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哥●鄉愁(35)」放牛松樹衝

羅滿元


「二哥●鄉愁(35)」放牛松樹衝

松樹衝是我老家的一個著名山谷,也就是松樹山的山谷。松樹山是我老家最高的山,越過山頂,就是鄰村的地盤了。

小時候放牛松樹衝,是我們做的最正經的事了。我們把牛從羊崗嶺山腰上的牛欄裡放出來,鞭子一抽,大牛小牛就沿著那條牛道呼嘯而去,直奔松樹衝。松樹衝坐北朝南,谷口有張山塘;對面是座平坦的小山,山上天生了兩個平坦的大石臺,那是我們看護牛們的瞭望臺,也是我們玩“皇帝棋”的好地方。“皇帝棋”是我們家鄉特有的一種棋類遊戲,可以就地取材畫好棋盤,用小石子做棋子玩,玩法類似跳跳棋。山衝兩側的裙山,呈合抱之勢。我們玩“皇帝棋”玩膩了,就衝到山衝左邊的入口處玩“造皇宮”的遊戲,四處搬運一些大小石頭來堆砌自己的“寶座”,那時我們以為孫悟空就是世界上最牛逼的“皇帝”,都說自己是“齊天大聖”,耍著根棍子一屁股坐到自己的“皇位”上,感覺自己真成了皇帝一樣。


「二哥●鄉愁(35)」放牛松樹衝

放牛松樹衝主要在冬天。因為冬天冷,沒什麼水草可吃,牛在山衝裡不需要到處覓食,沒有太多的走動,也就是曬曬太陽,反芻反芻,至多相互追逐鬥鬥角玩玩而已,這就需要一個自然寬闊、陽光充足、溫暖避風的地方,而松樹衝恰恰具備這些條件,所以這裡就成了我們村裡冬天放牛的天然牧場,也是一個天然大牛欄。待到半下午,太陽漸漸西下時,我們進入衝裡,找到各自負責放養的牛,一鞭子甩去,我們和牛們便像出來時那樣,又紊亂又井然地牧歸。


「二哥●鄉愁(35)」放牛松樹衝

我為村裡放養的最後一頭牛,叫“大水牯子”,那是我們村的“牛王”,不僅力氣大,幹活是頂樑柱,而且年齡大、輩分高,更重要的是,在它十幾年與鄰村所有號稱最有戰鬥力的水牯牛進行“角鬥”時,我的大水牯子都是勝利者。可惜的是,在那個暖冬的一天傍晚,當我從松樹衝把我的大水牯子牽著往村裡回的路上,在羊崗嶺山腳的一個田陡坡下,它突然站在那裡不動了,氣喘吁吁一陣以後,兩行清淚流下來,然後慢慢地癱坐在田裡,怔怔地望著我。我馬上向村裡報告情況,然後大家抱來許多稻草給它蓋上取暖,然後我和兩個發小一起要求在那裡守夜陪護。第二天中午,我的那頭大水牯子全身冰涼了。我像失去親人一樣哭了。

從此以後,我沒有再為村上放牛。


「二哥●鄉愁(35)」放牛松樹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