慶曆新政:淺談改革的起因,為何失敗、以及影響

(一)明黜涉,按官員的政績進行升遷。(二)抑僥倖,限制恩蔭。(三)精貢舉,改變科舉的內容和辦法,選擇“經濟之才”。(四)擇長官,選好地方官。(五)均公田,這主要是均地方官員的收入。(六)厚農桑,採取措施發展農業生產。(七)修武備。(八)減徭役。(九)覃恩信,主要是免去積欠的賦稅和大赦方面的內容。(十)重命令,重視法令的制定和執行。 ——范仲淹《答手詔條陳十事》


慶曆新政:淺談改革的起因,為何失敗、以及影響

范仲淹

慶曆新政:淺談改革的起因,為何失敗、以及影響

慶曆新政,首先要知道它是發生在北宋仁宗時期,是范仲淹在慶曆三年九月的時候將《答手詔條陳十事》奏摺呈給宋仁宗,提出的十條改革主張。下面就談一談慶曆新政的起因、為何失敗、以及影響吧。

一、頒佈慶曆新政的起因

頒佈新政的起因是國家面臨“三冗兩積”的局面

三冗:即冗官冗兵冗費

皇帝為進一步加強中央集權,削弱官員的權力,實行一職多官,同時由於大興科舉、採用恩蔭制、奉行“恩逮於百官唯恐其不足”的籠絡政策,導致官員多貪戀權位,行政效率低下但官僚機構龐大,各級官員缺乏進取心,“冗官”問題突出。

為穩定社會秩序,抵禦北方民族的南侵,宋初實行守內虛外策略,奉行“養兵”之策,廢除府兵制,改為招募。至仁宗時,總人數已達140萬,形成“冗兵”。

由於“冗兵”,軍隊開支過大,對外戰爭也是以錢買和平,再加上統治者大興土木,形成了“冗費”。

兩積:積貧積弱

國家財政支出十之有八都給了軍隊,土地兼併現象嚴重,富豪隱瞞土地,人民面臨著一沒地二沒錢的貧苦狀態,形成積貧的局面。

削弱武將的兵權,領兵作戰的將領沒有調動軍隊的權利,帶來的後果是指揮效率和軍隊戰鬥力降低,導致宋軍在與遼、西夏的戰爭中連年戰敗,形成積弱的局面。在這種情況下范仲淹等一大批改革派向宋仁宗提出了改革。


慶曆新政:淺談改革的起因,為何失敗、以及影響


二、慶曆新政的失敗

那麼為什麼會失敗呢?筆者認為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

1、新政觸犯了大地主大官僚的利益

范仲淹的改革,中心思想就是要裁汰不稱職的官員,而當時北宋的官場,已經是很腐朽的政治集團,真要實行改革,好多人就要丟失官職。這個當然許多人會不同意。還有即使是稱職官員,也要削減其薪俸。而且,還決定要減少科考的人數,以解決冗官的問題。也就是說,全宋朝文人的利益,都讓改革觸及到了。因此,改革的反對者絕不會少,它是動搖了整個文人以及士大夫利益,北宋的政治基礎。

2、前期準備不足

改革措施“太猛”,改革的準備不夠,下面難以施行,對罷黜官員的安置沒有著落。土地兼併的問題沒有得到解決,一部分農民還是面臨無地可種的局面。沒有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3、受“朋黨之爭”的影響

執政的改革派中有范仲淹、杜衍、韓琦、富弼、歐陽修等人。這些人雖然人單勢孤,但是掌握著實實在在的大權,並且在朝野中的聲望極高。反對派便以此為藉口上奏給皇帝,說他們結黨營私,剷除異己,宋仁宗對朋黨甚是厭惡,此番做法正好擊中了皇帝的內心。此後這些人陸續被免職或降職。至此,慶曆新政以失敗告終。

三、慶曆新政的影響

慶曆新政的影響在歷史上評價不高,因為人們一直認為慶曆新政只不過是封建制度下的一個失敗改革案例,而且范仲淹提出的很多措施根本就沒有得到有效實施,有的實施到一半就停了,有的只停留在紙上,而且慶曆新政維持了一年多的時間就結束了,大批改革派被貶職罷黜。雖然慶曆新政的影響一般,但是確實在一定程度上緩和了社會矛盾,比如抑制土地兼併,提拔有實幹精神的官員,給當時的北宋政壇帶來一絲絲暖流。慶曆新政雖然失敗了,但是下一場更猛烈更廣泛的變革即將爆發,那就是王安石變法。


慶曆新政:淺談改革的起因,為何失敗、以及影響


四、結語

宋代中後期的弊端已經異常明顯,“三冗兩積”問題、黨爭問題也日益嚴重,積重難返,改革從根本上解決不了問題,那隻能是時代的悲哀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