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都認為自己才是正確的,而不願去承認別人,這是普遍現象嗎?

孫大聖2020


一個很有趣的故事,說的是春秋時期有人拜訪孔子,看到孔子的學生便開口問一年有幾季,子路說有四季,這人卻說明明只有三季,於是二人吵了起來。孔子聞訊趕來了解事件原委後說一年確實只有三季,那人滿意的離開了。子路懵了,問孔子,孔子說“此時非彼時,客碧服蒼顏,田間蚱爾,生於春而亡於秋,何見冬也?子與之論時,三日不絕也”。意思是說,你看那綠油油的螞蚱,春天出生,秋天死亡。都沒看見過冬天,而你一定要和他爭論有沒有冬天,三天三夜你也說不清楚啊。



其實,很多時候不是別人不是不懂對錯,而是不滿你的態度。經常看到在爭論的時候,末了補一句“要是你錯了,你就是我孫子”或者“我們賭xxx元錢”盛氣凌人的這類話。讓對方只能記住的是你的傲慢。

一個朋友聊起過,說話的意義是什麼?他說如果不是為了達成目的,那麼就要閉嘴。目的不是別人認同你說了什麼,而是願意配合你去做。那麼最好的溝通就是尊重別人的情況下,站在他的角度來討論這個問題。他對的要認可,他與你意見向左的,應該真誠詢問他的高見,再一起完善。這樣聊下來,我想最後達成的結果會好很多。



一個人的世界觀的成熟不是對與錯的認知,而是好與更好。就像蘋果手機不斷有新的一代推出,每一代都會有一些革新一樣。對錯是非的世界觀其實是非常危險的。就拿殺人犯來說,在他衝動的那一刻,他內心裡面想的也是對的,才會去做那些行動。



做為一箇中國人,其實在這方面的世界觀要圓滿得多。無論是儒家的修身,齊家,治天下。還是道家的致虛極,守靜篤。還是釋(後稱佛門)家的放下執見,正心正念。都是以修心為基礎,心無善惡,何來善惡。容得下自我之時,便容得了世界了。王陽明臨死前那句“此心光明,亦復何言”道出國人內心最高境界。


救贖者vlog


是普遍現象,但是,也是不正常現象,心態問題。不願承認別人的對和好,就會讓自己的錯更錯,甚至一錯再錯,無法得到正確成長,慢慢的就會令自己孤立無援,四面高牆。那麼,這是對了還是錯了呢?



妙音心燈


人人都認為自己才是正確的,而不願意去承認別人,這是普遍現象嗎?

我個人認為,在某些官場、職場;某些圈子、行當;特別是那些文化素質較低,又沒有絕對領導和權威的人群裡面,是普遍現象!

唯我獨左、唯我獨尊;自以為是、嘴無遮攔的人,很多!

在單位裡、或在眾人面前,能夠清醒的認知自己,承認不足,敢做自我批評的人不多!因為我們在單位裡、在朋友面前,特別是追求技藝水平的圈子裡,比得就是能力、水平,爭得就是輸贏,要的就是面子,承認了別人,就是否定了自己、輸掉了自己,貶低了自己,這種當眾承認失敗、認輸,抬不起頭的事情,臉面在那兒,誰能去做?!即使在事實上,內心裡,也認識到自己的失誤、不足,但在同行、在眾人面前,也不能承認,要找理由,強調客觀,減輕或推卸責任。這個面子問題,是這種現象的主要原因!

在單位裡、或在某個小圈子裡,特別是在眾人面前,能夠清醒的認知自己,承認不足,勇於擔當責任、敢於做自我批評,真正能夠做到尊重、禮賢同士的人不多!這是學識內涵、修養教育、品德情操一種綜合的思想境界,一般人是很難做到的!

我個人覺得,你這個問題,提得好,提醒大家,要學會尊重,要謙虛、謹慎,要實事求是、要敢於擔當,承擔責任!這對我們各個方面的工作,都有利!做為個人,多聽聽別人的意見,汲取經驗,取長補短,充實自己,進一步提高自己的能力和水平,也是好事兒,何樂而不為?!能聽進別人的意見,審視自己,就是進步!


李教練94


這是普遍現象。

面子思想是非常盛行的,人們普遍都在這個怪圈裡。

第一,如果自己是正確的,那就有了吹噓的資本,就有了面子,難免得意洋洋。

在是非曲直上,人們都喜歡爭個輸贏,其實,爭輸贏爭的就是面子,如果自己是正確的,別人的錯誤觀點就成了烘托自己正確的“嫁衣”,那自然是喜大普奔,生怕別人不知道。

第二,如果自己是錯誤的,也會找理由,找藉口,更不會去承認別人。

如果發現自己是錯誤的,礙於面子,一般都會找理由,找藉口,這是在給自己找臺階下,這種情況下,更不會去承認別人,因為自己的錯誤是烘托別人正確的“嫁衣”。

所以,不管自己正確與否,大部分人都不會去承認別人,這是普遍現象。

但同時我認為這也是不好的現象,是人修為不夠的表現,

修養高、格局大的人更願意承認別人,因為利他才是最大的利己。


風動雨中山


每個人都是多面的,有陽光有陰暗,這也就讓每個人性也是多面的,有善良有邪惡。只有自己陽光,才能把別人帶入陽光之中。人不能只想著去改變別人。改變自己,才能讓觸動別人的改變。

Everyone is multifaceted.We have sunshine and darkness, which make every human being multifaceted, good and evil. Only when one is the sunshine, can he bring others into sunshine. We can not always think of changing others. Only when we get ourselves changed,can we touch others to change.



水木清華76318705


那是自己為大,一比啥也不是,三十六行,行行出壯元?不知您在哪一行,獨領風騷?您不是錢多燒的?走路🚶🏃🏃🏃掉金條,說話滿嘴噴鋼鏰吧?看看為中國,為人類做出傑出貢獻的,那些院士!得的獎?國家給的獎金?會捐出去的?都捐給了誰?捐給了哪方面?需要用錢的團體?井底之蛙而已,顯吧啥?瞧不起誰?您是被窩放屁,獨吞那一夥的,給自己燻個,半夢半醒的人生哎!👊👊🙃😤


知智通鑑


你好,我是職小白。

你說的人人都認為自己是正確的,這個題設並不存在於每一個方面每一件事情,也不是普遍現象,在自己以為的事情上,我們暫且不論誰才是正確的,我們應該因時因地去衡量哪一個更加貼合實際,更加符合規律。

我們在職場的很多時候,都想著領導要我們怎麼做怎麼做,或者大家的習慣是怎麼做怎麼做的,那是因為基於領導或者大家共同的認知決定的,領導們普遍的比我們的工作經驗豐富,能夠看的更遠,所以能拿決策,而自己僅僅是執行者。因為我們在很多時候達不到領導的思維層次,所以在對事物本身的認知和將要執行的方式方法上存在分歧,這並不是誰對誰錯的問題,而是誰更加有效。

有的人聽不進自己的意見,一意孤行,這也正常,這是一個人有主見的提現,但是這種有主見並不一定適合職場,人都是在不斷的學習進步的,與時俱進才能適應社會的發展,因此我們不能總是覺得自己是正確的,要能聽得進不同的聲音,確實理性的去辨別,及時採納更合理的建議,進行中和或者改變。這才是正確之道。


職小白呀


意識不到自身缺點及錯誤幾乎是每個人都普遍存在的共性,只是相對的程度不同,也可以說是人的夲性之必然。真正能夠做到靜坐常思自已過,閒談莫論他人非的人很少,因為這是做人很高的道德準則,一般的常人是做不到的,我們只能把它做為提升道德規範的一種思想境界去追求,因為它是一種完美的為人道德精神,真正能夠時刻意識到自身缺點而及時糾正又能客觀理性的看到別人的缺點的人就是很高尚的人。


春雨101032551


對,1,兩個人對待同一件事,同一個問題產生了分歧,有不同瞭解。想讓自己去承認別人是對,哪怕知道對方是對的,這很難。承認別人,就否定了自己,畢竟否定自己是需要勇氣與心胸的,恰好很多人又沒有這個胸襟與勇氣。

2,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認知,站在自己的角度理解去看問題,怎麼看都是正確的,既然自己是正確的,那為什麼要去承認別人呢?



紅塵中的一個小書童


大家知道嗎,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思維方式,不管你是天才,科學家,教授,還是平常人,智商偏低者,愚昧人等等吧,因為站的角度,方向不同誰都以為自己是正確的,其實大家如果換個角度,方向,站在他的位置去看看,細思一下,也許你會認為他說的也有道理,所以我感覺不能否認任何人的思維,綜合大家的思維,才能讓自己更成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