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有的研究人員喜歡說自己在外國期刊發表了多少篇文章,而不是說自己的研究給社會帶來了什麼進步?

似沐夕梓


不是研究人員自己愛吹,而是政策導向問題,比如雙一流高校建設有一個條件esi高被引,還有各高校的高額獎勵政策引導的結果,sci收錄一篇獎勵6000以上,高被引文章一篇獎勵6萬,政策與利益驅動的結果!


十四億的分子


1. 我們發的論文領先一個落地應用10~20年。一個應用要落地需要參考幾十篇論文。

2. 工程落地那是工程師要做的事情,我們一般是不屑於做的,這個過程有很多重複性dirty work,也不需要科學家來做,我們把精力放在創新上。我們的產出是社會進步的明燈,但不是鋪路的。

3. 我們拿的科研經費,除了實現某個未來會對社會有重要價值的科研項目,還會培養大量對社會有重大貢獻的博士生。

4. 為什麼發國際知名期刊?那你要先問為什麼那些期刊國際知名?是因為我們交費嗎?顯然不是。他之所以知名,是因為審稿公正,嚴格,好比你會買奔馳就不會買雅閣一樣。

5. 論文是我們工作的附屬產物,不是混飯吃的工具。真正的科研一線人員發頂級期刊只是為了讓同行多點學習的機會。同時我們也在向能發頂刊的大牛學習。

6. 不是科研一線的人就不要回答這個問題了。


伴月星13494706


看到這個問題下面回答,多數都是不知科學為何物?更不知道論文為何的人在回答,真是科學界的悲哀,怪不得中國科協統計中國具有基本科學素質的人,僅佔8%左右,也就是9成2的人,連最基本的科學素質都不具備。從這個問題回答可見一斑。

科學實際上是人類找到的,目前認識世界最好的方法,他的基本特徵是要求客觀,可重複,同時很重要得一點就是同行評議,也就是任何科學結論的發表,必須經過同行的認可才可以發表。

在國內發表,通常而言就是獲得國內同行專家認可。國內目前科技期刊很少有用國際同行來評議的。而國外發表,就是獲得國際同行認可,無論我們再怎麼自信心爆棚,不可否認的是,我國科學界還是整體落後國際先進水平的。

那麼,獲得國際同行認可的成果顯然高於國內同行的認可。這正是很多人強調自己已經在國外期刊發表論文根本原因。論文在國外發表越多,表明科學研究更獲得國際同行的認可。

其實,科學是有門檻的,包括下面回覆的很多人都沒認識到門檻。專業科學與非專業之間,甚至不同專業之間都有明顯鴻溝。試問愛因斯坦的相對論至今有多少能明白理論對實際的指導意義為何?但是,我想如果愛因斯坦活著,與他一樣水平的至少3位實際頂尖認可的科學,雖然可能不懂但一定是很有意義的科學研究

科學研究不是為了讓普通老百姓認可,而是需要得到同行認可。獲得越高水平同行認可則水平一定更高,這是科學公理。而讓老百姓理解則是科普專家的事,科普和科學是不同的領域,實際上科普和科學之間主要差別就是同行評議。科普不一定要經過同行評議。

同時,我們也應該期盼有一天,全世界科學家都以在中國發表論文為榮,那時才是中國科學界整體領先世界的最好評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