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末農民起義,“領頭羊”為何多是鹽販子?農民為何願“鬧革命”

前言

唐朝末年,一共爆發了

四次大規模的農民起義,從公元859年的浙東裘甫起義開始,到公元884年黃巢起義結束,歷時25年,戰爭席捲了現在的山東、河南、安徽、江西、浙江、福將等12省,對唐王朝的打擊極其沉重。

縱觀數千年的封建統治,農民起義層出不窮,起義目的也不盡相同,起義首領更是出自各行各業,身為戍卒的陳涉吳廣,驛卒出身的李自成,草根出身的朱元璋、洪秀全等,然唐末的起義首領卻出現了以鹽販子為主的現象。

唐末農民起義,“領頭羊”為何多是鹽販子?農民為何願“鬧革命”

唐朝末年農民起義

唐末這四次農民起義的“領頭羊”,除龐勳是戍邊軍官外,其餘皆為鹽販子。為什麼唐末起義軍“領頭羊”多是鹽販子呢?農民又為何願意跟隨他們呢?他們帶領農民起義,真的是為了推翻舊統治,建立新秩序,為農民謀幸福嗎?箇中緣由,令人深思。

鹽販子造反,雖古來有之,但唐末最盛

1、其實在中國歷史的長河之中,起義造反的,鹽販子也挺多

《孟子》中提到的膠鬲,他本為殷商貴族,因紂王無道,隱居東海販賣魚鹽,後被周文王策反為內應,推翻了商紂統治。

唐末農民起義,“領頭羊”為何多是鹽販子?農民為何願“鬧革命”

孟子

漢朝的大鹽販子吳王劉濞,封地近海,盛產海鹽,特別富有,後來他以鹽作為物質基礎,發動了“七國之亂”。

《史記·吳王濞列傳》:

“會孝惠、高後時,天下初定,郡國諸侯各務自拊循其民……濞則招致天下亡命者,盜鑄錢,煮海水為鹽,以故無賦,國用富饒。”

隋朝時,最出名的鹽販子造反家,就是以“三板斧”著稱的程咬金。當時,鹽業雖為官營,但民間販賣私鹽已成為妥妥的“暴利行業”,屢禁不止。很多私鹽販子不僅和官府勾結,甚至有自己的武裝,成為一方豪強,後來投靠了李世民,也成為唐朝的開國名將。

元末明初的方國珍,本以販私鹽和佃農為生,做點小生意餬口。後來,他被人誣告私通海盜,被逼無奈,只能靠著販鹽的家底聚集數千人,乾脆真當了海盜,專門劫奪海運漕糧。由於起義時間早,他還被稱為“反抗蒙元第一人”。

唐末農民起義,“領頭羊”為何多是鹽販子?農民為何願“鬧革命”

元末方國珍起義

2、鹽販子造反在唐末,可謂達到了巔峰

弱於謀略的裘甫

唐大中十三年,除夕前夕,浙江象山縣街頭,幾個販賣私鹽的鹽販子被官差逮了個正著,被縣衙緝拿。當時浙江鹽幫首領裘甫聽說後,便召集了數百名鹽幫兄弟,輕鬆地攻克了縣城。裘甫的率性之下的義氣之舉,拉開了唐末農民起義的序幕。然而這場起義,卻因為謀略不足,以致敗於宰相王起之子王式。

唐末農民起義,“領頭羊”為何多是鹽販子?農民為何願“鬧革命”

弱於謀略的裘甫起義

期盼招安的王仙芝

乾符二年正月,恰逢關東大旱,蝗蟲成災,河南等地大雨不停,洪澇成災。私鹽販子王仙芝一直乾的就是跟朝廷搶錢的勾當,面對朝廷越來越狠的掃除,決定推翻唐王朝的統治。於是發佈檄文,用慷慨激昂的語調痛批了唐王朝的黑暗統治,後煽動了一撥農民軍揭竿而起。然而因為王仙芝立場不堅定,幾度搖擺,導致軍心渙散,最終被曾元裕部所殺,起義以失敗告終。

唐末農民起義,“領頭羊”為何多是鹽販子?農民為何願“鬧革命”

搖擺不定的王仙芝起義

虎頭蛇尾的黃巢

“善騎射,喜任俠,粗涉書傳”黃巢本是曹州私鹽販子,祖上三代以販賣私鹽為業。最初追隨王仙芝,後來因為王仙芝想接受朝廷招安,於是另立門戶。起義之初,黃巢可謂愛民如子,甚至獲得“率土大將軍”的美稱,一直到他攻陷長安。黃巢進入長安城時,唐朝文武官員數十人至灞上迎接起義大軍。黃巢乘坐黃金肩輿,威風凜凜地招搖過市,“甲騎如流,輜重塞塗,千里絡繹不絕”。然“江山易改稟性難移”,當了大齊皇帝的黃巢,驕奢淫逸,最終因為沒作長遠打算,缺量少將,被唐軍反攻了。

唐末農民起義,“領頭羊”為何多是鹽販子?農民為何願“鬧革命”

虎頭蛇尾的黃巢起義

由此看來,帶領農民起義的鹽販子,古來有之,歷朝歷代,層出不窮。那唐朝為何私鹽販子如此猖獗,私鹽販子造反如此之多呢?這與唐朝當時的政策不無關係。

食鹽官營的鹽務政策,引起了私鹽販子和百姓的極度不滿

唐朝官方最先實行食鹽官營的是顏真卿,為籌措軍餉,於唐肅宗初年顏真卿提出了官賣食鹽的方法,顏真卿賣鹽籌餉被其他將領效仿,成為當時唐軍籌餉的重要措施。

“收景城鹽,使諸郡相輸,用度遂不乏。”

顏真卿的盟友賀蘭進明,他的部屬第五琦,更是吸取了顏真卿的經驗,在他獲得朝廷重用擔任諸道鹽鐵使後,創建榷鹽法,由官府派人到山區、沿海地區統一收取鹽井、鹽灶的鹽以及海鹽,再由官方專賣,“鬥加時價百錢而出之,為錢一百一十”,可獲利10倍。

唐末農民起義,“領頭羊”為何多是鹽販子?農民為何願“鬧革命”

唐朝中後期推行榷鹽法

為了推進榷鹽法,出臺了法令,免除為官府製鹽的百姓的各種徭役,成為專門生產鹽的亭戶,隸屬於鹽鐵使管轄,同時規定私自制鹽和偷賣鹽的行為按罪論處,這使得從前以製鹽為業的百姓和無業遊民們都願成為官府的製鹽戶,擴大了鹽業生產,確保了國家壟斷暴利。

後劉晏任鹽鐵使時,對榷鹽法又進行了改革,改食鹽官收、官運、官銷為官收、商運、商銷,統一徵收鹽稅。實際上,相對之前的鹽政,他的創新是兼顧了商人的利益,做到“官商分利”,調動了鹽商的積極性,促進了食鹽的生產、銷售,成效頗大。據稱,在他上任之初,江淮一帶鹽稅才40萬緡,他實行改革後,大曆末期江淮鹽業收入達到了600多萬緡,增幅高達14倍。

正所謂:“天下之賦,鹽利過半。”


唐末農民起義,“領頭羊”為何多是鹽販子?農民為何願“鬧革命”

唐末農民起義

鹽利雖然使唐朝國家軍隊軍餉有了保障,也解決了整個皇宮開銷和朝廷官員俸祿問題,也起到了緩解唐朝安史之亂後的經濟、社會困局。但政策的改變,特別是榷鹽法的改革後,對民間私自買賣私鹽的商人利益壓榨更為嚴重,同時讓國家掌握了對當時鹽販子和百姓進行直接剝削的權利。

政策推行中,一旦處理不當,激起矛盾,便引起了鹽商和百姓的強烈反感,為“鹽販子”引領農民起義提供了矛盾基礎。

鹽販子造反的基礎,農民願意跟隨的原因

唐末,日益嚴苛的鹽務政策,讓鹽販子為了得到利益,不得不鋌而走險,以命相搏。在以前期通過販鹽所得之私利,積累錢財,有了招募士兵,籠絡農民的資本。面對土地被兼併,無法生存的農民,看到鹽販子的“橄欖子”,不得不誓死追隨。

唐末農民起義,“領頭羊”為何多是鹽販子?農民為何願“鬧革命”

唐末裘甫起義

1、嚴厲的鹽務政策,讓鹽販子鋌而走險

在古代,作為人類生存的必需品、剛需物,鹽所處的地位,與當今的石油一樣,都是最重要的戰略資源,誰能控制,便控制源源不斷的財物。

隨著唐朝中後期,國家政策的轉變,特別是日益嚴苛的鹽務政策,讓私鹽販子的生存空間已經被擠壓得幾乎殆盡。販私鹽、賣私鹽依然成了高危行業,從實行榷鹽法開始,就規定“盜鬻者以法論”,爾後律條越來越嚴酷,至宣宗時期,鹽戶只要盜賣兩石鹽,或者百姓買兩石私鹽,都是死刑。

後期實行的連坐,要百姓對本地出現的私鹽販負責,“如漏網及不覺察到,並請追究,便各決杖十”。同時,又將查繳私鹽作為考核地方官吏的重要指標,在各地設立鹽政機關“巡院”,專門負責偵查私鹽的販賣和走私,且有捕捉、審判、處罰甚至處決犯人的權力。這些政策都進一步加大了私鹽販子對唐王朝的仇恨,一旦產生矛盾,便會激起一場民變。

唐末農民起義,“領頭羊”為何多是鹽販子?農民為何願“鬧革命”

鹽販子黃巢帶領的農民起義

2、販鹽利潤頗大,鹽販子的家產變成了造反資本

由於販鹽、賣鹽的利潤太大,使得膽大、能力強的私鹽販子,經過數代的財富積累,都成為了一方豪門大族,甚至有人在賺取錢財後,組建自己的私人隊伍,既可用於看家護院,守護家產。一旦發生暴動、民變時,就成了可以爭霸天下的武裝力量。

3、土地被兼併,被迫流亡的農民只能當“僱傭兵”以求生

原本按人口分配土地的均田制,肯定了土地的所有權,能夠減少因為田產而發生的糾紛,有利於農民擁有土地,擺脫豪強大族的控制,讓農業生產空前。然而唐朝中後期,土地兼併實施後,土地越來越多地集中到了少數大地主、大官僚的手中,農民漸漸失去了土地,甚至沒有土地,不得不流亡。

流亡的農民,面對無法生活的局面,只要看到有一線生機,都會拼盡全力,以命相搏,所以當一批批私鹽販子,發表激烈的演講和切入農民痛點的檄文發佈時,農民便奔走相告,誓死追隨。

唐末農民起義,“領頭羊”為何多是鹽販子?農民為何願“鬧革命”

均田制下的古代農民

軒羲說

為什麼唐末農民起義中“領頭羊”以鹽販子居多呢?主要原因在於唐中後期政策的改變,特別是鹽務政策發生的巨大變化,通過第五琦的榷鹽法和劉晏的革新,雖然支撐了國家的財政收入,但在後期矛盾凸顯,激起了利益傷害至深的私鹽販以命抗爭,不得不走起義的路線。

面對土地被兼併,無法生活,無處安身的農民,為求生存,面對私鹽販子的名利誘惑,只能成為私鹽販子推翻唐王朝的“僱傭兵”,跟著“鬧革命”!

鹽販子帶領農民起義,推翻舊統治,建立新秩序,其目的也僅限於為了一己私利,等到像黃巢一樣奪取長安後,便開始揮霍,無度荒淫,哪裡還記得當初的激情演講,哪裡還能想起憤世嫉俗的討伐檄文,為農民求平均,謀幸福,不過是一句笑談罷了。

就這樣,我是軒羲十三,如果大家喜歡我,請點個關注,謝謝!

參考文獻:

1、《史記》 司馬遷

2、《孟子》 孟子

3、《榷鹽與私鹽販的盛行》 馬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