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與城|江津有座石佛寺:奇石建古寺、寺在山水間

招提高聳與天鄰

夕梵晨鐘遠近聞


數百年前

明代名臣江淵眼望奔騰長江

從江津城邊浩蕩而過

寫下了膾炙人口的《古佛禪院》

讓石佛寺的禪音穿越時空

飄至今日


視頻加載中...


日前,2019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20強出爐,重慶江津石佛寺遺址成功入圍,並將繼續參與終評,代表重慶衝擊中國考古學界的至高榮譽。


那麼,被譽為“西蜀第一禪林”的江津石佛寺究竟有著怎樣深厚的歷史文化?它獨特建築的背後,又隱藏著怎樣的學術價值?《山與城》第58期,讓我們拂去歲月的積塵,走近這片隱於山林的遺蹟,感受那穿越千年的佛寺禪心。

山與城|江津有座石佛寺:奇石建古寺、寺在山水間

禪窟(宋代)

水月觀音、五百羅漢……

470餘尊佛像各有千秋


石佛寺遺址位於重慶市江津區長江北岸半山腰的一處山坳中,分佈面積約3萬平方米。根據對遺址內出土文物和碳十四測年法的分析,考古學家推測它是一座晚唐五代至明清時期的寺廟遺址,距今已有近千年歷史。


山與城|江津有座石佛寺:奇石建古寺、寺在山水間

石佛寺遺址環境照

“2016年,重慶市文化遺產研究院在配合江津濱江新城建設考古中,發現了埋葬千年的石佛寺遺址,鑑於遺址的重要價值,隨後將之轉為以遺址公園為目標的主動調查和發掘。”江津文管所所長王世儉介紹,隨後,重慶市文化遺產研究院聯合江津文管所對石佛寺遺址進行全面發掘,至2019年底,已發掘遺址4600平方米。


撥開時間雲霧,石佛寺的前世今生,也漸漸在日新更進的考古工作中被勾勒出輪廓。


山與城|江津有座石佛寺:奇石建古寺、寺在山水間

建築基址區全景

目前,石佛寺遺址核心區域已清理了建築基址、摩崖造像等50餘座遺蹟,累計出土了隨葬品、石刻像、建築構件等900餘件文物標本,更發掘了鑿刻於巨石上的470餘尊精美的石刻造像,包括晚唐五代的水月觀音、東方三聖、南宋時期泗州大聖、五百羅漢等珍貴歷史遺蹟。


山與城|江津有座石佛寺:奇石建古寺、寺在山水間

東方三聖(晚唐五代)

石佛寺遺址中更保留著十世紀保存最好、最為精美的水月觀音造像——抱膝而坐,神情慵懶,上衣隨意披在肩頭,意態平和,與人們對觀世音菩薩端莊威儀的普遍印象大為不同,具有審美意趣。


據介紹,這尊觀音造像採用了圓雕、鏤空等多種技法,雕工極為精細,巧妙絕倫,整座造像逼真傳神,栩栩如生。


山與城|江津有座石佛寺:奇石建古寺、寺在山水間

水月觀音及飛天 (晚唐五代)

除了水月觀音,其餘的造像也是姿態萬千,匠心獨運。細觀一尊尊巧奪天工的造像,不得不佩服古人的智慧與技藝,更為這各有千秋的“奇”塑所驚歎。


王世儉介紹,石佛寺興盛於晚唐五代,千年前也曾香火鼎盛,來往香客絡繹不絕,各地的官員、民眾在路過此地時,都會到此參拜,還有不少文人墨客為石佛寺題寫詩詞,如明代江津縣令袁旭就在詩中描述此地景緻優美,有古樸之風。


山與城|江津有座石佛寺:奇石建古寺、寺在山水間

前殿(南宋)

奇石建古寺、寺在山水間

宋代《五山十剎圖》的現實版本


石佛寺遺址背山面江,被散落的風化巨石包圍其中,寺廟巧借巨石佈局,將自然石林與佛院建築相結合,利用周遭的地形落差,依山而起,層層而上,顯出整體錯落有致的美感,更使得整個寺廟建築達到了與自然合一,獨具萬物協和的美感。


山與城|江津有座石佛寺:奇石建古寺、寺在山水間

佛塔及地宮遺蹟

“奇石建古寺、寺在山水間、城寺兩相依。”考古現場負責人,重慶市文化遺產研究院牛英彬介紹,石佛寺的修建將山水之美統一融合,寺廟依山而建,可隱沒山林之中;又一面臨江,與江津城相望,可遙望東流江水與城郭的萬家燈火。殿宇、佛窟、石像、園林與高山、流水構成一體,形成了獨特的人文自然美景。”


石佛寺的建築風格不僅是將人工造景與自然山水相結合的典範,更具有歷史研究價值。


山與城|江津有座石佛寺:奇石建古寺、寺在山水間

專家現場考察、指導

牛英彬介紹,在發掘工作中,工作人員發現石佛寺遺址佈局完整、分區明確,能於此地看到清晰的時代沿革與各歷史時期的建築風格變化。


山與城|江津有座石佛寺:奇石建古寺、寺在山水間

墓葬區俯拍照

史料顯示,宋時曾有來我國遊歷的日本僧人作《五山十剎圖》,記錄了宋代的傳統建築特色,而石佛寺遺址中的區域配置、建造規制就與圖冊中的描繪多有相似,是不可多得,能以今鑑古的“活文物”。


山與城|江津有座石佛寺:奇石建古寺、寺在山水間

宋代供養人墓


打造城市遺址公園

未來或將有更多考古發現


重慶市文化遺產研究院考古資料顯示,據石佛寺遺址中發掘出的碑刻記載,晚唐五代時期,石佛寺遺址處開始雕鑿造像;北宋末年,曾出任過丞相的名仕張商英曾結緣於此;南宋初年,此地名為“古佛巖”,到了南宋晚期,得名觀音院。


山與城|江津有座石佛寺:奇石建古寺、寺在山水間

杜氏舍院基碑(南宋 紹興十六年)

元代是石佛寺的歷史鼎盛時期,當時這裡曾自號“西蜀第一禪林”,這幾個字樣碑帖如今仍留在巨石上,尚可辨見。雖然寺廟屢遭戰火波及,但明代仍被後人主持重建,官員江淵還曾將之列入“江津八景”之一。


從歷史長河中緩緩走來,如今的石佛寺雖不再現曾經的殿宇恢弘、香火鼎盛,但那悠盪了千年的晨鐘夕梵,始終寄託著地方先民的情感思懷與舊時工人獨運的匠心。這一方土地所承載的往事、傳奇與歷史,也俱都成為永恆。


山與城|江津有座石佛寺:奇石建古寺、寺在山水間

石上建築遺蹟區三維模型

“下一步,我們將繼續發掘石佛寺遺址的山門,上山道路,僧人生活區等區域,根據規劃,相關部門將結合城市發展,利用遺址現有狀態,將遺址打造成以人文為核心的城市遺址公園。”提及石佛寺的未來,王世儉充滿期待:隨著考古挖掘的深入,石佛寺這座寶藏遺址或將在未來有更多令人矚目的發現,將更多埋葬在土地下的歷史往事訴說於今人。


山與城|江津有座石佛寺:奇石建古寺、寺在山水間

石佛寺學術沙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