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來了,關於混凝土施工,你需要注意這些地方

夏季有著氣溫高,降水多,降水量大、乾燥快的特點。因此,夏季混凝土工程施工分為:個從原材料的進廠、配合比的設計及控制、混凝土的出廠的控制、混凝土的施工控制等幾個階段,是一個系統工程。混凝土在交付及使用過程受到各種因素的影響比較多,容易出現凝結快、幹縮大等不利情況,若施工、養護過程不採取有效措施,均有可能造成質量問題。

1.混凝土原材料進廠控制

夏季施工中對於原材料的質量控制重點在水泥的使用溫度、外加劑性能和砂石料的含泥量控制方面。一般情況下水泥的入庫溫度在40~60℃,夏季的氣溫在25℃以上,這樣的氣溫下,水泥的冷卻速度變慢,熱水泥的使用過程中容易出現混凝土的假凝或者是混凝土的坍落度損失較大的問題。因此,增加水泥的庫存量,也就相對延長了水泥的冷卻時間,從而可以保證水泥性能的穩定性和混凝土性能的穩定性。此外,夏季高溫的特點容易導致混凝土的坍落度損失大的情況發生,產生此情況的常規原因一是砂石料含泥量大,導致物料對水分和外加劑的吸附量大;二是混凝土外加劑的保塑性能差;三是工程施工過程中趕工期,為追逐混凝土的凝結時間短而導致的外加劑緩凝成分不足。

夏天來了,關於混凝土施工,你需要注意這些地方


上述情況在大體積混凝土施工過程中更要注意,必要時還需要進行系列的混凝土降溫措施,這裡不多敘述。

2.配合比的設計及控制

夏季混凝土配合比設計,要根據原材料的性能、考慮夏季氣溫高而產生的膠凝材料水化快的特點,充分利用這一性能,調整混凝土配合比中膠凝材料的比例,適度的增加摻和料的用量,這樣既可以控制混凝土的水化速度(進行水化熱的計算),又能達到增加混凝土混凝土耐久性的效果,而且混凝土的生產成本也會降低,混凝土的施工性能會提高。此外,混凝土的生產過程中要建立有效的措施和手段,確保嚴格執行混凝土的配合比。

夏天來了,關於混凝土施工,你需要注意這些地方


3.混凝土的出廠的控制

混凝土出廠前要進行出廠檢驗,目測混凝土的出廠坍落度,估計混凝土的運輸時間和坍落度損失,力保混凝土的入機坍落度。在出廠檢驗過程中,發現混凝土坍落度和和易性異常時要禁止混凝土出廠,分析原因後進行調整,如果是非偶然性的原因造成的問題,要對所有的混凝土生產過程進行統一、全面的檢查。

另外,混凝土的運輸環節也要加以控制。由於可能存在運輸車輛出現問題、交通管制、施工速度慢等原因,易造成混凝土的運輸時間增長;因此在每輛運輸車中配置(可以桶裝)5~10㎏混凝土外加劑便可以有效的改善這樣的情況。

夏天來了,關於混凝土施工,你需要注意這些地方


4.混凝土的施工控制是保證混凝土工程質量的關鍵

4.1施工前的準備

4.1.1混凝土澆築前,檢查地基、模板及其保護層厚度,與埋件等的位置、尺寸,確認無誤,發現異常進行整改。

4.1.2模板和鋼筋不得沾有碎屑、汙物,模板不能有縫,與混凝土接觸的模板要塗潤滑劑或襯墊薄膜材料。

4.1.3對與混凝土接觸到的地基、模板,施工前應灑水溼潤,降低表面的溫度,但應防止模板蓄水。

4.1.4混凝土的澆築儘可能安排在夜間施工。

4.2澆築順序合理

4.2.1不得將潤管的砂漿集中澆築到柱、牆、梁等部位。

4.2.2澆築牆、柱等較高構件時,一次澆築高度以混凝土不離析為準,一般每層不超過500mm,搗平後在澆築上層,澆築時要注意振搗到位使混凝土充滿端頭角落。

4.2.3當樓板、梁、牆、柱一起澆築時,先澆築牆、柱,待混凝土沉實後,再澆築梁和樓板。

夏天來了,關於混凝土施工,你需要注意這些地方


4.2.4當樓板與梁一起澆築時,先澆築梁再澆築樓板。

4.2.5澆築時要防止鋼筋、模板、定位鋼筋等的移動和變形。

4.2.6分層澆築混凝土時,要注意使上下層混凝土一體化,應在下一層混凝土初凝前將上一層混凝土澆築完畢,在澆築上層混凝土時必須將振搗棒插入下一層混凝土5cm左右以便於形成整體。

4.2.7為防止混凝土發生離析,混凝土自高處自由傾落高度超過2米時應設置串筒或溜槽,以保證混凝土下落時不發生離析現象。

4.2.8控制混凝土的澆築速度,保證混凝土澆築的連續性,防止產生施工冷縫。

4.3合理振搗

4.3.1當混凝土溫度升高時,為了便於施工,一般坍落度都要求較大,導致混凝土收縮量增大、強度大幅度降低。如用增加水泥用量的方法來補充用水量的要求,凝結時間及早期水化熱對混凝土影響更大,收縮過快導致的裂縫會更多。因此,應在滿足施工要求的前提下,儘可能的降低坍落度。

4.3.2對於大流動性混凝土,過振會將水泥漿、砂漿、粗骨料從上層至下層分佈,其收縮比為3:2:1這樣混凝土表面的水泥漿在下層砂漿和石子的約束下極易產生收縮變形裂縫。因此,在混凝土澆築過程中,應採用分散佈料,然後用鐵耙子將混凝土基本摟平,接著進行梅花式的振搗,振搗棒插入的點與點之間,應相距400mm左右,振搗時間不宜超過15s,並以觀察粗骨料在混凝土的各個層面上能均勻分佈為基準。

4.3.3在澆築混凝土時,如遇高溫、太陽暴曬、大風天氣,澆築時應立即用塑料薄膜覆蓋,避免發生混凝土表面硬結。如出現硬結,可進行二次振搗。必要時應採取遮陽、擋風措施。

4.3.4夏季遇暴雨時,應用薄膜對已澆築的混凝土進行覆蓋。

4.4合理抹壓

4.4.1混凝土經振搗第一次抹壓找平後,混凝土拌合物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還要自然的下沉,直至初凝。到混凝土初凝時,表面又會出現凹凸不平的情況,甚至會出現收縮變形裂縫。

4.4.2混凝土表面的不密實和塑性收縮變形裂縫的出現,加速了混凝土表面的失水速度,使裂縫加劇,特別是在大風和高溫的天氣環境下,此種情況極易出現,因此需要在混凝土終凝前進行第二次或第三次的抹壓,消除已出現的塑性收縮變形裂縫。

4.4.3表面處理時嚴禁澆水,如確實需要可用噴霧器限量噴灑。

4.5保溼養護

4.5.1夏季,如養護不及時不但降低強度,有些縫向深度發展直至貫穿。所以保溼養護是防止混凝土產生塑性收縮變形裂縫的根本措施,能使混凝土的抗拉強度及早生成,來抵抗隨後將產生的拉應力,較好的防止混凝土裂縫的產生。

4.5.2在表面處理作業完成之後及時地進行養護,做到隨抹隨蓋,當混凝土表面沒有浮水,能經住手指輕壓,就可以開始覆蓋並灑水保溼養護,終凝後即連續澆水養護,必須保證混凝土表面處於充分的溼潤,並不得少於7天,摻抗滲防裂劑的不得少於14天。

4.5.3平板構件混凝土澆築收漿和抹壓後,用塑料薄膜覆蓋,防止表面水分的蒸發,混凝土硬化至可上人時,揭去塑料薄膜,鋪上麻袋或草簾,用水澆透,有條件時近量蓄水養護。

4.5.4截面較大的柱子,宜用溼麻袋圍裹噴水養護,或用塑料薄膜圍裹自生養護。

4.5.5牆體混凝土澆築完畢,混凝土達到一定的強度(1~3天)後,必要時應及時鬆動兩側模板,離縫約3~5mm,在牆體頂部架設淋水管,噴淋養護,拆除模板後應在牆兩側覆掛麻袋或草簾等覆蓋物,避免陽光的直接照射牆面,地下室外牆宜儘早回填土。

4.6模板牢固,適時加荷

4.6.1為防止混凝土不均勻沉降或受震動而產生裂縫,模板支撐必須牢固。

4.6.2在混凝土強度未達到1.2MPa前,不準在幼齡混凝土上面踩踏,支模和加荷。

4.6.3拆模時混凝土必須達到規定的拆模強度,過早拆模、承重會導致混凝土表面撕裂、產生裂縫等質量問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