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的故事|長征一號火箭故事:周總理親自解決火箭試車問題

中國人的故事|長征一號火箭故事:周總理親自解決火箭試車問題

按計劃,長征一號火箭的全箭試車工作分為第一、二級,第二級,第二、三級,第三級4個部分。

1969年,長征一號火箭進入關鍵地面試車階段,但在負責研製長征一號火箭的七機部,持不同政治觀點的“兩派”群眾互相“頂牛”,他們把政治上的分歧延伸到了科研生產上,導致火箭遲遲無法出廠試驗。

中國人的故事|長征一號火箭故事:周總理親自解決火箭試車問題

周總理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接見運載火箭參研參試人員。資料圖

4月9日,周總理召見有關人員,進行耐心細緻的詢問,他指出,試車是關係國家榮譽的大事,任何人不得干擾。5月7日和9日,周總理又兩次給研製人員做工作,並親自批准了試車計劃。

錢學森、任新民等人不辱使命,根據周總理的指示,對廣大參研參試人員進行動員,使試車工作得以鋪開。5月19日,長征一號火箭第一、二級試車成功;6月4日,第二級試車也取得了成功。

中國人的故事|長征一號火箭故事:周總理親自解決火箭試車問題

長征一號火箭總裝。資料圖

7月,長征一號火箭進入總裝階段,火箭試車等工作亟待加速。7月17日、18日、19日及25日,周總理連續主持研討生產情況,親自協調、解決和落實第二、三級火箭的試車問題;25日,在中南海西花廳召集會議,決定派錢學森全權處理有關一院火箭試車事宜。同時對在政治上持不同觀點的群眾,周總理曉之以理、動之以情,苦口婆心地進行說服教育,要求所有參加這一工作的人員都要服從指揮,堅守崗位。七機部群眾組織表了態,要約束自己的群眾組織,要抓革命促生產,決不拖長征一號火箭研製工作的後腿。

會後,為了明確責任,確保產品質量,也為了保護科研人員,有關部門遵照周總理的指示,把經過挑選的直接參加設計、生產和試驗的29個單位的3456名工作人員一個個登記造冊,上報總理辦公室。同時,為使科研生產不出現“卡殼”現象,中央還為長征一號火箭的關鍵、短線項目開具了“特別公函”,持有這種“特別公函”的科研人員,不管走到哪裡進行協作都能暢通無阻。

在周總理的直接領導下,第二、三級火箭試車於8月22日獲得成功,第三級火箭也於9月6日試車成功。周總理得知試車成功的消息後,兩次代表黨中央表示祝賀。

中國人的故事|長征一號火箭故事:周總理親自解決火箭試車問題

長征一號火箭發射成功的第二天,周總理在“三國四方”會議上宣佈中國成功發射衛星的喜訊。資料圖

長征一號火箭的全箭試車模擬了比真實飛行條件更為苛刻的環境,對全箭和一些設備的抗振性能進行了有效的考核,並提前暴露了個別設備的設計缺陷,為長征一號火箭的成功首飛奠定了基礎。

(文章內容參考:《啟航——我國第一枚運載火箭長征一號研製紀實》《當代中國的航天事業》《天穹神箭》,圖片來自網絡。監製:方慧;責編:趙昉;美編:孫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