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藥對多囊卵巢綜合徵(PCOS)的認識與治療

多囊卵巢綜合徵(以下簡稱PCOS)核心表現為連續無排卵或缺少卵泡優勢化,並且由無排卵、排卵稀發所帶來的月經稀發、閉經。

PCOS在內分泌上有高雄激素、低雌激素、促黃體生成素(LH)與促卵泡刺激素(FSH)比例失調的特點;在代謝上有糖代謝、脂代謝、蛋白質代謝異常紊亂的特點。這兩方面特點互相影響,互為因果。

中醫藥對多囊卵巢綜合徵(PCOS)的認識與治療


中醫病機認識

本病主要以臟腑功能失調為本,氣滯血瘀、痰溼阻滯為標。大多數是虛實夾雜、本虛標實之證。發病大多與腎、脾、肝臟有關。加上痰溼、瘀血共同作用導致“腎-天葵-衝任-胞宮”女性生殖軸功能紊亂。

一般辨證分型為:

氣滯血瘀證

月經後期量少,或數月不來經,經血常見血塊,精神抑鬱,易煩躁,乳房經常刺痛脹痛。

脾虛痰溼證

月經稀發、體肥胖,多毛,易睏倦乏力,精力差,消化功能差,易腹脹滿等等。

腎虛證

腎陰虛:經期延後,經血量少,經色淡,質地偏稀薄,或經期延長,崩漏不止。體型瘦弱,面額痤瘡,腰膝痠軟,手足心熱,或心煩氣躁。

腎陽虛:月經後期,量少,色淡,月經稀發,體胖,頭暈耳鳴,面色皓白,怕冷,小便多,大便易溏洩。

肝鬱化火證

月經紊亂,或閉經,或崩漏淋漓。脾氣暴躁,毛髮濃密,痤瘡,乳房脹痛,大便乾結。小便黃,白帶易黃。

隋唐《諸病源候論》認為衝任損傷為女性病機核心,而衝任為氣血之海,後來宋代的《婦人大全良方》提出“婦人以血為主”的女性生殖核心病機。

從古至今以氣滯血瘀為最常見證型,但大部分辯證分析沒有那麼單純,大多數患者呈現出陰陽、痰溼、氣血共同失調,幾個方面或多或少並存,持續互相影響,多數案例是極其複雜的證型體現。

中醫藥對多囊卵巢綜合徵(PCOS)的認識與治療


中藥治療

中藥的配伍,不是同類藥物的疊加,也不是不同藥物的隨機羅列,而是根據病症的不同和治則的變化,針對每個患者的個體情況,按照中藥配伍優化組合而成,中藥通過個體化配伍組合,可以加強療效,從而使每一個方子發揮獨特的最大作用。

週期內的不同階段,用不同的治法和方子在治療女性PCOS以及相關生殖內分泌疾病中尤為重要:

  1. 經期用活血祛瘀、活血止血法,主要藥物為赤芍、白芍、柴胡、炮姜、桃仁、當歸等等,本階段稱為經期,重在除舊迎新,促使陳舊內膜脫落乾淨,促進新內膜開始生長;
  2. 月經乾淨後到預判斷的排卵期左右,常用如黃芪、白朮、巴戟天、仙靈脾、桑寄生、續斷、菟絲子等等。這個階段稱為卵泡期,方劑變化最大,需每個週期都根據患者實際情況辨證而組方。
  3. 排卵後至下次月經來臨,常用藥物富含天然黃酮類藥物,如紫菀、桑葉、黃芩、白朮、菟絲子、砂仁、紫蘇梗等等。這個階段稱為黃體期,重在舒緩宮腔張力,改善內膜質地,為排卵後的受孕、著床做好準備。

每個人週期具體情況不同,所以每個階段方劑數量都需因人而異。三個階段組成一個週期,週而復始,循環往復,直至發現沒來月經、發現早孕。

中醫藥對多囊卵巢綜合徵(PCOS)的認識與治療


中藥的具體作用

在中醫婦人血證的治法上,促使子宮收縮或舒張是關鍵,活血祛瘀中藥在現代中藥藥理中對子宮平滑肌的作用具有兩面性,如白朮、當歸、川芎、蒲黃、益母草等等;這些中藥內,脂溶性成分舒張子宮,水溶性成分收縮子宮。舒張與收縮,其實也就是止血與止痛,而產生這種變化,關鍵就在於具體辨證和方子的個體化量裁、配伍。

還有富含天然黃酮類中藥材,如紫菀、桑寄生、桑葉、續斷、墨旱蓮、黃芩等等,在人體內呈現對雌激素水平的雙向調節;而巴戟天、菟絲子、仙靈脾、阿膠、白朮、益母草等,並不是天然黃酮類,而是通過影響人體內雌激素、孕激素的生成發揮作用。

在針對PCOS的中醫藥診療中,諸如此類藥物可通過對孕、雄、雌激素的促進調節;配合化痰祛溼等藥物,來改善患者生殖軸的規律,促進卵巢節律恢復週期;而卵巢節律的恢復,也必將伴隨著糖、脂、蛋白質代謝的協調。體重和痤瘡都會隨之改善。

準確的辨證,中藥量裁配伍,對卵巢內分泌、代謝、炎症狀態綜合的調節,神於內而形於外,人的精氣神會隨之體現出來。

中醫藥對多囊卵巢綜合徵(PCOS)的認識與治療


患者需配合改善生活方式:

最重要的核心:改善飲食結構,營養豐富多層次而不偏頗、不單一。其實肥胖並不是營養過剩,而恰恰說明是營養不足,如果營養攝入足夠全面,那麼促使發胖的食物自然不會攝入過量。低糖低脂低鹽飲食。低糖是重點中的重點。

作息規律起來,適當鍛鍊身體,輕度有氧運動為主,重在舒展經絡。

調節舒張工作生活壓力,夫妻生活多多情感交流,促進和諧。

如此以來,陰、陽、氣、血、津液調沛;衝任血海豐盈;腎氣充而必有子。

#湖南醫聊超能團# #超能健康團#

@湖南醫聊 @頭條健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