統等等。唱

和的對象包括梅花、石頭、問訊新居、糟蟹、琴、山等等。例如:

《和諸葛元亮韻》

【南宋】辛棄疾

偊泛清溪李郭船,路旁人已羨登仙。
看君不似南陽臥,只似哦詩孟浩然。

因友人之名近似諸葛亮,所以聯想到南陽躬耕的諸葛亮。但是辛棄疾認為友人更像吟詠田園之詩的孟浩然。拿盛唐的大詩人作比,高度讚美了友人的文學才華。



第三、親情詩

英雄之氣與兒女之情並存是很多文人的共同之處,辛棄疾亦不例外。除了我們常見的立志殺敵的愛國志士、倦遊官場的朝廷士子之外,他也是一位多子女的父親,在詩中亦有其摯愛親情的抒寫。例如:

《第四子學春秋發憤不輟書以勉之》

【南宋】辛棄疾

春雨晝連夜,春江冷欲冰。
清愁殊浩蕩,莫景劇飛騰。
身是歸休客,心如入定僧。
西園曾到不,要學仲舒能。

既欣喜於第四個兒子發奮不輟用功的精神,又以西漢董仲舒勤於治學,三年不窺園的精神勉勵他。並期望“明年吏部選,梅福更仇香”(《聞科詔,勉諸子》),等到科詔下來,辛棄疾則繼續鼓勵諸子發奮學習。能像梅福和仇香那樣的古人一樣讀書養性,以德化人。



第四、詠物詩

辛棄疾的詠物詩繼承文學傳統,又自有特色。他往往遺貌取神,不注重對所詠對象描形狀物,而多是脫離外形,寫神取意,或者隱含寄託。例如:

《江郎山和韻》

【南宋】辛棄疾

三峰一一青如削,卓立千尋不可幹。
正直相扶無倚傍,撐持天地與人看。

表面上句句狀眼前之景,實際上卻句句寫胸中之情,景中無一不寄託了作者的身世感慨,即像青峰一樣卓世獨立、無依無傍。

辛棄疾詠物中獨最愛梅,其所詠品性高潔,不同流俗的梅花,恰如其人格精神的化身。



第五、山水詩

辛棄疾筆下的山水詩作並不為多,但筆勢流暢,風格獨特,是其詩歌中不可忽視的一部分。例如:

《遊武夷作棹歌呈晦翁十首 其十》

【南宋】辛棄疾

行盡桑麻九曲天,更尋佳處可留連。

如今歸棹如掤箭,不似來時上水船。

在辛棄疾筆下,大自然具有磅礴狂宕的氣勢美,具有無比的征服力;也具有清秀柔和、空靈俊逸的沉靜之美。九曲九峰經詩人一徑描繪而來,優美清絕,意境高遠。



第六、詠懷詩

辛棄疾另有詠懷之作,例如:

《憶李白》

【南宋】辛棄疾

當年宮殿賦昭陽,豈信人間過夜郎。

明月入江依舊好,青山埋骨至今香。

不尋飯顆山頭伴,卻趁汨羅江上狂。

定要騎鯨歸汗漫,故來濯足戲滄浪。

如淳熙五年(1178)他由大理少卿出領湖北轉運副使,舟行經過當塗李白墓,有感而作《憶李白》,表達了詩人對李白的崇敬和熱愛。

總結:

辛詩主要是其閒適心境下的產物。其用典、意象和想象等都新穎獨特,具有強烈的自我意識感,並呈現出多樣的藝術風格。辛棄疾博覽群書,汲取前人所長,作詩主要沾溉於楚辭,又相尚於鮑照和邵雍,並且在宋詩群體中有自己的獨特之處。



(圖片均來自網絡)


嬋月一笑


辛棄疾,南宋豪放派詞人,在北床以蘇試為開頭,南宋以辛棄疾為第一,有“詞中之龍”的美稱。與李清照並稱“濟南二安”。

其代表詞作有:

1.《水龍呤·登建康賞心亭》:落曰樓頭,斷鴻聲裡,江南遊子。

2.《浪淘沙·山寺夜半聞鍾》:身世酒杯中,萬事皆空。

3.《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醉裡挑燈看劍,夢迴吹角連營。

4.《摸魚兒》:君莫舞,君不見、玉環飛燕皆塵土!

5.《水龍吟·過南劍雙溪樓》:千古興亡,百年悲笑,一時登覽。

6.《沁園春》:古今達者,醉後何妨死便埋。

7.《青玉案·元夕》:眾裡尋他千百度,暮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8·《南鄉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水懷》:天下英雄誰敵手。

9·《賀新郎》:我見青山多嫵媚,料青山見我應如是。

10.《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

辛棄疾除了詞外,還有傳世美詩。詩名:《遊武夷,作棹歌呈晦翁十首》體裁:七絕 類型:山水

一水奔流疊嶂開,溪頭千步響如雷。

扁舟費盡篙師力,咫尺平瀾上不來。

山上風吹笙鶴聲,山前人望翠雲屏。

蓬萊枉覓瑤池路,不道人間有幔亭。

玉女峰前一棹歌,煙鬟霧髻動清波。

遊人去後楓林夜,月滿空山可奈何。

見說仙人此避秦,愛隨流水一溪雲。

花開花落無尋處,彷彿吹簫月夜聞。

千丈攙天翠壁高,定誰狡獪插遺樵。

神仙萬里乘風去,更度槎丫個樣橋。

山頭有路接無塵,欲覓王孫試問津。

瞥向蒼崖高處見,三三兩兩看遊人。

巨石亭亭缺齧多,懸知千古也消磨。

人間正覓擎天柱,無奈風吹雨打何。

自有山來幾許年,千奇萬怪只依然。

試從精舍先生問,定在包犧八卦前。

山中有客帝王師,日日吟詩坐釣磯。

費盡煙霞供不足,幾時西伯載將歸?

行盡桑麻九曲天,更尋佳處可留連。

如今歸棹如掤箭,不似來時上水船。

這首詩是辛棄疾於紹熙三年(1192年)春出任福建提刑途中,順道訪朱熹(晦翁),並一同遊覓武夷時所作,是一篇吟泳祖國河山,寫景的傳世佳作!

詩名:《送劍與傅巖叟》,作者,辛棄疾,體裁:七絕

莫邪三尺照人寒,試與挑燈仔細看。

且掛空齋作琴伴,未須攜去斬樓蘭。

這首詩,借寫寶劍無用武之地,掛空齋與琴作伴。抒發詩人不能赴邊關殺敵立功,壯志難酬之感概。整詩充滿豪氣,讀來意氣風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