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壽曾作《三國志》,為何卻在唐朝名聲極臭?全因他寫了這個人

    在歷史中,李世民可謂是一代傳奇。在其早年的作戰生涯中,薛仁杲、劉武周、竇建德、王世充及劉黑闥等強橫的勢力,被其一一剿滅,為唐朝在亂局之中的穩定做出了極大的貢獻。而在他上位後更是選賢任能,禮賢下士。他講究文治天下,令百姓得以休養生息,也開創了貞觀之治,鑄就了萬國來朝的局面,更奠定了唐朝未來一百年盛局的根基。然而,這樣一位雄主,卻極度討厭《三國志》的作者陳壽。甚至不僅他反感,其麾下如房玄齡、魏徵等人也對陳壽不太感冒,到處挑毛病。這就讓人奇怪了。陳壽到底犯了什麼錯,竟能令唐朝上下如此憤怒?

陳壽曾作《三國志》,為何卻在唐朝名聲極臭?全因他寫了這個人

    其實這問題出就出在,陳壽對諸葛亮的“批評”上。在《三國志》中,陳壽這樣評價諸葛亮:“應變將略,非其所長”。我們不知道這句話是否真的帶有個人情緒,但作為諸葛亮小粉絲的李世民等人,卻認為這就是陳壽故意抹黑。《魏徵傳》中,李世民曾問過宰相岑文本一個問題:“徵與諸葛亮孰賢?”魏徵是凌煙閣24功臣的第4,以直言敢諫聞名,更是一代名相。但岑文本卻不假思索地答道:“亮才兼將相,非徵可比”。

陳壽曾作《三國志》,為何卻在唐朝名聲極臭?全因他寫了這個人

    在岑文本眼中,諸葛亮高高在上,絕非魏徵能比。聞聽此言,李世民深以為然。但這話卻無疑太直,太傷人,沒有給魏徵留面子。但奇怪的是,當此事傳到魏徵耳中後,他竟一點也沒生氣。這是咋回事?其實,魏徵、岑文本等人都是諸葛亮的狂熱仰慕者,他們都曾以諸葛亮為榜樣,寫過諸葛亮的功德、勸誡筆記及詩。而在文中,諸葛亮的地位更是非常高,他們又怎麼可能會說自己的水平超過偶像呢?

陳壽曾作《三國志》,為何卻在唐朝名聲極臭?全因他寫了這個人

    也正因此,對諸葛亮的“神化”,大家都不惜溢美之詞,而看法也是空前一致:諸葛亮乃千古奇才,無人可與之相比。至於這個敢讓諸葛亮“美中不足”的陳壽,大家也都持一致的態度,那就是批判。

    在唐朝年間編修的《晉書》中,房玄齡曾專門為其立傳。而在其筆下,他先肯定了陳壽的才能,但筆鋒一轉,卻轉而批判陳壽無德。他以丁儀、丁廙為例,指出二人素有名聲,已經可以立傳。但陳壽卻告誡子孫,必須收到千斛米,才能為其立傳。結果人家不給,他竟真的不給立,品德極為敗壞。此後,他還用不少案例指出了陳壽喜歡戴有色眼鏡看人,所寫並不中肯。

陳壽曾作《三國志》,為何卻在唐朝名聲極臭?全因他寫了這個人

    也正因此,陳壽在唐初幾乎成為沽名釣譽之徒。包括李世民等人,幾乎都想將他踩上一腳,來為諸葛亮正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