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援鄂護師搶救無效去世,心臟驟停可以預知嗎?

山東省第一批援助湖北醫療隊員、山東大學齊魯醫院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主管護師張靜靜,完成任務返回山東剛剛結束隔離之際突發心臟驟停,醫院全力救治無效逝世,令無數網友惋惜。很多人對“心臟驟停”這一名詞非常陌生,這到底是一種什麼疾病?一旦發病如此兇險,它能夠提前預知嗎?

山東援鄂護師搶救無效去世,心臟驟停可以預知嗎?

什麼是心臟驟停?

心臟驟停是指心臟射血功能的突然終止,大動脈搏動與心音消失,重要器官(如腦)嚴重缺血、缺氧,導致生命終止。這種出乎意料的突然死亡,醫學上又稱猝死。

引起心跳驟停最常見的是心室纖維顫動。若呼喚病人無回應,壓迫眶上、眶下無反應,即可確定病人已處於昏迷狀態。再注意觀察病人胸腹部有無起伏呼吸運動。如觸頸動脈和股動脈無搏動,心前區聽不到心跳,可判定病人已有心跳驟停。

《2005年美國心臟學會心肺復甦和心血管急救指南》中心臟驟停的常見原因總結為:缺氧;低鉀血癥/高鉀血癥及其他的電解質異常;低溫/體溫過高;低血容量;低血糖/高血糖;藥物;心包填塞;肺栓塞;冠狀血管栓塞;氣胸、哮喘等。

心臟驟停或心源性猝死的臨床過程可分為4個時期:前驅期、發病期、心臟停搏期和死亡期。許多病人在發生心臟驟停前有數天或數週,甚至數月的前驅症狀,如心絞痛、氣急或心悸的加重,易於疲勞及其他非特異性的主訴。

這些前驅症狀並非心源性猝死所特有,而常見於任何心臟病發作之前。有資料顯示50%的心源性猝死者在猝死前一月內曾求診過,但其主訴常不一定與心臟有關。在醫院外發生心臟驟停的存活者中,28%在心臟驟停前有心絞痛或氣急的加重。但前驅症狀僅提示有發生心血管病的危險,而不能識別那些發生心源性猝死的亞群。

山東援鄂護師搶救無效去世,心臟驟停可以預知嗎?

警惕精神性心臟驟停

專家表示,心臟驟停的高危人群包括三高、長期飲食結構不便理、肥胖、久坐不動、經常熬夜、愛發脾氣者等。除此之外,語言、文字、社會環境、家庭以及附帶的各種條件刺激,帶之而來的情緒均能對人體心臟、呼吸產生影響,乃至引發精神性心臟驟停。

1、交感神經系統失衡情緒紊亂

交感神經系統失衡情緒紊亂型心臟驟停——是指因為情緒(喜、怒、哀、思、悲、恐、驚)精神因素而引發的交感神經興奮與迷走神經抑制導致的心臟驟停。其病理生理機制為:情緒因素一方面使交感神經興奮致,腎上腺素和兒茶酚胺分泌增加,後者可以引起冠狀動脈痙攣、血鉀降低,導致心臟生物電活動紊亂,發生惡性心律失常——心室顫纖,從而引起心臟驟停;情緒因素的另一方面,可使抑制心臟活動的迷走神經張力增高,進而加速抑制心血管系統的活動導致心臟驟停。比如臨床上診斷的“兒茶酚胺敏感性多形性室性心動過速”則屬於單一情緒性心臟呼吸驟停的典型代表。

2、呼吸中樞調節異常情緒紊亂

呼吸中樞調節異常情緒紊亂型心臟驟停——是指因為情緒(喜、怒、哀、思、悲、恐、驚)精神因素而導致呼吸中樞調節異常,引發呼吸性鹼中毒致心臟驟停。其病理生理機制是:情緒因素作為誘因可造成人體過度通氣,使動脈二氧化碳分壓(PaCO2)降低,低碳酸血癥和呼吸性鹼中毒發生,使腦血管收縮、腦血流下降、腦缺氧,鹼中毒還可使血紅蛋白氧解離曲線左移,血紅蛋白氧的親和力大大增加, 氧合血紅蛋白在組織中難於解離釋放而造成組織缺氧,嚴重者可致心臟驟停。比如臨床上常見的過度通氣綜合症。

3、心腦血管事件激發情緒紊亂

心腦血管事件激發情緒紊亂型心臟驟停——是指因為情緒(喜、怒、哀、思、悲、恐、驚)精神因素激發原有心腦血管疾患而引發的心臟驟停。其病理生理機制是:情緒因素激發加重了原有的心肌結構異常、心電生理異常、血管形態異常改變,從而引起心臟驟停。比如臨床上“章魚壺心肌病”,此病因發作時左心室心尖呈氣球樣,與傳統日本章魚魚簍的圓形底部和窄口相似而得名,又被稱做心碎綜合徵、心尖球形綜合徵。近1/3的章魚壺心肌病患者會因為受到精神因素的影響(如悲傷、驚恐、焦慮、人際衝突、憤怒、挫折等)而發病。

有些患者會發現多灶性的冠狀動脈痙攣或短暫的心肌灌注不良,甚至有部分誘發室顫而出現心臟驟停。再如“QT間期延長綜合徵”是指原因未明,以QT間期延長、室性心律失常、暈厥和猝死為特徵的一組綜合徵。國外有研究表明,QT間期延長綜合徵患者的情緒改變與其心臟事件發生相關。

專家表示,臨床發現心理失衡與情緒應激等精神性因素引發心臟驟停的案例逐年增多。同時,精神性心臟驟停分型對於預防由情緒紊亂引發的心臟驟停至關重要,通過科學進行有效的自我情緒管理,使個體和群體對自身情緒和他人情緒的認識、協調、引導、互動和控制,主動有意識地調適、緩解、激發情緒,以保持適當的情緒體驗與行為反應,避免或緩解不當情緒與行為反應的實踐活動,將有助於預防精神性心臟驟停的發生。

山東援鄂護師搶救無效去世,心臟驟停可以預知嗎?

身邊人心臟驟停時該怎麼做?

人類心臟有一個電傳導系統,當它出現問題就會導致心臟驟停。這時心臟會停止向身體和大腦供血,隨後心臟產生室顫,人會暈倒失去意識。腦缺血和缺氧會導致腦細胞死亡,此時必須要進行心肺復甦和人工呼吸來維持正常腦功能,爭取最大的康復機會。

正確的心肺復甦具有四部曲:

第一步,判斷。輕拍患者雙肩,大聲呼喊、詢問,用5-10秒鐘的時間,判斷有無呼吸;

第二步,呼救。撥打急救電話120,建議充分利用手機免提功能;

第三步,按壓。按壓部位應位於兩乳頭連線中點。按壓深度應保證5-6釐米或使胸廓前後徑下陷1/3,以觸摸到頸動搏動最佳。按壓頻率應保持100-120次/分鐘。

第四步,除顫。“救命神器”AED(自動體外除顫器)操作有三步,開機-貼片-放電。

用心肺復甦幫助心臟驟停的患者,無疑為生命安全拓寬了更大範圍的保障。當每一個人在突然面對他人生與死的抉擇時,不再猶豫不決,不再手足無措,能自信從容地運用心肺復甦技術,為被施救者揚起生命的風帆尤為重要。

張靜靜以往一無心臟疾病史,二無新冠感染史,突發心臟驟停或與她連續奮戰抗疫一線身心極度疲憊有關,正如她在戰疫日記中寫到“經歷了開始的困難、艱辛目前至治癒的患者越來越多,心中緊繃著的那根神經慢慢恢復正常,從最初的夜不能寐,昨夜是到黃岡來後睡得最好的一覺……”。

現在社會節奏快、工作壓力大,年輕人猝死很多都是因為太累了。至於如何預防猝死發生?目前能做到的是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山東援鄂護師搶救無效去世,心臟驟停可以預知嗎?

特別聲明:本文來源百度百科、騰訊網、北京晚報等媒體;本文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