娛樂圈再無四大天王

今天,微博一條熱搜引來無數“回憶殺”。

#張敏和郭富城的友誼#

娛樂圈再無四大天王

二十多年後,兩人再度同框,郭富城一句“我們年少便相識”,更是讓張敏感動不已。

聽著他們的歌、看著他們電影長大的我們,同樣被感動。

說起來,不得不佩服這一輩明星敬業的態度、出色的能力和對舞臺持久的熱愛。

直到今日,當年的“四大天王”依然活躍在舞臺上。

不少人感慨,如“四大天王”般的明星藝人,現在已經看不到了。

可當年“四大天王”剛出道時,也跟今日的小鮮肉們一樣青澀。

他們之間難道就截然不同嗎?

當我們懷念“四大天王”的時候,我們其實是懷念什麼?

以前的藝人為什麼比現在的更真?

知乎密友@陳亦飄 的文章裡,藏著這些問題的答案。

文 | 陳亦飄「柳飄飄了嗎」已獲權轉載

1993年央視35週年臺慶,趙麗蓉老師領銜演了個小品叫《追星族》。

講的是蔡明飾演的狂熱女粉絲小明,因追星和奶奶產生了代溝的趣事。

裡面有一段是這樣的:趙麗蓉看到蔡明的衣服上有泥點子,好心勸她去洗掉。

結果蔡明告訴她,那是某個天王開演唱會的下雨天,天王開車經過自己眼前濺了自己一身留下的。

蔡老師說:“那是多麼幸福的泥點子啊”。

要不怎麼說人蔡明老師是人民藝術家呢,這個段子到現在都過去25年時間了,蔡老師這句話依舊嘲諷力max。

娛樂圈再無四大天王

看完這個小品,自然會讓人情不自禁地想到現在某些小鮮肉的粉絲。

但其實,當年“四大天王”、梁朝偉他們就是另一批“小鮮肉”啊!

娛樂圈再無四大天王

現在,小鮮肉們的粉絲會為了給愛豆慶生,把愛豆的照片掛在美國時代廣場上。

當年,粉絲們還沒這麼富裕的時候,也發生過把自家房子賣了,只為千里迢迢去看劉德華一眼的事情。

別看天王兩個字,現在聽起來輩分很高的樣子。

其實,在92年勁歌金曲頒獎典禮上,“四大天王”最初獲得這個稱號時,還都是小年輕呢。

後來,張學友在有線娛樂新聞臺的《主播會賓室》上談起“四大天王”,一開始用的詞是“四個男人”,後來也改口,說是“男孩”。

娛樂圈再無四大天王


娛樂圈再無四大天王

沒錯。

在張學友被俞琤說成是“歌神接班人”之前,在郭富城拿下金馬金像雙影帝之前,在梁朝偉成為男人味的代表之前,他們都只是二十出頭的男孩而已,也是“小鮮肉”一枚。

比如:這個皮膚看上去吹彈可破、一臉呆萌的小夥子,誰能想到,他多年後成了帥到令人窒息,但卻臥底黑道多年,在黑白之間萬劫不復的陳警官呢?

娛樂圈再無四大天王

當年,天王們不僅和現在的小鮮肉一樣有無數腦殘粉。

跟現在的小鮮肉們因為演技不行、唱功不行甚至長相不行等理由被瘋狂diss一樣,天王們當年也沒少挨噴。

比如四大天王中的郭富城。

現在大家說他是以勁歌熱舞見長的舞王,誰都知道,響起《對你愛不完》時,要配合上自己轉圈圈的手。

娛樂圈再無四大天王

可大家不知道的是,最早的時候,郭富城最被人詬病的,恰恰就是他不僅唱歌跑調,而且跳舞的時候還上氣不接下氣。

黎明更慘。

娛樂圈再無四大天王

90年代參加華東水災籌善款演唱會,離場時有民眾捐50萬要他再唱一首歌。

他來不及跟樂隊對key就急忙上臺唱,結果直接唱破音,貢獻了90年代十大音樂車禍現場之一。

明明是為做善事心切而失誤,卻因此被人黑成是“走音天王”“評上四大天王純靠一張臉”,換到現在的粉絲語言,相當於“我只愛他的顏……”。

娛樂圈再無四大天王

再比如看上去沒有黑點的哥哥張國榮。

現在大家都說他長相溫潤如玉,是中國美男長相的代表,我也覺得張國榮的長相是東方式的極致美。

娛樂圈再無四大天王

但放在當年,同樣也被人diss說他作為一個男星太過漂亮,換做現在的話來說,就是長得太娘炮。

天王們並非一出道就變成後來的天王啊,都是從鮮肉一步步走過來的。

在《今夜不設防》裡,倪匡說過一句話:張國榮都要熬八年。

這句話被廣泛流傳,並且在流傳過程中一度走歪,一會兒變成七年,一會兒變成十年。

但我可以負責任地告訴大家,確實是八年!

指的是,從1977年張國榮參加歌唱大賽獲香港亞軍開始,到1984年正式成為了亞洲巨星,用了八年時間。

沒錯,張國榮也是選秀出身,和現在一些小鮮肉的起點並沒有什麼不同。

娛樂圈再無四大天王

但是,後來他成為天王,這中間所付出的努力,就和現在大多數小鮮肉們不太一樣了。

這要從當時的香港娛樂圈說起。

當時香港娛樂圈的門檻是很高的。

你要當一名藝人,光憑一時的名聲大噪或者一部作品是遠遠不夠的,必須要有持續產出的能力才行。

當時藝人數量不多,但市場的需求又不斷擴大,大家都想聽更多歌、看更多電影,怎麼辦?只能要求藝人不斷拍戲、唱歌。

唱歌的人不夠怎麼辦,拍戲的補上;拍戲的人不夠怎麼辦,唱歌的去補上。

如果你想立足,就必須什麼都會。

所以當時的明星動不動就是多棲發展、全能型的,當年磁帶盒上最喜歡印的,就是“三棲巨星某某某”,其實“三棲巨星”們,都是被逼出來的

這也有個好處,就是公司會投入大量的資源給某一個藝人,培訓他在各方面的“職業技能”。

張國榮就得益於這一點,加上實力和運氣都很好,入行之後一直受人賞識。

剛入行的頭幾年,便有機會和最好的製作人、填詞人合作。

張國榮自身潛力無限,可最初當歌手時,水平並不高。

嗓音和唱功都還很稚嫩,早期出的兩張唱片,成績也一般。

全靠師父黎小田嚴格教導。黎小田追求完美,錄唱片時,任何一個地方出錯,都要從頭再來。

不知道被師父臭罵了多少次後,張國榮才唱得越來越好。

他自己也覺得,在音樂上,是恩師真正改變了他

娛樂圈再無四大天王

張國榮跟現在的小鮮肉不同之處就在於,他各方面都經過了千錘百煉。

不是一有名氣就開始當電影男主角,而是在那幾年接拍了很多TVB的劇。

表演水平、歌唱水平都在不斷打磨,為後來成為能唱能演的巨星打下了結實的基礎。

但現在的娛樂圈環境跟以前不一樣了,沒多少演藝公司願意這樣去培養一個藝人。

現在的藝人太多了,往人群裡扔塊磚頭都能砸到三個想紅的年輕人(其中還有一個我)。

公司的選擇多了,肯定就不願意往一個人身上投入太多資源——

你能不能火?不能火就走人,後面還有一萬個人在等呢。

所以大多時候,年輕藝人都如趕鴨子上架一般,直接被拉出來賣藝了。

這種環境,導致了大多年輕藝人們的“職業水平”不過關,一個能打的都沒有。

所以,當談及明星熱度時,我們都知道誰當下最火。

但談及最火藝人的作品時,我們卻幾乎不能第一時間說出幾部或幾首代表作。

在我印象裡,當年的藝人可都是靠作品說話的!

每次頒獎禮,四大天王都會緊張得要死,就怕自己的歌不行。

按張學友的說法是——

你本來覺得(獎)這個東西沒什麼所謂的,但是到了臺上,卻緊張得跟瘋了一樣。

娛樂圈再無四大天王

當演藝圈處於作品說話的風氣之下,自然就會誕生很多好歌、好電影。

十幾二十年過去了,當年的好作品依然不會過時,輻射力一直都在,甚至影響了之後的作品。

舉個天王作品輻射力的例子吧。

其實這個例子,大家都有切身體會。

再過一個月,當你走進任何一家大型超市,耳邊自然就會響起一年一度那熟悉的聲音,準時得好似每年聖誕節瑪利亞凱麗的歌聲。

沒錯,劉德華的《恭喜發財》又雙叒叕來了。

這幾天我上蝦米聽歌,甚至看到了這首歌的升級版——《恭喜發財五福來》。

娛樂圈再無四大天王

查了一下,居然還有兩支全新的MV,我真的是驚了。

甚至比原版更魔性,是一群小屁孩唱唱跳跳。

娛樂圈再無四大天王

十三年時間,看春晚的電視,型號大小都不知道翻了多少番了。

年俗也從過年見面發紅包,變成一堆人湊在一塊掃一掃集五福。

可這首歌卻還一直在唱,而且居然聽不膩?以至於過年時不聽到這歌,就覺得不夠喜慶。

聽聽歌詞,其實還含著人文關懷:

花花時間,陪上一代,留些空間,給下一代。

很少能從現在的流行歌裡聽到這麼樸實的詞了。

當公司不再花大資源培養藝人、藝人不再以作品論成敗後,就產生了一個副作用——

挑選藝人的標準單一,趕鴨子上架的藝人們自身業務也不精,因此,每個人形象都很相似。

於是,我們看到了一大群傻傻分不清楚,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年輕藝人們。

娛樂圈再無四大天王

而看看當年的天王們,真的風采各異。每個人氣質、風格都不同,業務能力也各有所長。

娛樂圈再無四大天王

而且,現在社交媒體十分發達,“每個人都有十分鐘成名的機會”,一夜爆紅的例子太多了。

但是,這也造成一個現象——

簇擁一個紅人的,只會是某一個群體,而不再可能是每個年齡層。

當初,下到幼兒園還在流鼻涕的小女孩都知道“劉德華就是帥的意思”、上到八十歲的老太太都覺得“郭富城這小夥兒跳舞真有型”的日子,一去不復返了。

而這又產生了一個副作用——

因為迎合自己的粉絲群體成了最重要的事,導致很少人會再去考慮自己作品的藝術價值、社會價值,通通只在乎商業價值。

現在年輕一輩的明星喜歡說自己是演員、歌手,但很少敢說自己是藝術家的。

藝術家?現在基本上沒有“藝術家”這個詞了,只有“老藝術家”了。

所以我們經常看到,老藝術家們在各類節目上苦口婆心地勸誡小鮮肉們:誒,你們不要只想著紅啊,要認真拍好戲、唱好歌啊!

但其實,小鮮肉們心裡也苦啊:

我也想一心一意學好拍戲啊,但是我必須得花時間刷臉啊,今天不刷,明天微博熱搜就見不到我了,我公司一不高興,新項目就把我換了怎麼辦?

“老藝術家”陳道明,在接受東方時空採訪時就談過這個事,在教誨的同時也表示理解。

我覺得好的還是大多數

我也跟很多年輕演員接觸過

他們有的時候也說

說我們沒辦法

他們也要存活呀

有時候不能不隨波逐流

這個天體,這個旋渦

它的力量之大,是每一個粒子組成的

這粒子是誰呢

就是我們

當你捲進這旋渦的時候

你好像是被動捲進去的

但是你到了裡頭就成了動力

娛樂圈再無四大天王

所以這是一個惡性循環:

為了演戲→得刷臉;刷臉→花費精力;

花費精力→沒時間學演戲;沒時間演戲→演得爛。

但偏偏,粉絲也買單,因為在粉絲看來:刷臉也是努力的一部分,努力就應當有回報啊。

媒體的不斷壯大和粉絲群體的精細劃分,導致了對藝人隱私的無孔不入。

成為藝人,就意味著放棄了私生活。因為這是社交網絡時代,你所說過的任何話、做過的任何事、寫過的任何一句歌詞,都有可能有朝一日被人翻出來,審視一番。

於是,一個詞誕生了——“人設”。

其實這一年大家已經見到了很多人設。

比如和“我紋身、抽菸、喝酒、說髒話、濫交,但我是好女孩”如出一轍的“一個人有多不正經就能有多深情”之“我是好男人”人設。

再比如“雖然我一心向往藝術但我也能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我是文化人”人設。

娛樂圈再無四大天王

其中有一個人設我感到很迷——

為什麼現在的小鮮肉,個個都是連女孩子手都沒摸過、和女孩子近距離接觸就會臉紅的大男孩呢?

我也是一名男性,難道我不知道20歲左右的男人每天腦袋裡都在想什麼嗎?

不過其實也可以理解,畢竟現在的人都能對著手機跟四個紙片談戀愛、跟一隻青蛙談母子感情,誰說花錢買不到人設呢,問題是——

人設塌了可能是這個世界上最尬的事情了。

偏偏媒體和粉絲的升級,又讓保持人設變成了這個世界上最難的事情。

於是我們就陷入了一次又一次的尷尬中:

和粉絲酒店開房錄音洩露,人設崩塌。

擺弄有文化卻被發現詩是百度來的還帶錯別字,人設崩塌。

剛和前妻複合前女友就扔來實錘,人設崩塌。

娛樂圈再無四大天王

發現沒有——

媒體太嚴密、對藝人要求高→擺好人設;擺好人設→和自身不符。

和自身不符→媒體發現,媒體發現→人設崩塌。

一個藝人的人設崩塌了→演藝圈整體形象下跌;

演員圈形象差→對下一個藝人的要求更高了。

這,又是個惡性循環

當年的演藝圈可不是這樣的。

當年的藝人沒有被媒體控制得這麼厲害,都很有個性。最重要的是,他們不會因為粉絲或者媒體就放棄展示真實的自我。

還要說到《今夜不設防》。

當年張國榮在節目裡的和黃霑、倪匡和蔡瀾三位才子,一邊抽著煙,一邊喝著酒聊到初夜,張先生很自然地聊起了那段往事,說自己雖然很喜歡這個女孩,不是一定要得到她,但自己當時“淫心起了”。

娛樂圈再無四大天王

私以為,所謂天王巨星,最重要的是舉手投足間要有身為天王的氣質,不止是在臺上,在臺下,談笑間也有天王的超凡灑脫。

蔡瀾後來就說,張國榮在節目上流露出的那份灑脫是“絕後”的,現在看來還真的是。

娛樂圈再無四大天王

為什麼現在的藝人都不夠灑脫、不能有天王巨星的氣質呢,其實我覺得張國榮在《今夜不設防》裡說過的兩句話就是原因。

進入這個行業的人,不多不少都會有些虛榮感。

娛樂圈再無四大天王


娛樂圈再無四大天王

而現在的行業風氣、媒體的無孔不入、粉絲經濟的怪相,都讓這種虛榮感無限擴大。

想要維持這種虛榮感,那自然難以灑脫了吧。

說了這麼多,其實對我自己來說,對現在的影壇歌壇小鮮肉們,還是期望居多。

現在的歌壇,要找出四大天王一樣的人物是不可能了。張學友也說,四大天王本身只是一個很美麗的回憶而已。

娛樂圈再無四大天王

縱觀現在的香港影壇,本來覺得能接劉德華班的陳冠希,因為豔照門而息影數年,只留下了《黑暗騎士》裡的驚鴻一瞥;《無間道》裡另一位扮演年輕時梁朝偉的余文樂,離金像獎影帝最近的一次是去年的《一念無明》。

同一代的、當年才二十出頭正青春的謝霆鋒、馮德倫、吳彥祖、李燦森等都已過而立之年,也比較少在電影裡見到了。

反倒是四大天王還在一直拍戲啊。

現在凡是在大陸上映的港片,主角基本是幾個熟悉的名字輪換著搭配,古天樂、張家輝、劉青雲……

配角:張兆輝、駱應均、林家棟、林雪……

這些都是快五十或已經過了五十的人了。

香港影壇不再有什麼新人能被稱為某某的接班人,香港影視的衰落基本也是大家公認的現實了。

香港影壇只剩下很小的一角,大部分年輕演員和導演都已北上,如今內地才是影視發展的集中地,影視行業蒸蒸如上。

但哪怕是看著大陸電影行業的逐日龐大、年輕一代的瘋狂湧入,你也很難說出一個跟四大天王、張國榮、譚詠麟、梅豔芳一樣的,甚至說有潛力成為這樣站在巔峰上的人物的名字。

以後會不會有機會讓我們說出幾個這樣的名字呢,小鮮肉們能不能有朝一日慢慢走上天王的道路呢。

這個嘛,只能,讓我們手拉手,祈禱。


文章來源:微信公眾號 柳飄飄了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