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發展智慧農貿"菜籃子" ,多項政策支持菜市場改造!

農貿市場是城鄉人民生活必備的基礎設施,農貿市場建設和改造直接關係人民群眾的菜籃子、米袋子。4月1日,山東省青島市政協主席楊軍率隊就政協委員提出的《關於推動青島市農貿市場建設案》進行協商督辦。青島將不斷優化農貿市場治理體系,構建起佈局合理、功能配套的農貿市場體系。

加大政府和社會投入

“老百姓去農貿市場最怕什麼?最怕就是短斤缺兩,這個問題在星級農貿市場我一點都不擔心。”家住李滄區興華社區的居民李華說,家門口的興山路農貿市場為了杜絕“皮筋螃蟹”,將各類皮筋分門別類,對不合格的皮筋進行了公示,讓商家和消費者都能清楚明瞭。

據瞭解,星級農貿市場的創建,帶動了青島全市農貿市場的品質提升,市場經營業戶的守法經營意識普遍提高。去年,12315消費者投訴熱線未接到一起關於農貿市場缺斤短兩的投訴。

青島市政協委員、民建青島市委副主委劉龍江說,隨著城市的快速發展,農貿市場的地位作用日益凸顯,但是絕大多數農貿市場的設施、功能和管理已經遠遠不能適應經濟發展和群眾生活需要,尤其體現在公益性不強和佈局不足等方面。

“農貿市場不僅具有市場性,而且具有社會性。國有投入不足,無法體現農貿市場公益性保障的長效機制,無法發揮政府對農貿市場保證共贏、穩定價格等公益性功能的宏觀調控和民生保障。”在他看來,與其他商業設施功能相比,農貿市場提供的商品大多為人民群眾日常生活必需品,政府部門應當對農貿市場調控有主動權。但是,調查顯示,青島市區國有和集體投資開辦的農貿市場只佔市場總數的16%,政府參與投資的佔比較低,而杭州、上海等地公益性在都在85%以上。

“公交農貿市場在青島投入了四家,全部是星級農貿市場,在全市農貿市場的考核中都排在前面。”劉龍江建議,要根據農貿市場公共服務功能的特點,加大政府對農貿市場建設和改造的投入力度。既可以由政府直接投資或投資入股,又可以通過優惠政策支持社會資本參與農貿市場建設和經營管理,達到減免部分攤位費、降低經營成本、減輕消費者負擔的目的。同時,做好重點蔬菜副食品和糧食的儲備工作,增強政府保障居民生活的應急供應調控能力,讓市民每天在農貿市場裡感受到更多實實在在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科學規劃佈局

據瞭解,青島正在科學規劃佈局,著力打通“菜籃子”服務群眾“最後一公里”:去年,農貿市場專項規劃綱要編制工作被列入青島市政府重大行政決策事項,並於今年2月印發了《青島市市區農貿市場專項規劃綱要(2018-2035年)》,填補了青島市區長期以來缺少農貿市場規劃綱要的空白。根據規劃,青島將按照協調統籌、體系完善,合理佈局、便民服務,供需平衡、因地制宜,公益優先、共建共享的原則,科學構建大型農產品批發市場、中心農貿市場、社區農貿市場、生鮮超市、社區惠農直營店以及社區菜店、智慧微菜場相結合的農貿市場控制體系,優化完善老城存量更新區、新城增補完善區、城市空間拓展區三個圈層相互銜接的農貿市場空間佈局。

對於規劃綱要印發會帶來的變化,青島市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規劃二所所長陸柳瑩非常期待,她建議,青島儘快組織編制農貿市場專項規劃,以方便百姓生活、完善社區功能、提升城市品質為目標,本著配套完善、因地制宜、大中小市場結合的原則,從全市層面整體統籌各類農貿市場的空間配置,並研究制定規劃、建設、升級改造等扶持政策。

發展“智慧微市場”

上海、杭州、蘇州等地從2016年開始建設“智慧微市場”,其中上海將其建設列為政府實事項目,全市“智慧微市場”數量達2020家,消費總額為3.25億元。這種新業態不僅可以滿足老年人、上班族買菜就近提取的需求,還通過互聯網技術實現“以銷定產”,實現“產地直供”,把田間地頭最新鮮的菜以低於原來價格的10%銷售給普通市民。

青島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局長張傑說,“智慧微市場”是標準化農貿市場的有力補充,是實現“菜籃子工程”建設向社區“最後一公里”的延伸。青島將盡快對標上海、杭州、蘇州等城市,研究制訂青島市區“智慧微市場”建設實施方案與建設標準,加快傳統菜市場綜合服務的轉型升級,推進農產品流通領域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青島市政協主席楊軍建議,要積極探索建立以屬地管理為主的“政府主導、部門監管、行業指導、業主負責”四位一體農貿市場長效管理機制體系,抓實綜合管理,匯聚各方合力。要強化各職能部門的作用,加強對農貿市場的監督,做到明察與暗訪相結合、日常監管與專項整治相結合、嚴格執法與深化服務相結合;要加大農貿市場考核獎勵力度,引導、督促市場業主和經營戶形成自覺文明規範守法經營的正確理念;全面落實食品安全管理責任,讓百姓吃上“放心菜”“放心肉”;要發揮社會監督的作用,加大信息公開力度,完善有獎舉報制度,讓群眾知情、讓百姓監督,以紮實有效的工作取信於民。


青島發展智慧農貿


築美科技,國內一流的專業市場智慧管理和導視應用系統開發服務商,專業提供農批、農貿智慧升級信息化改造整體解決方案,上百家成功樣板案例,全面助力政府和農貿市場實現智慧監管、食品安全溯源、放心市場打造、大數據運營、智能化便捷管理。

農貿市場未來發展前景攜大勢而來,改造大勢也在向我們招手。讓我們共同期待新的農貿未來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