廁所革命既要“面子”又要“裡子”

本報訊(徐報融媒記者 宋新 通訊員 董穩)“我們決心將‘廁所革命’進行到底。”公共廁所體現了一座城市的文明水準,折射出一座城市的品位內涵,街頭“小廁所”蘊含民生“大文章”。4月21日,雲龍區召開全區公廁提質改造工作推進會,強力推進公廁提質改造工作。

雲龍區將從嚴抓好公廁提質改造和規範管理工作,嚴格按照“五淨三無三通一明一好”標準落實日常管理和環境保潔措施,確保公廁提質改造工作如期全面達標。雲龍區城管局作為公廁提質改造的牽頭部門,按照市政府部署、區政府要求,本著邊排查邊整治,先易後難、循序漸進,小修小改立即整改、大修大改分批推進的工作思路,推動“廁所革命”向精細化、人性化、規範化發展,切實保障“廁所革命”治理工作既要“面子”又要“裡子”。

“精細化”是此次治理的基礎點。為確保全區公廁治理取得實效,雲龍區城管局聯合轄區辦事處對全區市場化和社會化公廁進行調研,摸清公廁數量、摸清管理主體、摸清存在問題。在整體治理上,雲龍區城管局根據問題定方案,對廁所周邊硬化、配建綠化景觀、公廁外部環境、標識引導牌等作出統一規定,對轄區公廁進行拉網式全面排查整治。在重點治理上,雲龍區城管局因地制宜,因需變革,實行“一廁一案”的改造模式,針對勞動巷等地基礎設施老舊的公廁,全面更新隔斷板、更換洗水臺,安裝透明門棚和通風設備等,並對外部牆體進行粉刷、對周邊空地進行綠化,使其與外部建築環境更加融合。

“人性化”是此次治理的關鍵點。廁所雖小,卻關係千家萬戶。雲龍區城管局發揚釘釘子精神,採取有針對性的舉措,一件接著一件抓。在公廁內部改造上,將老舊廁所毀壞設施全部拆除,重新安裝潔具、燈具、吊頂等,新建隔牆、隔斷。及時更換水龍頭、掛物鉤,增加管理間和工具間,安裝通風、新風系統。配備嬰兒衛生床和幼兒蹲便池等人性化設施,保障殘障人士、老人、小孩等特殊群體公廁使用權益,規範男女廁位比例。在外部治理上,將公廁地址、建築面積、等級廁位數等基本信息建檔,並向社會公示;注重互聯網、大數據等信息技術運用,與“全國城市公廁雲平臺”對接,動動手指就能查找最近公廁。

“創新化”是此次治理的亮點。隨著雲龍區農村人口聚集度越來越高,農村廁所的問題也越來越嚴重。農村公廁革命的內容實質上是整個下水系統的革命,而不僅僅是更新潔具。目前,十餘座裝配式公廁已安裝在轄區潘塘村、孫店村、馮莊村等村莊。新建成的公廁煥然一新,達到了節水、無臭、資源化、環保化的要求,受到廣大群眾的肯定與好評。

“規範化”是此次治理的抓手點。“頑疾靠猛藥,長效靠管理”,為保障公廁改革治理工作長效化,區城管局從管理制度、人員結構、管理標準入手,抓牢、抓細公廁管理細節。公示管理責任人和投訴電話、保潔記錄等信息;統一制定、設置公廁管理服務牌、須知事項、管理制度等公示牌;加大公廁檢查、監督力度,嚴格各單位管理標準;優化保潔人員年齡結構,落實定人、定時保潔,定期開展保潔知識培訓,評比優秀保潔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