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大学生居家被同村男杀害,面对危险,我们如何提高“求生欲”?

女大学生居家被同村男杀害,面对危险,我们如何提高“求生欲”?


最近,一则女大学生遇害事件引起网友热议。

4 月 25 日,据湖南岳阳华容县公安局通报,一名 21 岁女子李某失联遇害,警方已抓获嫌疑人。据知情者介绍,受害人是一名女大学生。在外务工的父母发现女儿失联后让其舅舅到家中查看,发现门前的摄像头遭人为破坏,屋内零乱不堪。报警后,刑侦大队迅速展开调查。发现男子曾某有作案嫌疑。经审讯,犯罪嫌疑人曾某对杀害李某的犯罪事实供认不讳,目前已被刑事拘留,案件正在进一步侦办之中。

女大学生居家被同村男杀害,面对危险,我们如何提高“求生欲”?

女大学生居家被同村男杀害,面对危险,我们如何提高“求生欲”?

被害女生父亲称,凶手“在我们这里像一个傻乎乎的人”,人高马大,以前住在别的地方,后来到这里落户。

逝者已逝,生者警醒。

每时每刻,世界上都有人落入险境,遭受各种各样的暴力。面对周围的陌生人,我们心里可能也会出现“不祥的预感”。那么,面对潜在的危险,我们只能听天由命,一切看运气吗?


女大学生居家被同村男杀害,面对危险,我们如何提高“求生欲”?


在著名危险预测专家加文·德·贝克尔看来,事实并非如此。他认为,当我们面临危险的时候,直觉都会发出预兆。如果能相信直觉并合理利用,就能更好地发现危险信号。

《恐惧给你的礼物》

这本书中,他不仅介绍了直觉的重要作用,还分析了施暴者的表现和心理,教我们如何有效识别和捕捉危险信号,及时应对潜在危害,保障自己和身边人的安全。


1. 识破危险分子的七个伎俩


有句话说得好,“坏人的脸上不会写着‘坏人’两个字”。确实啊,很多危险分子看上去跟其他人并没有什么不同,不论是杀人犯、抢劫犯还是家暴男、跟踪狂,混进人堆里可能一点都不显眼。


既然如此,我们如何发现身边图谋不轨之人呢?本书作者给我们介绍了危险分子常用的七个伎俩,分别是:强拉关系、展示魅力、堆砌细节、贴标签、放高利贷、主动承诺和无视拒绝。为了方便大家理解,我们来结合一个真实案例解释一下,本书作者给这个故事起了个名字,叫“可怕的热心人”。


故事的女主角凯莉去超市大采购,买了一堆东西。当她提着沉重的购物袋回到公寓楼门口,发现大门敞开着,于是进去之后马上锁了门。等她爬到三楼,手里的一个购物袋突然裂了一个大口子,里面的猫罐头纷纷滚下了楼。这时,一个陌生男子的声音响起:“我捡到了你的罐头!我拿上来给你!”


女大学生居家被同村男杀害,面对危险,我们如何提高“求生欲”?


这个男人走了上来,说:“我来帮你拿点儿东西吧!”凯莉拒绝了。他问明凯莉要去四楼,这下更热情了,说:“我也要去四楼。我已经迟到了,都怪表坏了。你把袋子给我,我帮你一起提上去!”凯莉再次拒绝。男人又说;“有时候,做人不用太逞强。”,继续坚持让凯莉把购物袋给他,还说:“我们最好快点走,上面可是有一只挨饿的猫咪等着我们呢!”“你知道一只猫不吃不喝也能活三个星期吗?我曾经忘记帮一个朋友喂猫了。”


到了凯莉家门口,她暗示男人可以离开了,对方却说:“帮人就要帮到底嘛!”非要把东西放进房间,并且保证放下马上就走。凯莉再一次压制了直觉发出的信号,让他进了屋,结果遭到了长达三小时的强暴和虐待。


女大学生居家被同村男杀害,面对危险,我们如何提高“求生欲”?

这个可怕的故事先讲到这儿,我们现在把刚才说的七个伎俩一一对应进去。先来看第一招,强拉关系。危险分子会频繁使用“我们”这个词,让你觉得他是自己人,不好意思拒绝他的要求。对方可能还会说起共同的目的或经历,让你觉得跟他有共同点,放松警惕,比如故事里的歹徒对凯莉说“我也要去四楼”“我也喂过猫”。因此,大家如果遇到陌生人不断跟你套近乎,就要提高警惕了。


接下来第二招,展示魅力。危险分子会以“好人”的形象出现,表现得友好、热情、面带微笑、彬彬有礼,就像上面故事中的男人一样。这样做是为了迷倒对方,以便让自己掌控局面。面对亲切的陌生人,我们一定要注意,表面的友好只是一种社交策略,不代表这个人就真的心地善良。


第三招是堆砌细节,比如故事里的歹徒说自己迟到是因为表坏了,还提起猫可以不吃不喝活三个星期。要知道,人在说假话的时候,难免会觉得心虚,担心露出破绽,因此会补充很多细节,试图让别人相信自己。万一别人表现出怀疑,旁枝末节的信息还能打断他的思绪,转移注意力。所以如果我们发现对方抛出各种琐碎的信息,我们应该提醒自己,想一想:这些细节跟当下的场景有关系吗?我自己现在是什么处境?防止被冲昏头脑。


女大学生居家被同村男杀害,面对危险,我们如何提高“求生欲”?


还有第四招,贴标签。面对别人强行给你贴的标签,我们往往会急于反驳,为了证明“我才不是你说的那样,你并不了解我”。殊不知,这恰恰中了危险分子的圈套。比如故事中的歹徒对凯莉说“有时候做人不用太逞强。”为了证明自己不是逞强的人,凯莉接受了他的帮助。我们如果想不中计,最好的办法就是保持沉默,不做反应。


现在我们看第五招,放高利贷。俗话说“吃人家的嘴短,拿人家的手软”,一旦得了别人的好处,就很难拒绝对方的请求。故事里的歹徒主动提供帮助,凯莉还的却是恐怖的“高额利息”:遭受长达几小时的暴力。所以大家要牢记,在确实需要帮助的时候主动求助,而对于不请自来的帮助则要慎之又慎,最好是拒绝。哪怕对方看起来再像好人,也不能保证他不是居心叵测。


接下来看第六招,主动承诺。故事里的歹徒对凯莉承诺,进屋放下东西就走。要知道,承诺的目的是为了说服他人信任自己,而陌生人的主动承诺,就透露着危险信号。这时候我们要问问自己:这个人为什么要说服我?他是想要达到什么目的呢?


女大学生居家被同村男杀害,面对危险,我们如何提高“求生欲”?

最后一招,无视拒绝。在所有信号当中,这一点是最需要警惕的。不怀好意的人往往会挑软柿子捏,喜欢对看上去软弱、好说话、容易摆布的人下手,步步紧逼,就像故事里的歹徒,面对凯莉的多次拒绝,依然不肯放弃。遇到这种情况,我们不能犹豫,不仅要斩钉截铁地说“不”,还要马上采取行动,比如转身离开。


好了,以上就是危险分子常用的七个伎俩,我们再来重复一遍:强拉关系、展示魅力、堆砌细节、贴标签、放高利贷、主动承诺、无视拒绝。如果大家觉得有点多,一下子记不住的话,那就记得这一点:一个对你没有任何企图的人,是不会无视你的拒绝,主动接近你的,所以对于热情主动的陌生人,我们一定要心存警惕。


2. 利用“四维评估法”,预测暴力行为


对于主动靠近的陌生人,我们往往会怀有戒心。可是,生活中那么多防不胜防的人和事,指不定会出什么意外,如果我们能预测危险和暴力,那该多好啊。在本书作者看来,这其实可以做到,我们需要“换位思考”,站在危险分子的角度分析他的语言和行为,从而做出判断。


要知道,危险分子也是人,他们在实施暴力行为之前,也会经历理智与情感的多重考量。而这个过程包含四个重要因素:正当性、替代选择、施暴后果、施暴能力。从这四个维度去评估,我们就能更好地预测意外。


女大学生居家被同村男杀害,面对危险,我们如何提高“求生欲”?


首先是正当性,也就是说暴力行为是否合理。施暴者往往会给自己的做法安上一个正当的理由。当然了,这只是他们主观上自以为是的“正当”。他们经常会因为一点小事就勃然大怒,为了让自己的愤怒显得有理有据,他们还会站在道德制高点,把责任转移到别人身上。比如,被别人无意中碰了一下,有人就会觉得:对方是故意撞自己,想找茬打架。


第二个因素,替代选择,说的是除了采取暴力外,有没有其他解决方式。要知道,实施暴力也是为了达到某个目标,假如有其他办法可以实现这个目标,人们很可能就不会选择暴力。换句话说,一个人在无计可施、穷途末路的时候,就更容易诉诸暴力。


女大学生居家被同村男杀害,面对危险,我们如何提高“求生欲”?


第三个因素,施暴后果。在采取暴力之前,施暴者会考虑后果,衡量自己能不能承受要付出的代价。如果觉得承受不了,他们就会克制自己的行为,比如因为害怕进监狱而克制打人的冲动。不过,当情境发生变化,为暴力承担的后果也会改变,一旦代价变小,施暴的可能性就有可能增大。


最后一个因素是施暴能力,也就是施暴者评估自己的行为能不能成功。比如有没有可能一拳打倒对方,或者一枪射杀对方。如果觉得自己可以做到,就更有可能施暴。


女大学生居家被同村男杀害,面对危险,我们如何提高“求生欲”?


从上面四个方面进行评估,有助于我们洞悉施暴者的心理,预测他们的行为,从而更好地应对危险。接下来,我们不妨结合本书作者接触过的一个真实例子,看看具体如何利用“四维评估法”进行分析。


一位叫理查德的男士喜欢上了女同事劳拉,对她展开疯狂追求,不过遭到了拒绝。理查德不死心,一直纠缠劳拉。公司多次介入处理,理查德却变本加厉,继续骚扰劳拉。最后,他竟然给劳拉发了一封死亡威胁信,更令人毛骨悚然的是,信里还夹了一把劳拉家的钥匙。


那么,理查德会不会实施暴力呢?我们来分析一下这封信的内容。首先,他在信中说,要是自己被公司辞退,就都是劳拉害得,所以他要报复。这其实就是在给自己的行为找正当理由。其次,他还说自己已经被逼上了绝路,是时候撕破脸了。也就是说,他的替代选择越来越少,暴力可能会变成唯一的选择。对于施暴的后果,他也做好了充分的准备,他变卖了自己的房子、抛售了股票、注销了养老保险账户。最后,他完全有施暴的能力,因为他已经知道了劳拉父母的住址,还拿到了她家的钥匙。这四个因素分析下来,理查德施暴的可能性很高,如果再受一点刺激,就会做出过激行为。


女大学生居家被同村男杀害,面对危险,我们如何提高“求生欲”?


不幸的是,事实证明确实如此。理查德在被公司解雇,又收到法院的人身禁止令之后,彻底被激怒。他闯入公司大楼,枪击了包括劳拉在内的前同事,导致七人死亡,三人受伤。


这场悲剧虽然无法挽回,但是我们从中可以看到,暴力的种子,就埋藏在人们的言行举止当中,如果能学会捕捉和分析施暴者的心理,就能在一定程度上更好地预测危险情境。


女大学生居家被同村男杀害,面对危险,我们如何提高“求生欲”?


虽然俗话说“生死有命富贵在天”,但在本书作者看来,危险往往不会不请自来,只会趁虚而入。接受并合理利用直觉带来的提醒,能让我们在危急关头迅速行动,再加上对危险分子行为和心理的进一步理解,我们可以更有效地分析预测暴力行为,也可以在工作生活当中,及时冷静地应对骚扰、威胁和报复之类的特殊情境。


编辑|凉山

排版|凉山

路上读书:全球名校博士30分钟精读一本好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