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靈讀古文之《道德經 第十二章》

五色使人目盲,馳騁田獵使人心發狂,難得之貨使人之行妨,五味使人之口爽,五音使人之耳聾。是以聖人之治也,為腹而不為目,故去彼而取此。

第十二章,這一章有繼承前文的也有另一個概念,

五色使人目盲,馳騁田獵使人心發狂,難得之貨使人之行妨,五味使人之口爽,五音使人之耳聾

五彩繽紛的顏色讓人眼花,縱馬在田野上打獵讓人內心狂蕩,難以得到的寶物讓人做出違逆的行為,各種各樣的口味讓人口味敗壞,五音讓人耳朵聽不進別的。老子用了排比句,舉了很多例子,但是對我們來說其實有點難理解。鳳靈覺得老子在說不要過度,就好像飯要一口一口吃一樣,一口全吃完會讓人噎死。一切都得適量,五色也好,五味也罷,都可以看成是飯,這是外物,一開始就接受過於的複雜過於的苛刻,就會讓你心生厭煩。老子有一層循序漸進順其自然之味。另外還有一層就是希望你永遠保持清醒,不要永遠覺得你接受的都是對的,五色是你接受的,五音是你聽到的,當你天天聽慣了之後,你就會對其產生依賴感,有一天告訴你還有別的顏色,別的聲音,你就有可能不會相信,道產生的萬物都是平衡的,有黑自然有白,世上只有五個顏色當然是不可能的,,萬物皆有平衡,你所知道的只是一部分,不要一葉障目。有難得之物又如何,當你得到了,又會產生更難得之物,永遠無盡,狩獵也是一樣。老子希望我們永遠保持一顆平靜的心,清醒的頭腦,當然這是不可能的,自然就好。

是以聖人之治也,為腹而不為目,故去彼而取此。

因此聖人的主張,都是為了肚子能填飽而不是為了別的看法,這就是捨棄一些得到一些。這句是老子的總結,聖人和凡人的差別在於,聖人比凡人通透一些,他知道捨棄一些,這樣才能不被迷惑,而凡人則是兩者都想要。這樣兩手拿滿了就沒有手拿更好的了,這和之前老子說的不要達到極致很相似,老子其實還是在開導世人,凡事都要適量不必做到極致,順其自然。

通篇其實老子還是站在平衡的角度來講,一葉障目的凡人,那就勢必有聖人,老子希望人們永遠都清醒,不要到極致,雖然道是平衡的,可是其實每個人的內心都不喜歡走向壞的一面,有時候捨棄一些,反而能讓人得到一些別的,

鳳靈覺得老子這一章引出了捨得。

鳳靈讀古文之《道德經 第十二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