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誰在決定著樓間距?為什麼開發商不把樓間距做大一點?

在討論房子的時候,說到要買樓間距大的,干擾小,採光通風好,這當然是對的。可是你有沒有想過?為什麼有的樓間距大有的小?既然樓間距大好賣,開發商為什麼不都做大?假如各個樓盤間距都做成下面圖中的樣子,住著豈不是很舒服?然而現實情況各不相同

是誰在決定著樓間距?為什麼開發商不把樓間距做大一點?

從專業角度,我來講3個原因,分析一下為什麼不同樓盤間距差別很大:

容積率

容積率的概念,就是地塊可建建築面積和用地面積的比值。假如一塊地10萬方,容積率是3,那麼這塊地上就只能做30萬方建築面積。從例子可以看到,一塊地,容積率越高,建的建築面積越多,結果就是,房子越來越高,或者越來越密。不同容積率對應的房子高度如下圖

是誰在決定著樓間距?為什麼開發商不把樓間距做大一點?

如果容積率不斷變高,樓棟高度和密度可能都會加大。我來舉幾個實際的樓盤,大家可以對比一下不同容積率的感受

是誰在決定著樓間距?為什麼開發商不把樓間距做大一點?

容積率2.3

容積率2.3時,還有小高層

是誰在決定著樓間距?為什麼開發商不把樓間距做大一點?

容積率3.25

容積率3.25時,全高層,還有超高層,密度較大

是誰在決定著樓間距?為什麼開發商不把樓間距做大一點?

容積率4.5

容積率4.5時,大部分為超高層,還有方塊公寓(公寓每層面積大,樓棟面積也更大)。

歸根結底,容積率反映的是地塊開發強度,容積率越低,住起來越舒適。經驗值的話,普通全30層的住宅小區,容積率一般是3.0

規劃管理規定間距

不錯,城市規劃管理部門對樓間距是有直接要求的。以武漢為例:南北向平行佈置時

20米以下建築間距≥南側建築高度1.2倍(也就是說兩個20米住宅間距24米)

20米以上建築間距,20米之內的部分,還是1.2倍,20以上的部分,每增加1米,間距增加0.4米。就是20*1.2+(h-20)*0.4,算下來100米住宅間距要56米,超過55米的按55米就行。

簡單總結,就是樓棟越高,間距越大。可是在高容積率地塊,間距都按55米控,面積做不滿怎麼辦?有辦法,只要我的房子不都是正南北向平行,只要房子不重疊,那麼角點對角點的間距只要15米就夠了。下圖中A和B不重疊,所以間距D1只要15米就夠了,但是真正建起來給人的感覺會很近。

是誰在決定著樓間距?為什麼開發商不把樓間距做大一點?

實際案例我找了一個,樓棟朝向轉一下,間距可以不用全做55米,但是給人感覺就是房子很密

是誰在決定著樓間距?為什麼開發商不把樓間距做大一點?

日照

日照也是一個硬條件,設計的時候要用政府認可的日照模擬軟件,計算一下某一天的日照條件(一般是大寒日),武漢要求是大寒日至少有一個居室滿足2小時。按常識大家也知道,樓層越高,日照條件肯定更好,一二樓日照一般相對差一些。所以軟件計算的時候也是算一層高度的日照情況。比如下面這個項目

是誰在決定著樓間距?為什麼開發商不把樓間距做大一點?

它的日照計算結果就是這樣的,不同顏色代表不同的日照小時數

是誰在決定著樓間距?為什麼開發商不把樓間距做大一點?

太陽日照不止受樓間距影響,樓棟朝向也有很大的決定作用。所以有時候日照算不錯,並不是加大樓間距,而是調整樓棟朝向。下面這個例子可能就是為了日照通過,樓棟方向都有轉動

是誰在決定著樓間距?為什麼開發商不把樓間距做大一點?

樓棟間距主要是受這幾個方面影響,你可以看到,間距受到很多因素的制約,有開發商的利益訴求,有城市規劃的規定,有住戶居住使用需求。只能說大家最後看到的樓盤都是各方面原因博弈均衡的結果吧。


來源:網絡
免責來源:凡註明 “來源:XXX”的圖文內容,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本平臺轉載旨在分享交流,並不代表贊同文中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僅供讀者參考,不用作商業用途。如涉版權等問題,請儘快聯繫我們,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